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越陽
(身份證號碼:410527199308159734,河南 安陽)
所謂的亞甲藍法通常指的是檢測機制砂石中石粉含量的有效檢測方式,亞甲藍法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憑借著不同種類的細粉料被亞甲蘭所產生的吸附效果大不相同,將相應的濾紙應用于沾染檢測游離染料的出現,然后經過相應的檢測1kg試樣所有消耗亞甲藍的MB 值,之后再進行機制砂中細顆粒的判斷,判斷其細顆粒是泥粉還是石粉。在現階段已經有許多的試驗結果已經論證了亞甲藍對純石粉并不存在較強的敏感性,但是對粘土顆粒卻存在敏感性。對天然砂來講,天然砂對亞甲藍的吸附量影響因素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泥粉含量的多少、泥粉礦物組成,并且泥粉含量不同、泥粉礦物組成不同極可能導致其對亞甲藍的吸附性不同。
在此項試驗中天然砂的MB 值和天然砂的含量檢測過程中一定要嚴格的參照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測方法標準》中的檢測機制砂MB 值的方法。在進行不同天然砂工作性能檢測過程中應參照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
在本項試驗中所采用的天然砂細度模數值全都相同,并且系統數值全都為2.6,所使用的天然砂具有的含金量分別為0.5、3.0、6.0。將這些細度模數相同含泥量不同的天然砂嚴格的按照相應的比例混合,從而獲取其他不同數值含泥量的天然砂,其含泥量分別是0.5%,1.5%,2.5%,3.0%,3.5%,4.5%,5.5%,6.0%的天然砂。然后,對這些細度模數相同含量不同的天然砂的MB 值進行檢測,獲得以下數據如圖表1所示。

表1 MB 值與含泥量的相關性
通過對這些細度模數相同含量不同的天然砂MB值檢測以及MB適合含量的相關性圖表數據分析,可以明顯的發現天然砂的MB 值和含泥量之間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從表二中可以看出隨著序號的依次遞增,天然砂的含泥量越來越多,天然砂的MB 值也在逐漸的增加,并呈現出整體上升的趨勢,但是這些天然砂的MB 值與其含泥量并沒有明確固定的比例關系。而且在圖表二中數據可發現天然砂的MB 值伴隨著含泥量的提升而增加并存在一定的異常點,例如細度模數相同含泥量為5.5%和6.0%的天然砂所測得的MB 值相等,產生異常點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不同程度的黏土礦物對亞甲蘭所產生的吸附性存在較大的差異,從而導致異常點的產生。
粘土對混凝土外加劑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并且其吸附作用大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粘土的礦物種類和粘土的數量對混凝土外加劑吸附作用效果影響較大。在混凝土配制用砂的過程中常常會對其含泥量進行科學合理嚴格的控制,通過對含泥量的控制主要是為了有效的降低砂對混凝土外加劑的吸附效果,這樣可以有效的提升和保障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由此可以看出,外加劑的吸附量和天然砂的MB 之間一定存在與之匹配對應的關系。在這項試驗中對天然砂MB 值與混凝土坍落度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析,對不同含量的天然砂在同配比的情況下進行相應的混凝土坍落度測試,而且還對具有同樣坍落度的天然砂所需要消耗的外加劑用量對MB 值和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相關性進行了相應的測試,詳細的測試結果如下天然砂MB 值與混凝土坍落度的關系圖表2所示。

表2 天然砂MB 值與混凝土坍落度的關系
通過對混凝土外加劑用量的合理調整,并且將每批次的混凝土坍落度嚴格的控制在220mm,然后再進行下一步探究天然砂MB 值和外加劑用量之間的相關性,并進行相應的測試。詳細的測試結果如下天然砂MB 值與外加劑用量之間的關系圖表3所示。

表3 天然砂MB 值與外加劑用量之間的關系
通過對天然砂MB 值與外加劑用量之間關系圖表四的觀察和分析,混凝土坍落度全都為220m,天然砂MB 值與含泥量的相關性與混凝土坍落度與含泥量的相關性和在同等坍落度下外加劑用量鋁含量的相關性相比,天然砂MB 值與含量的相關性更強。所以,在天然砂檢測的過程中通過使用亞甲藍檢測的方法可以對其進行定性快速的檢測,亞甲藍的檢測方式對天然砂的檢測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通過本項整體試驗能夠得到以下兩種結論:第1 種,天然砂MB 值和含泥量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天然砂的MB 值伴隨著含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天然砂的MB 值與其含泥量并沒有明確固定的比例關系,而且在測試結果中存在一定的異常點,主要可能是因為不同粘土礦物對亞甲藍的吸附作用效果不同所造成的。第2 種,天然砂MB 值與含泥量的相關性與混凝土坍落度與含泥量的相關性和在同等坍落度下外加劑用量與含量的相關性相比,天然砂MB 值與含量的相關性更強。所以,在天然砂檢測的過程中通過使用亞甲藍檢測的方法可以對其進行定性快速的檢測,亞甲藍的檢測方式對天然砂的檢測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