王茜

“新中式”概念最早是由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在一次會議中提出的,開始時主要應用于建筑領域。2003年,劉文金教授提出了“新中式”的定義和初步理論,“新中式”一詞正式出現于學術和市場。[1]其中“中”指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新”指的是將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近年來,“新中式”被運用在各設計領域且日漸火爆。而在首飾領域,“新中式”是近幾年討論熱度最高的一種風格,開啟了一種劃時代的潮流。
一、“新中式”首飾代表人物
臺灣珠寶設計師王月要,被稱為“中國風第一人”,從事首飾設計二十五年來,對玉石及中國結藝術的創作不拘泥于形式(圖1),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賦予珠寶首飾美麗的生命。香港珠寶設計師翁狄森,1999年創立原創首飾品牌,他把回歸自然的和諧的思想融入現代首飾創作中,他認為新中式并不是簡單疊加中國元素,應該是真正創新與文化融合,其代表作有《窗花》系列(圖2)、《御寶劍》等。
擁有深厚中國文學底蘊的首飾設計師陳世英將光學原理、幾何美學等現代創作理念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中,結合中國“禪”精神,以形寫神,深度刻畫出生命的美妙浩瀚與無限可能。萬寶寶是90后設計師,她設計的珠寶登上國際時裝周,以中國元素花朵、葉子、竹子、蝴蝶、亭子及紫禁城做主體,“表達她個人的愛情觀和家鄉情懷”。龍梓嘉是一名“95后”獨立珠寶設計師,創立了自己的品牌“Ciga Long Jewellery”,他從小受到身為國家一級戲曲演員的外婆的影響,作品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古典文明,顯露出復古、高雅、精美的獨特氣質。
二、“新中式”首飾中常見的元素符號
1.實物元素
包括生肖、鈴鐺、龍鳳、錢幣、亭子、風箏等。此類實物通常直接指向某種吉祥意象,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及最有象征性的元素。它們的形態各種各樣,為首飾設計者提供了無盡的主題素材。
2.符號元素
包括云紋、回紋、冰裂紋、古文、八卦等。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留給了我們巨大的寶藏,中國傳統符號便是這寶藏中最美、最讓人著迷的一部分。相對于比較具象的實物元素,符號元素更加抽象,更加具有豐富內涵且傳神。將符號元素在新中式首飾中應用,就是把凝結文化底蘊的意向符號再次進行提煉,使符號中所含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煥發出新的光彩。
3.比擬元素
包括梅花、蓮花、竹子、茉莉等。和實物、符號元素相比,此類元素并非直接表達某種思想,通常是用來象征某種品格或者人的某種性格特征的。如亭亭玉立的蘭花高雅優美,象征氣節高貴的君子;竹子堅硬、莖直,象征不屈不撓的精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4.意境元素
意境元素與以上三種元素相比,沒有具體的實物和具體圖案,它是一種完全抽象的概念。新中式首飾可以融入這種意象化符號并把各種思想傳達給大眾,作深層次的文化表達。如佛教的“因果”論、儒家的“中庸之道”、古代的“天人合一”精神等,都可以歸為意境元素。
三、“新中式”首飾品牌發展現狀
目前新中式首飾品牌按照運營和銷售規模可以分為 3個類別:企業品牌;設計師個人品牌;工作坊品牌[2]。下面將對這幾類品牌的現狀進行分析與闡述。
1.企業品牌
代表品牌有周大福、周生生、六福、老鳳祥、潮宏基、謝瑞麟、中國黃金、千禧珠寶等。此類品牌通常有較深厚的文化根基與長久的發展歷史,品牌門店遍及全國一、二線城市。它們的商業模式完善,有全面的商業化的利益來源,有完整的產業鏈。目前新中式首飾大都存在于此類品牌中,作為傳統文化與商業化融合的代表。此類品牌是目前新中式首飾的主力軍,獲得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品位的消費者垂青。其缺點往往是過于商業化,缺乏創意,缺少產品識別性,由于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產品同質化問題非常嚴重。
