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璇
(中國工商銀行青島市分行,山東青島 266071)
早在2014年,我偶然在網上看到省圖《關于舉辦“‘蜂鳥網杯’中國年·中國夢網絡攝影大賽”啟事》。自己雖然擺弄相機多年,但對參加面向全國征稿的大賽還是感覺底氣不足,不過考慮到明年就退休了,怎樣才能讓退休生活過得豐富充實,拍片參賽不就是很好的選項嗎?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投寄了幾幅作品,沒想到其中一幅《新年新起步》獲得優秀獎。這次熱身賽就算是我與省圖結緣的良好開端。
接下來2015年11月,我從青島的工作單位退休了,回到濟南幫助女兒看外孫,很快辦理了省圖借書卡,專門買了一輛運動自行車,經常有意不乘公交而是來回騎行20多公里到省圖借書,還在手機上下載了省圖APP,留心省圖發布的活動公告,選擇參加一些諸如讀書、拍片等感興趣、不耽誤看外孫的文化活動,豐富知識充實生活,提升寫作、拍片水平,同時與省圖的聯系也愈加密切。
我喜歡讀書,也習慣隨手記下一些心得感想,曾經連續三年參加省圖組織的讀書征文活動。參加這樣的活動有一大好處,就是借機促使自己沉下心來讀透一本書,把厚書讀薄,把長文讀短,獲得真知灼見,養成并堅持如此良好有益的閱讀習慣,避免在充斥著知識碎片化、閱讀淺薄化、感情庸俗化、內容空洞化、標題黨泛濫化的網絡時代隨波逐流墮入魔道。
第一次是參加省圖“齊魯書香2017年世界讀書日閱讀系列活動征文比賽”,我選擇了《傷寒論導論·思考中醫·對自然與生命的時間解讀》。該書是我2004年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郵購的,484頁35萬字,作者是廣西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的劉力紅教授。該書我已經至少通讀了三遍,獲益匪淺小有心得。
我喜歡隨便翻翻《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等中醫古籍。深深感到,中醫理論主張天人合一,人應該尊重自然,維護自然,順從自然,養生與治病要分析與病人相關的環境、地域、氣候、族群、飲食、情志等要素,其藥材也來源于食物、飲水、植物、動物、礦物,甚至動物的糞便、男童的小便也可入藥,可以說天底下幾乎沒有不能用來治病的東西。所以普通人即使沒有醫學基礎,讀中醫書也會感到和藹可親、容易接受;但因為自己不是醫生,沒有臨床機會,還是有很多內容似懂非懂,但這不妨礙自己順著劉力紅的思路,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傳承祖先流傳下來的各門各類的古代學術經典。
如果我們對待古代經典不是真正的學習繼承、發揚光大、惠及自身及后世,那么我們及其后人的精神世界就會變得蕭索荒蕪,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根據這些認識,我寫成《我們應該怎樣傳承古代經典—讀劉力紅〈思考中醫〉漫筆》并獲得一等獎。同時,還參加“齊魯書香2017年世界讀書日閱讀系列活動攝影大賽”,共有6幅作品獲得優秀獎。
第二次是參加省圖2018年“帶一本好書,回家過年”平臺征文活動,我選擇了著名作家汪曾祺所著《人間滋味》(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細讀這本書所得到的絕不僅僅是口福,更讓人看到許多吃之外的人生曲折和社會明暗:
——汪老1958年被“補打”成右派,1960年被摘掉右派帽子且單身滯留在偏遠之地張家口沽源鎮的一個馬鈴薯研究站。在那里,他奉命畫過一套《中國馬鈴薯圖譜》和一套《中國口蘑圖譜》(均因故未出版)。他意外發現了一種叫“麻土豆”的花帶有香味,研究站的專家為此感到驚奇,因為專家一直以為所有馬鈴薯花都是不帶香味的。這些帶有時代烙印的特殊經歷彰顯出汪老身處逆境時的豁達、淡定與從容,《人間滋味》可謂一語雙關。

吳其濬(同“?!?是清代河南省籍唯一的狀元,官至湖廣等南方幾省的總督、巡撫,卻在公余考察研究各地的植物,于1848年編刻出版了《植物名實圖考》。該書把我國傳統植物學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并對世界植物學界產生深刻影響,曾流傳到法國、日本等地,至今仍是植物學和中醫學的重要著作。此外,他在農學、醫藥學、礦業、水利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
王磐是江蘇高郵人,明代散曲作家、畫家兼醫家,終身未仕。他編過一本圖、文、曲并茂的《野菜譜》,收錄了其家鄉常見的52種野菜,還以野菜為題創作了嘆息民生疾苦的鄉間謠曲。如在“報娘蒿”下寫到:“報娘蒿,結根牢,解不散,如漆膠。君不見昨朝兒賣客船上,兒抱娘哭不肯放。”令人心酸唏噓。
我根據以上心得寫成《迎狗年春節品〈人間滋味〉》并獲得二等獎。事后應邀參加了省圖組織的頒獎儀式,第一次進入難得一見的古籍修復室,見識了老師們精心修復受損古籍的流程,并且親手用古代木板印模印制了一頁《百家姓》和一頁蓮藕圖。

附圖 《濟南·淮海·渡江京滬三大戰役后勤支援工作總結》書影
第三次是參加省圖“2019年帶一本好書,回家過年”平臺征文活動。這一次我選擇了多年前從地攤上淘來的一本舊書《濟南·淮海·渡江京滬三大戰役后勤支援工作總結》(書影見附圖),該書作者是華東支前總結委員會,編印時間是1949年11月20日。這是一本相當珍罕、極具權威性的解放戰爭革命史料——32開本,253頁,15萬字,豎排版繁體字。全書分為“三大戰役支援工作基本總結;民力工作;政治工作;財糧供應;交通建設、城市支前與煤炭供應工作;支前基地建設工作、子弟兵團工作與渡江戰役的船舶工作”等六大部分,附統計表格和組織機構表38個,8開套紅地圖3幅(《濟南淮海兩大戰役民站分布圖》《支援濟南淮海渡江三戰役電話架設線路圖》《支援濟南淮海渡江戰役修筑公路要圖》)。該書對三大戰役支援工作的方方面面進行了詳盡深刻的總結,其中詳述了山東解放區全力組織民工、籌集軍糧等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這本書雖然淘得多年,也粗略瀏覽過,感覺是一本好書,卻沒有仔細通讀。為了撰寫此次稿件,我第一次對全書進行了認真通讀,有的篇章多次通讀??偟母杏X是相見恨晚非常震撼,仿佛在觀賞一幅解放戰爭期間人民支援戰爭最終贏得戰爭的壯闊歷史畫卷,深切感受到那個時代中國共產黨戰略決策的英明偉大和在人民群眾中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根據該書資料和閱讀體會,我寫成《權威史料詳述濟南戰役民工支前工作—讀1949年〈濟南·淮?!ざ山髴鹨酆笄谥гぷ骺偨Y〉》。雖然拙文沒有獲獎,但是仍然感覺參加這次征文活動收獲最大。
另外,我還參加了2017年省圖組織的第二屆“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海疆文化風”攝影大賽。我拍攝的組照《奧帆奧帆》、組照《“回望軍魂”青島海軍博物館印象》均獲得二等獎,單幅《愛中華愛中滑》獲得三等獎。
我至今退休三年半,在做好幫助看外孫的“本職工作”之外,至少是參加了省圖組織的5次征文、攝影比賽活動,感覺退休生活充實豐富很有獲得感。在此衷心慶幸結緣省圖!祝愿省圖110周年華誕吉祥,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