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李明月 本報特約記者 馬瀟
當地時間10月31日,原印控克什米爾正式一分為二——擁有立法機關的“查謨和克什米爾直轄區”和不設立法機關的“拉達克直轄區”,首任行政長官的宣誓就職儀式在31日上午舉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對此回應稱,印度政府正式宣布成立的所謂“查謨和克什米爾中央直轄區”和“拉達克中央直轄區”,將部分中國領土劃入印行政管轄范圍,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印方通過單方面修改國內法律和行政區劃的方式,挑戰中國主權權益。巴基斯坦外交部31日發表聲明稱,印度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和印巴之間的雙邊協定,印控克什米爾是國際公認的爭議領土,巴基斯坦拒絕接受印方在該地區設立直轄區。
事實上,印度政府8月5日就已經宣布取消憲法370條款,并對印控克區行政區域進行重新劃分,之所以選擇在10月31日才正式舉行政府宣誓就職儀式,是因為當天是被莫迪政府奉為“印度統一先驅”的前副總理帕特爾誕辰紀念日。據新德里電視臺報道,印度總理莫迪31日上午在古吉拉特邦出席紀念帕特爾誕辰144周年紀念活動時表示,“查謨和克什米爾、拉達克正朝著新的未來前進”。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政府官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莫迪第一任期在古吉拉特邦大興土木,建設帕特爾巨型雕像,與此番強勢推動廢除憲法370條款的政策邏輯其實如出一轍,即以“統一牌”作為凝聚印度國內民族主義力量、調動民族主義情緒的手段,希望以此獲得民眾對印人黨長期執政的支持。
印度共產黨(馬列主義)中央政治局在發給《環球時報》記者的一份公開聲明中強調,“堅決反對政府廢除憲法370條款,以及(將印控克區)劃分為兩個聯邦直轄區的決定”。聲明認為,政府罔顧印控克區民意,將該地區強行分拆,是“印度民主歷史上可恥的一天”。印共(馬)認為,莫迪政府號稱此舉是為了實現國家統一,向“印度統一先驅”帕特爾致敬,但事實是帕特爾在其回憶錄中早已說過,其本人不僅是憲法370條款的“締造者”,還親自參與了該章節的起草工作。帕特爾是印度獨立后的第一任副總理和內政部長,被認為對上世紀印度獨立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印度共和國的奠基人。
據印度媒體報道,10月29日,由歐洲議會27名議員組成的非官方代表團首次獲得印度政府允許進入印控克區考察,但有4名議員臨時退出。作為“退團”代表,克里斯·戴維斯說,“我不愿為莫迪政府的這種公關伎倆背書,”戴維斯說,“民主原則在這里(印控克區)正被顛覆,世界必須予以關注。”
“印控克什米爾居民被棄置不顧”。路透社10月31日報道稱,周四的斯利那加(印控克區夏季首府)街上依舊是靜悄悄的,只有一些學生趕著去參加學校臨時組織的考試,而大部分學生自8月份印度政府在該地區實施高壓政策以來就從未去過學校。商店和寫字樓也都大門緊鎖,路透社稱,這是當地居民對印控克什米爾成為直轄區的抗議。一名當地警察局官員表示,正式成立直轄區的前夜,發生了至少20起投石事件。
據美聯社10月31日報道,斯利那加周四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印控克什米爾政府大樓上的查謨-克什米爾邦邦旗不見了。按照此前印度法律的規定,由于地位特殊,僅有查謨-克什米爾邦可以擁有邦旗。該旗幟常年跟印度國旗一起飄揚在印控克什米爾政府大樓上,但10月31日當天,美聯社記者發現該旗幟已經被撤下。前印控克區大法官馬蘇迪表示:“從周四開始一切都變了,這根本不符合憲法!”
從8月5日起,印度政府以安全為由,切斷了印控克區境內的幾乎一切民用通信,并禁止民眾集會,同時對多個地方政黨領導人采取限制措施。據“石英”新聞網31日報道,盡管印度政府宣布恢復印控克區境內后付費移動通信用戶的網絡,但當前該地基礎通信仍未完全恢復正常,互聯網已經連續87天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