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昊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法》;圖書館;政府;主體責任
摘 要:文章闡述了《公共圖書館法》視域下政府的主體責任以及圖書館的權利,提出了圖書館與政府依法發揮主體職能、增強主體責任意識、因地制宜創新合作方式與強化統籌協調能力的協同合作路徑,以期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促進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9-0085-03
2018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這是我國通過的第一部文化立法,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公共圖書館法》充分考慮到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際需求,明確規定了公共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方向、重點任務與基本原則,以立法的形式強化了政府責任。同時,《公共圖書館法》在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以及設施建設等方面都做了具體規定,在推動圖書館穩步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公共圖書館法》為圖書館帶來的發展機遇
《公共圖書館法》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制度優勢,開拓了圖書館服務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強調了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為圖書館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1.1 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制度優勢
《公共圖書館法》是我國第一部圖書館專業法,它的頒布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圖書館事業呈現出飛速發展的趨勢,所需要的經費也在大幅增加。據統計,1980年至2017年,我國用于圖書館建設的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為年均17%[1],顯然高于同一時期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我國也從未改變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始終堅持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為社會讀者提供了堅實的文化保障。此外,《公共圖書館法》明確強調要加大政府對圖書館的投入力度,增加用于圖書館發展的專項資金,專款專用,保障圖書館事業的穩步前行。可以說,《公共圖書館法》彰顯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的優勢,有力地向社會表明了公共圖書館將保持公益開放的鮮明態度,重申了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職責,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人們享有閱讀和獲取公共文化服務的權利。
1.2 開拓了圖書館服務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
《公共圖書館法》結合時代背景和社會讀者的閱讀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想法,如構建數字化資源庫,建設線上線下信息共建共享平臺,加強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社區圖書館等文化服務機構的溝通,開展廣泛的館際聯合服務等。這些新想法為公共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動力,向人們傳遞了科技推動圖書館進步、技術推動圖書館革新的思想和理念。與此同時,《公共圖書館法》鼓勵擴展圖書館經費來源和渠道,鼓勵民間自籌經費建設圖書館,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建設,從法律層面上保障了圖書館的自主權,明確了圖書館的主體地位和相關責任職能,為圖書館的多元化建設提供了依據[2]。
1.3 強調了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
《公共圖書館法》明確了公共圖書館的重要地位,也強調了基層圖書館的重要性。基層圖書館是面向社會讀者的文化服務機構,承擔著文獻加工、資源流通、提高人民文化素養、充實人民精神生活的責任。為了突出圖書館的主體責任,《公共圖書館法》將總分館制以法律的方式確定下來,同時明確規定加強貧困、邊疆地區的基礎文化建設,這一規定有利于緩解我國地區之間文化資源配置不平衡的問題,能夠有效促進文化公平與機會均等,保障了我國公民的閱讀權利。
2 《公共圖書館法》視域下政府的主體責任
《公共圖書館法》強調了政府的主體地位和責任,政府要為圖書館提供服務體系規劃保障、制度保障與經費保障。
2.1 服務體系規劃保障
根據《公共圖書館法》的規定,政府有規劃管轄范圍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責任,即對圖書館發展的整體性、基本性問題進行計劃和指導,把圖書館事業納入政府政務整體規劃中,統籌考慮公共圖書館對社會文化的推動作用。具體來說,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職能,掌握公共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如館藏文獻數量、容納讀者人數、基本館建設備等,充分了解公共圖書館在轉型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瓶頸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績,并以此為基礎明確公共圖書館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制訂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突出政府主體對圖書館的規劃責任[3]。
2.2 制度保障
政府作為圖書館建設的主體之一,還對圖書館負有制度保障的責任,體現在政府為了推動公共圖書館的有序運行,促進立法機構制定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如《公共圖書館法》就是在政府推動下制定的。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成為立法機關與圖書館之間的溝通橋梁。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反饋的問題和需求進行匯總,并向立法機關提出合理建議,以加快立法進程。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要發揮應有的功能,在職能范圍內充分為圖書館提供制度保障,既不能無所作為,又不能逾矩發揮。
2.3 經費保障
為公共圖書館提供經費保障是政府的責任。公共圖書館免費為社會讀者提供各項服務,如果沒有政府的經費支持,那么公共圖書館就沒有了物質來源,相關服務也就無法開展。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屬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利用政府的稅收服務于全體社會成員;另一方面,讀者身為納稅人,也理應免費享受圖書館提供的各項服務,這一點在《公共圖書館法》中也有明確規定。
