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
傳統的手工藝指的是以手工勞動制作的具有特殊藝術特點的工藝作品,是我國自古傳承的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很多熟知的手工藝品離我們遠去,隨之代替的是由工業機械化生產出的工藝品。傳統的手工藝品是從20世紀興起的,并且擴散到了全世界范圍內,進而興起了“手工藝的復興運動”,但也只是一種文化思潮,其實際影響作用并不能抗擊高科技產品廣泛獲得關注這一趨勢。如果我們不保護和傳承,手工藝品必然將漸漸走向衰落,直至消失。本文以微雕為例,分析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傳承、市場開發和創新發展。
一、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和傳承
(一)建立系統化的微雕體系
微雕藝術在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系統且全面的體系。雖然微雕愛好者和研究者在實踐中探索出了獨特的創作技巧,卻處在一個不穩定的保護狀態中。對此,為了讓微雕文化持續發展,可以將微雕研究人員和學界聯合起來,成立學會和研究會等類似的組織,以便在理論上進一步分析微雕技法,再經過整合不同的信息,從而給未來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條件。
(二)利用政府在微雕文化中的傳承作用
目前,政府對傳統工藝的保護越發關注與重視,在微雕方面更是把扶持的重點放在建立工作室并發放相應的支助基金方面。但是這類方法的效果還不夠顯著,保護力度顯然不足。由于此工藝十分復雜且有深刻的內涵,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進行手工培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加入職業技術教育或高等教育體系,可是在學校開設選修課程以及組織學生參與到實地調研活動中,讓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到手工的制作流程,對手工藝較強的學生,政府可以適當扶助資金,防止人才流失。
(三)加大宣傳力度
我國對傳統的手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過程都與其宣傳有密切關系。只有仔細理解各種媒介下的微雕工藝,深入探究微雕藝人對其作品的研究,再經過人文視角宣傳的形式來激發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從而讓人們對微雕有個基本的了解。
二、傳統工藝的市場開發
(一)找準微雕發展市場的定位
由于微雕使用的材料十分珍貴,同時刻畫的內容極其精美,致使其成本不斷提高。這種微雕最先興起于上流社會,其材質的特殊性自然使普通的市場難以適應。對此,相關人員在開發過程中應該學習奢侈品的營銷方法,把精細和高超的工藝作為產品的賣點,進一步擴大市場,從而體現出微雕產品的無形價值。另外傳統的手工藝人也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意識,努力打造形象,建立微雕品牌的個性,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引進新型微雕操作技術
有各種新技術的引領,促使微雕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并且其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在社會科技快速發展的推動作用下,微雕市場的發展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比如使用機器磨制取代手工打磨,在對手工特征不造成影響的前提下,優化整個微雕創作的工藝水準和創作步驟,從而將更多的精力用到工藝創作中。
(三)掌握微雕消費者的心理
隨著人們對手工工藝文化認同感的不斷增強,其潛在的市場份額便會擴大。對于此種需求,相關研究者可以將時尚與傳統相融合,將古典與現代結合起來,從而找準受眾的審美關鍵,便于設計出符合人們品味的微雕作品。比如,在結婚戒指上刻字是永遠流行的行為,這對微雕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另外,可以與貴重的首飾相融合,如此就能衍生出多種多樣的產品。此外,在當前國內的傳統文化不停發展的環境下,可以把微雕與不同行業進行融合,比如與餐飲、書店等相關行業進行合作,一起構建綜合化、娛樂化的城市休閑空間,從而讓人們更加喜歡微雕。
只有社會重視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和發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現今對其在保護和傳承方面的相關理論研究多是在政府、學者和手工藝人之間,而人民群眾對其不甚了解。只有當一個地區認識到當地手工藝品的價值后,才能形成一種責任心。所以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喜歡手工文化,提高人們保護、參與手工藝術的積極性,認識到中華優秀的手工技藝的美感。
參考文獻:
[1]張瑜. 基于傳統手工藝傳承與市場開發探究:以微雕為例[J]. 美術教育研究,2016(21):36.
[2]段筆耕. 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以常州梳篦為例[J]. 美與時代:創意(上), 2016(3):46-47.
作者簡介:周維,男,1985年生,工藝美術師,南昌市民間工藝大師。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對微雕藝術耳濡目染,2006年至今在進賢周信興精微藝術館和江西周信興工藝美術品有限公司研發書畫雕刻與設計,先后參加江西省書法家協會主辦的木板雕刻培訓、景德鎮陶瓷制作流程與釉上繪畫,能在各種材料上進行創作,作品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