2.設計師個人品牌
代表人物有陳世英、王月要、萬寶寶、歐群葉、胡茵菲等。與商業化味道濃重的企業品牌相比,設計師個人品牌顯得十分藝術化與個性化,往往是為了表達設計師個人的審美及設計想法。其中的代表作有陳世英的《悟禪知翠》胸針(圖3)及《靈眸生花》套鏈(圖4)兩件驚世杰作,王月要的《結》系列等。此類珠寶通常售價較高,以設計及工藝取勝,一般并不以平民大眾為主體銷售對象。因此缺點也顯而易見,如受眾比較小,銷售渠道較窄,銷量較低,比較難以維持長久發展。
3.工作坊品牌
工作坊品牌一般是由一個人數較少的團隊支撐,介于企業品牌與設計師品牌之間,生存于以淘寶為首的各種電商平臺,代表品牌有七月、十口二冂、骸、拾干貨等。代表作有七月的《海納百川》項鏈、《時光》系列吊墜、《云上》系列耳飾,十口二冂的《玉蘭花》耳墜、《飛鳥鯨魚》項鏈、《筋斗云》系列項鏈,骸的《連理枝》戒指等。工作室品牌的優點是成本較低,生產經營模式和人員結構比較簡單,產品創意和樣式有廣闊的發揮空間。但是相對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如大部分只在網上銷售,銷售渠道狹窄,企業規模有限,產品抄襲與被抄襲的現象比較嚴重。
四、“新中式”首飾及品牌發展存在問題
1.“傳統”只停留于表層
市面上很多的新中式首飾都是“為了傳統而傳統”,它們對傳統元素的運用非常淺顯、浮于表面,大多都只是從外觀上照搬了傳統的實物元素和符號元素,有的甚至直接模仿古代飾品。這是一種拙劣的模仿和復制,并沒有從深層次上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也沒有表現出當代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價值觀念和文化內核。
2.設計元素重復運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五千年歷史長河中,蘊含著豐富的裝飾圖案和吉祥符號。但是現在市面上的新中式首飾通常只選取了其中一部分元素大量且重復地運用,例如蝙蝠(象征福)、小鹿(象征祿)、錢幣(代表財富)、竹子(代表高升)、龍鳳(代表富貴)……
3.產品抄襲成風、同質化嚴重
珠寶首飾因為市場遺留問題,整個行業的抄襲情況十分普遍,很多國際珠寶大牌的新款都被迅速復制銷售。新中式首飾也難逃此劫,只要出現“爆款”,就會被各品牌迫不及待地模仿。抄襲問題讓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也打擊了原創的積極性,對新中式首飾的發展非常不利。
4.盲目運用各種奢華材料和高新技術
在當代首飾市場中,奢華昂貴的材料、煩瑣的設計、復雜的工藝和先進的技術常被認為是高端的、被推崇的,但其實這和新中式首飾的核心價值背道而馳。另外,在可持續性發展的思想下,綠色、環保逐漸被人們重視,這點在新中式首飾設計中也必須有所體現。
5.新中式首飾品牌受眾較小、不成熟
目前新中式品牌雖然在首飾市場上嶄露頭角,數量有增多趨勢,但總體市場占有率還是比較小,大多數品牌知名度并不高,且缺乏全面的系統性指導,品牌發展不成熟。各個新中式品牌各自為政,都在獨力奮戰,并沒有匯聚成一股合力去改變主流消費者的審美。加上我國的首飾市場還是處在一個設計落后于生產、落后于時代發展的狀態,大部分產品依然以照搬照抄國際大牌為主,整個首飾市場亂象叢生。
四、結語
我國的新中式首飾雖然有一些代表人物、代表元素和代表品牌,正在朝氣蓬勃地發展,但它暫時還沒完全邁進主流消費者的視野,屬于比較小眾的新事物,這是機遇也是挑戰。新中式首飾的興起是對傳統文化的延續,是傳統首飾行業的提升與再發展,是我國首飾與國際接軌的橋梁。
參考文獻:
[1]陳振益,蔣海霞,夏向東.當代新中式品牌發展現狀研究 [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8):37-38
[2]劉琪.新中式品牌首飾的設計策略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5(5).
[3]張沙娃.做品牌,當有所不為[J].中國廣告,2011(11):42.
作者簡介:王茜(1986—),女,廣州人,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作者單位: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