3 《公共圖書館法》視域下圖書館的權利
3.1 圖書館享有自治權
公共圖書館享有自治權。雖然在宏觀發展層面,圖書館受政府的領導和規劃,但圖書館也存在獨立的一面,不完全從屬于政府機構。與其他部門相比,圖書館還受到內在發展規律的影響,與政府是既聯系又分離的,這種分離更多體現在微觀的制度管理方面[4]。例如:圖書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服務對象調整館藏資源文獻結構,增減數字信息庫的建設數量,同時,圖書館還有權制定館內的規章制度,也能夠自行處理館內的相關事務。
3.2 圖書館享有自主權
《公共圖書館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公共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應當免費向社會公眾提供下列服務:文獻信息查詢、借閱;開放閱覽室、自習室等公共空間設施場地;開展公益性講座、閱讀推廣、培訓、展覽;國家規定的其他免費服務項目。一方面,法律強調政府的主體責任,保障公共圖書館的完善與建設;另一方面,法律明確提出圖書館具有自主權和自我管理能力。《公共圖書館法》明確了圖書館辦館權與管理權兩權分離的原則,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圖書館的主觀能動性,只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圖書館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開展服務。
3.3 圖書館享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除上述享有的權利外,圖書館還享有《公共圖書館法》規定的其他權利。總之,政府和圖書館作為促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兩大主體,二者是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的。從宏觀層面看,政府統籌管理并監督圖書館的整體規劃與目標實施;從微觀層面看,圖書館的具體行為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兩個主體只有在法律規定的基礎上進行協商合作,才能促進公共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4 《公共圖書館法》視域下圖書館與政府協同合作的路徑研究
通過上述對政府與圖書館主體責任關系的辨析,結合我國國情和《公共圖書館法》相關內容,筆者提出圖書館與政府協同合作的幾點建議。
4.1 依法發揮主體職能
我國要依法明確圖書館主體的責任和義務,使政府圖書館和在履行職能的過程中有法可依。《公共圖書館法》的出臺開啟了圖書館發展的新時代,其意義就在于規范了圖書館建設的法律法規,以專有條文的形式闡明了圖書館的性質、職能、責任、服務目標等[5],同時明確了政府的職能,政府和圖書館必須按照法律要求,充分發揮職能,履行義務,共同推進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和完善。
4.2 增強圖書館的主體責任意識
圖書館主體要具備與其責任范疇相適應的服務能力。對政府而言,能力主要體現在財政方面,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用于支持圖書館建設的經費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政府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例如:在經濟發達地區,政府可以在管理范圍內提高圖書館的覆蓋率,加大圖書館的建設投入,充分發揮政府的牽頭作用;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政府則可以循序漸進地推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逐步解決讀書難、文化服務覆蓋范圍小的問題。在國外,財政支持主要分為高級別政府直接補貼,低級別政府建設、高級別政府補助,各級別政府獨立建設三種類型(見表1)。筆者認為,三種類型各有利弊,高級別政府直接參與圖書館建設和管理是發達國家最常采用的方式,需要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相應文化氛圍的支撐;低級別政府建設、高級別政府輔助更符合地方實際情況,有利于貫徹責權對等原則。
表1 圖書館建設主體的類型
類型代表國家由某一最高級別的政府(例如中央政府、州政府、郡政府、省政府)作為圖書館建設主體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低級別政府是直接建設者,高級別政府提供經費補貼澳大利亞低級別政府是管轄區域內公共圖書館的獨立建設主體,由高級別政府設置大型公共圖書館為轄區內圖書館提供資源、服務等多方面的支撐挪威由不同級別地方政府分別在各自管轄區域內建設圖書館,彼此分工明確美國、德國
4.3 因地制宜創新政府與圖書館的合作方式
政府與圖書館主體責任的履行,要結合我國財政體制的實際情況,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充分考慮各級各地政府的管理能力。《公共圖書館法》規定,政府有責任保障圖書館建設,為讀者提供免費的文獻資源。那么,具體是由縣級政府撥款還是將市級政府或更高一級政府作為建設主體,則要由地方的實際財政情況決定。可以說,《公共圖書館法》從宏觀上對政府和圖書館主體進行了指導,但也給它們留出了充分的自由空間。
4.4 強化統籌協調能力
公共圖書館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參與主體。各主體之間要避免“各自為營”的孤立狀態,應在發揮自身作用的同時,加強彼此的聯系與合作。政府與圖書館要打破條塊分割的責任關系壁壘,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5 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法》開啟了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新時代。從《公共圖書館法》傳達的精神來看,法律重申了政府的主體責任,公共圖書館建設要充分依托政府力量。換言之,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與建設負有責任,同時,公共圖書館自身也是建設主體之一,只有使二者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能。
參考文獻:
[1] 柯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全面保障我國公共圖書館體系化建設[J].圖書館建設,2018(1):19-23.
[2] 周榮紅.《公共圖書館法》視域下的圖書館服務保障體系構建[J].圖書館學刊,2018(1):17-20.
[3] 王天麗.發揮行政機關的主體責任保障公共圖書館開展政府信息公開服務[J].西域圖書館論壇,2009(3):30-33.
[4] 張世穎.我國公共圖書館治理結構優化的關鍵:合理設置建設主體[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0(4):21-25.
[5] 李明生.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治理主體設置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2(2):37-42.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