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萍
隨著當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飲食的不節制,導致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如果發現不及時很容易導致腦卒中的發生。由于腦卒中發病率較高,而且越來越年輕化居較高水平,且有較高致殘和致死率,該病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起居,給社會造成極大的社會負擔。作為神經內科相關疾病,日常除采取藥物等方案積極治療外,康復護理對患者的預后和相關康復十分重要。由于患者家庭經濟狀況、醫院床位問題等多方面原因,腦卒中患者預后康復多發生在出院后,患者多以家庭為單位作為康復基礎和主要的康復場所,因此,作為患者照護人群,熟練掌握一站式的家庭康復護理干預對患者功能恢復和康復效果尤為重要。這不僅能提高患者日常生存質量,而且對提高患者反應能力、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等效果顯著。
為了能讓一站式家庭康復護理能準確定位卒中患者的需求,首先我們需要全面的了解卒中患者在康復恢復期間的所知、所想。作為可能存在多處功能出現障礙的腦卒中患者,到底有怎樣的康復護理需求呢?我們通過檢索相關研究,對相應的護理需求進行梳理,并對重要性進行排序,結果發現關于腦卒中患者在家庭護理質量研究中,由于腦卒中患者遺留有多種功能障礙,需要在家庭中進行康復訓練,因此多數照顧者通過加強康復訓練知識的學習,大多數照顧者能夠較好地滿足腦卒中患者的生理需求,如飲食、喝水、睡眠以及清洗,同時還包括定期翻身、按摩、按壓、整理頭發妝容、擦洗和更換衣服等,預防壓瘡等保證患者皮膚的完整和清潔。照護者能熟練了解和使用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以及鍛煉方式及時間,為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其次,腦卒中患者對患者安全需求滿足也是緊跟其后的,卒中后的患者由于存在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因此照護者需要十分重視腦卒中患者的安全護理,保證其臥床和居住環境安全,預防墜床、跌倒等安全事件的發生。同時,腦卒中患者對疾病復發的擔憂較多,也成為主要需求之一,因此照顧者對腦卒中患者的復發的預防變得非常重要,在家庭照護過程中,需要按照院內醫護人員的教育方式,掌握常見的預防知識,充分認識腦卒中復發危險因素,從而減少因為腦卒中復發給患者身體帶來的極大痛苦,以及給社會和家庭造成的再生負擔。最后,由于較多數腦卒中患者因長期臥床,或者運動語言障礙等,會出現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較易出現沉默寡言、情緒低落、缺乏興趣、淡漠等心理,尤其對照護者及對訓練狀態保持高度態度,郁郁寡歡,個別的甚至會誘發輕生的念頭。例如有些患者因為行動不便,已經錯誤地認識到自己可能已經處于社會的邊緣,已經無法給社會創造和貢獻,加上社會支持的持續減少,最后會因為社區參與程度較低,無法或無信心投入到工作和家庭活動,最后出現明顯抑郁狀態。
基于以上關于腦卒中康復護理的相關知識和患者的需求,作為患者照護者,到底該熟練掌握哪些護理要點,才能在滿足腦卒中患者護理的前提下,實現一站式的家庭康復護理呢,我們還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1)人性化環境護理:照護者在患者出院前需要提前布置和營造溫馨舒適的康復環境,家具擺放需人性化,保持房間通風,能親密接觸室外環境,保障室內外活動場地充足;日常行走的拐杖、墻上的扶手、床邊的扶手,都要做好安全防護,同時配備齊全的康復工具和簡易器材等。
(2)人文關懷護理:照護者需要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對患者進行及時的評估和判斷其情緒的狀態,及時發現負面情緒等,并及時提供人文關懷,例如召集親朋探望等社會支持方法,以加速患者回歸社會進程,從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質量,促進其社會功能訓練。并提供物資上的鼓勵和支持,使患者有強大的信息戰勝疾病,同時對生活有更多的希望和熱情,通過不斷的人文關懷刺激,能有效推動康復的進行。
(3)營養支持護理:腦卒中患者因缺乏自我照護能力,部分病例合并吞咽障礙,故機體多有營養不良的情況。平時,需重視營養支持,食材上宜選擇新鮮蔬果、雞蛋、牛奶等,堅持少食多餐原則,部分吞咽或者咀嚼有困難的需要榨汁食用。為了減少腸道疾病的并發,日常攝入清淡流質食品外,可增加粗纖維素的攝入,以防大便干燥,引發便秘。
(4)皮膚干預護理:對于腦卒中患者臨床主要的并發癥就是壓瘡的產生,因此完善皮膚護理,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尤為重要,經常對受壓部位和骨突部位按摩,并每隔2小時協助翻身1次,加速的血液循環能避免壓瘡形成。同時,保持皮膚清潔,也是減少相關并發癥的有效措施,例如每日溫水擦身,勤曬被褥及更換衣褲。
(5)患者和家屬雙方都應該在康復鍛煉中積極參與,正確掌握康復知識和技能,制定家庭合理的康復計劃和目標,過程需循序漸進,例如包括患者行坐、站立、行走等訓練。依據患者情況,行針對性的護理,重點對其個人衛生、進餐、更衣等進行訓練,使患者掌握部分相對精細的動作。對偏癱側的上、下肢功能鍛煉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并加強四肢協調動作訓練,加強肢體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