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學川
[關 ?鍵 ?詞]教育體系;主體作用;發揮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的不斷改革,“三位一體”教育越來越重要。要重視社會、家庭、學校教育,形成“三位一體”教育體系,為培養棟梁之材而努力奮斗。
社會、學校和家庭構建成了學生教育體系,在此過程中學校要擺正自身的位置、認清自身的職能,充分發揮在“三位一體”教育體系構建中的主體作用,積極響應社會的各項號召,與家長時刻保持溝通,減少社會各界對學校產生的誤區,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其積極、穩定、全方位地發展。
一、教育合力的誤區
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包括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但是在一些情況下,當學生出現思想道德不規范、不講究文明禮貌、學習成績下滑等不良現象時,社會和家長就普遍認為這是由于學校教育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格所導致的。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就是社會和家長沒有明確自身的定位。因此,社會和家長要端正自身的態度,和學校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共同保障學生的教育。
二、家庭社會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是基礎
家長是學生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家庭教育是學生一生之中接受教育的開始,它對一個學生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學生教育的基礎。學生的行為、習慣、語言大部分都是通過對家長的模仿而養成的,家長的言行舉止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營造一個良好、健康的家庭成長環境,是每一個家庭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要在此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基礎作用,家長也要轉變意識,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學校。
(二)社會教育是引導
社會教育是多層面的,涉及范圍非常廣,有政府層面的教育、社會群眾層面的教育、公眾媒體層面的教育等,這些教育對學生都有很強的感染力。每天社會上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政府出臺的政策以及公眾媒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都會對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公眾媒體,人一旦出生就開始和這個社會打交道,由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對任何事情的認知會受到公眾媒體評價的影響。因此,對學生有很強的引導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生的一部分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受這個社會大環境所影響,所以不能將所有的責任都盲目地推卸給學校教育。
三、學校的主體作用
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是受各種因素所影響的,其中學校對學生學習和生活起著主導作用,在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教育體系構建中學校具有主體作用,這是由于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有專業的教育工作人員,有專業的教學設備,并且還有專業的教育管理體系,這些都保障了學校教育的高效性。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紀律、系統的,這些特征使學校教育具備了其他任何教育模式所不具備的全面性,也使得學校教育在體系中具有主體作用。
四、怎樣發揮主體作用
要想發揮學校的主體作用,首先和家庭教育建立聯系。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相同。學校應該在和家庭教育的協調過程中主動分擔教育任務,對于學生的教育,學校應該和家長及時地溝通、交流,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在教育過程中,學校對家庭教育不單單只是指導、提出要求,還應該對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幫助,和家長一同探究解決措施。學校可以通過不定期家訪、家長會等方式來和家長進行及時溝通,將學生在校的表現第一時間反饋給家長,這樣才能有利于學校教育的順利開展。
與此同時,學校還要加強社會資源的整合。學校可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并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與社會各界建立聯系。例如,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垃圾分類推廣活動,組織學生去學校周邊的敬老院或者孤兒院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宣講;可以讓學生去當地的博物館做一天小導游,通過給游客講解來體會導游人員工作的不易。
綜上所述,社會、學校、家庭三者共同承擔著學生教育的責任,社會各界應該加強對學生發展的關注,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學校在此過程中要找準位置、擺正心態,發揮在教育體系中的主體作用,動員社會參與到學生的教育中去,增強家長的配合,消除對學校教育的誤區,加強“三位一體”的教學力度,讓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黃桂云. 構建“三位一體”的國學教育體系[J].江西教育,2016(17).
[2] 李鋒. 三位一體辦學,造就新時代有用人才[J].當代家庭教育,2019(10).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范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