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君
[摘要]紫砂造物是我國獨有的陶瓷工藝,根據史料及考古發掘推斷,紫砂器在宋朝時期就有比較成熟的燒制工藝,并且在那以后的歷史進程中,紫砂造物燒制的工藝不斷進步完善,使用范圍更是迅速擴大,時至今日,紫砂造物使用的風潮非但沒有衰減,而且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這都要歸功于紫砂材質陶器的優良品質和古往今來陶藝設計者不斷精進的制造工藝及奇思妙想。
[關 ?鍵 ?詞]美學視角;紫砂造物;發展趨勢
一、美學視角下的紫砂造物之道
紫砂造物兼具多重美感,具有極強的藝術性。以壺為例,紫砂壺造型多樣,從器型上來看大致可分為圓、方、花塑、筋紋四類;根據握把設置,又可分為提梁式、把握式。每一個分類都有名器代表,每一個樣式都是經過歷史和時代檢驗篩選而流傳下來的極具美感的別致造型。
1.紫砂美學的起源與發展
紫砂造物始于宋朝,制作工藝與形態審美和傳統的陶瓷工藝審美一脈相承,紫砂陶瓷區別于傳統陶瓷的方面有很多,但最根本最原始的區別在于材料不一樣。區別于陶瓷工藝慣用的黃泥,紫砂制品的泥主要有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由于泥料的配比不同,還可以得到朱砂紫、栗色、海棠紅等,故而紫砂泥也稱“五色土”。并且紫砂制品不用上釉,根據泥料配比進行調色,瓷器成品表面質感也分為兩種,細膩柔滑的亮光和手感極佳的橘皮啞光。紫砂制品的審美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看,首先是泥色,其次是肌理效果,再是造型藝術。泥色可以根據制造者的審美、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用紫砂“三原色”,即紫、綠、紅進行調配,以滿足人們不同的審美需求。紫砂造物品類繁多,但當下用途最多的還是紫砂壺、茶具,品茶之人尋求悅心養性,茶具的紋理手感對使用者的審美感官影響極大,因為紫砂壺不施釉,或是細膩溫潤,或是紋理蜿蜒,古香古色,水入壺似是與大自然竊竊私語,品茶者的感受也如仙如幻。此時紫砂器物的美感就不止停留在視覺上,更是從觸覺、味覺、聽覺各個感官涌入,滿足人們對美的感受。時代不同,審美就會有差異,紫砂造物美學的體現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色澤造型都會隨時代而改變,但是始終能讓人們愛不釋手。
2.紫砂造物的美學體現
紫砂造物的美感體現在泥色、肌理、造型三個方面,泥色和肌理的變化因為工藝手法已基本固定,各個產品會有很大的趨同。但是造型的變化是紫砂美學中最靈活最有發揮空間的部分,各個器物間最大的區別也來源于造型的差異。紫砂造物間有自相似美,如同一棵樹上的枝丫樹葉,盡管顏色、形狀、大小甚至紋理都是相似的,但是世界上又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并形成一個每個細節都包含美學的完整系統,這就是自相似美,即我的部分都像我。以圓器紫砂壺為例,傳統的紫砂壺造物形成了幾種常見且比較固定的造型,其中明顯體現自相似美的就有兩個案例,首先是石瓢壺,整體造型呈現倒三角形,上大下小,周身又是圓潤的柔和的線條勾勒,具體到各個部件,壺身、壺嘴、壺把、壺蓋、壺鈕等都體現著三角形之美,同圓潤線條相結合,內剛外柔,形態翩翩,內有風骨,使得整個壺具渾然一體,風姿綽約;除此還有掇球壺,從下往上依次是壺身、壺蓋、壺鈕,如同雪人而立般,大圓為基,小圓置于上,從頂上俯視如同青果入水般蕩起層層漣漪,從正面看一條垂直的中線將壺身完美對半分開,充分展現了自相似美。與之對應的還有不規則美,各個部件之間形態獨立,像是沒有拘束任性生長的植物,但是當它們組合為一體的時候又仿佛渾然天成,巧奪天工,代表造型有絞泥紫砂壺。除此之外,方器、花塑器、筋紋器等也有自己獨特的美感,都是紫砂造物中極具美感的造型,這里不再過多論述。
二、紫砂造物的發展趨勢
紫砂造物生于宋朝,其材質、工藝、造型審美、用途等都在隨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化不斷改進,推陳出新。時至今日,社會經濟的繁榮,文化交流融合的激蕩,前所未有,傳統與創新、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流融合,所有的一切都在表明,紫砂造物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無論是用途功能,還是形態審美都將產生巨大的變化,紫砂造物正在迎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
1.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融合
傳統的圓、方、花塑、筋紋器即使在制造工藝較為落后的古代,都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從這些方面講,當代的紫砂造物并沒有讓人驚異的創新,反倒是技藝、器具有所遺失,讓人遺憾,當前的紫砂造物貴在傳承和發揚。現代的科技手段促進了陶瓷工藝,新時代新思想融合外來文化,形成了新的審美需求。紫砂造物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傳承與創新并進,實用性方面,紫砂煲、紫砂鍋、紫砂茶具、紫砂裝飾品層出不窮并占據一定的市場,用途領域的擴展必將產生新的美學文化,形成新的紫砂審美現象,給予其他藝術美學的靈感。
2.市場驅動下紫砂造物的發展方向
全球化市場經濟環境下,紫砂造物無論從實用性還是觀賞性方面來看,都受到了極大的商業推動,傳統造物的復興開辟出一塊市場,現代審美結合傳統美學開拓出新的商業機會,走出國門迎來巨大的海外市場。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商業角度來看,紫砂造物的振興都將依靠市場化,因此,為了迎合市場,紫砂造物將會有巨大的改變,首先是各種用途的開發,蒸煮泡燒等瓷器傳統的用法,紫砂器物正在進軍,另有雕塑、裝飾等也正在開拓市場,隨之而來的造型、理念的變化會影響到美學變化。新時代下的紫砂造物美學將是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美學融合,形態用途上可能更具科技感、未來感,受西方文化影響,造型可能會更凌厲,哥特、蒸汽朋克、餐飲文化、紳士文化、騎士精神等,凡是所流通之文化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在文化融合中對紫砂造物的美學發展產生影響。
紫砂造物的美學是我國文化精粹的一部分,它的復興和創新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新的社會背景下,傳承紫砂造物美學,承載它的內涵和文化,是它發展進步的基礎,同時也將在市場作用下和現代文化相融合,產生新的審美文化,這是必經之路,唯有不斷地實踐、汲取,才能走在前沿。
參考文獻:
[1]吳淑英,范偉群,周余華.宜興紫砂史[M]. 輕工業出版社,1978.
[2] 史俊棠,盛畔松.紫砂春秋[M].上海:文匯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李文君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