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 朱琳 李曉冉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智慧時代
摘 要:在以大數據技術和智能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時代,我國圖書館正逐步向智慧圖書館過渡。智慧圖書館是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方向,能夠推動圖書館的智能化進程,完成圖書館的智慧轉型,通過智能技術為讀者提供更多的延展性服務,滿足讀者的內在需求。文章從智慧圖書館的概念出發,提出了智慧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創新的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9-0123-02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智慧城市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我國的圖書館建設也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智慧圖書館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是圖書館發展的核心與靈魂,承載著人類的奮斗使命。在大數據背景下,人們的信息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信息需求趨向多元化。圖書館是一個學校,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文化中心,是人們閱讀學習的重要場所,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國要建設智慧圖書館,推動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實現圖書館的轉型與超越[1]。
1 智慧圖書館的內涵及特征
1.1 智慧圖書館的內涵
智慧圖書館加快了智慧城市的建設速度,為提升國民的文化自信創造了條件,能夠有效地滿足讀者的文化需求,建設智能圖書館對提高國民的綜合素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還處于建設智慧圖書館的初期階段,將重心放在了智能技術的應用方面,但智能技術并不等同于智慧圖書館。智慧圖書館不應局限在技術與智能領域,其還有更廣泛的意義,即智慧圖書館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智能技術和環保理念、智慧服務等于一身。因此,要想充分發揮智慧圖書館的功能,就要先了解智慧圖書館的基本特征。
1.2 智慧圖書館的特征
首先,智慧圖書館具有強大的互聯性,能夠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圖書館人與物的高度協同。其次,智慧圖書館具有高效性特征,集環保、便捷、智慧于一身。最后,智慧圖書館還具有便利性特征,能夠為讀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滿足讀者的內在需求。目前,業界對于智慧圖書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但從其技術層面來看,智慧圖書館是集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于一身的新型圖書館,能夠實現資源整合和智慧管理,因此,建設智慧圖書館能夠促進圖書館功能協調和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實現圖書館效益的最大化。
2 我國在智慧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2.1 建造技術缺乏理論深度
隨著智慧地球理念的興起,人們更加關注圖書館的升級改造問題,致力于打造智慧圖書館,完成數字資源與紙質資源的有效對接,促進高級形態圖書館的智慧轉型。但智慧不等同于智能[2]。目前,我國在建設智慧圖書館時遇到一系列問題,具體表現在:建造技術缺乏理論深度,將建設重點放在技術應用方面,過于關注圖書館的技術化而非智慧化,不能很好地促進圖書館的智慧化轉型升級,致使圖書館原有的職能被邊緣化;智慧圖書館的技術應用缺乏融合,協同作用不夠完善,技術應用相對獨立。因此,為了促進新型圖書館的健康、穩定發展,我國要實現技術的融合性,使新型圖書館的功能和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2.2 技術與服務融合不夠充分
智慧圖書館的服務缺乏創新,而技術是服務創新的動力和源泉,但智慧圖書館絕不是各種先進技術的集合或堆砌,而是在圖書館基本職能的基礎上更好地服務用戶,推動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創新,加強用戶對圖書館的認同感,豐富智慧圖書館的服務內涵,滿足讀者的內在需求。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時間較短,各種概念的混淆使智慧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過于追求技術應用,智慧圖書館成了新技術的集合體,嚴重偏離了智慧的本質,模糊了智慧圖書館應有的價值。此外,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歷程較短,館員的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創新服務人員的選拔缺乏統一標準,人員分化問題較為嚴重,使智慧圖書館在創新服務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3 建設智慧圖書館的有效對策
3.1 加強智慧圖書館的數字化、網絡化建設
智慧圖書館作為新型圖書館,擁有豐富的紙質資源和大量的數字資源,因此,將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是建設智慧圖書館的基礎工作。智慧圖書館的館藏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尤其要注重資源比重的配置,確保其能夠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同時,智慧型圖書館的建設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3]。因此,智慧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要提高信息技術的集成度,使圖書館的應用系統和資源系統等有效結合在一起。
在資源建設過程中,智慧圖書館要實現館藏資源的網絡化,使用戶能夠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查閱他們所需的信息資源。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技術已邁入物聯網階段,通過局域網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效結合,實現了互聯互通、遠程控制等功能。物聯網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發展延伸而來的,能夠更加高效地整合資源,具有更強的兼容性,是建設智慧圖書館的必備條件。技術支持是建設智慧圖書館的基礎條件,是未來智慧圖書館發展的重要內容,將數字化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等先進技術結合在一起,將推動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
3.2 加快智慧圖書館的智能化過渡
智慧圖書館建設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半智能化階段。在該階段,圖書館要加強單個智能化設備的配置,積累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經驗,如配備電子閱讀機、智能門禁卡等,提高智能化設備在圖書館技術服務中的比重。其次是充分發揮物聯網技術的優勢,將技術設備與服務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參考智慧城市的建設方案,推動智慧圖書館的全面發展。在該階段,圖書館還可配置自助借還書設備,利用RFID技術完成圖書的射頻標簽改造,為互聯互通打下基礎。技術裝備與技術手段是實現智慧圖書館的關鍵因素,圖書館要提高設備的通用性,完善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標準,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智慧服務,對智慧理論進行深入探索,加快智慧圖書館的智能化過渡,推動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與轉型發展。
此外,智慧圖書館還需要組建一支合格的建設團隊,為新型圖書館的建設提供技術保障,加快智慧圖書館的智慧化過渡。在智慧圖書館建設初期,由于智慧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在資源共享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信息安全隱患,因此,智慧圖書館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提供技術指導,消除這些安全隱患,為用戶提供穩定、可靠的服務。
4 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有效對策
4.1 加強移動圖書館創新服務
傳統的圖書館創新服務遵循拿來主義,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通信方式有了明顯的交互性與集成性等時代特性,移動設備用戶快速增長,智慧圖書館在智慧時代背景下也應進一步創新服務形式。首先,圖書館應創新移動圖書館服務,使移動圖書館的服務更加個性化,讀者可以隨時隨地與圖書館進行信息交互,實現智慧圖書館的創新服務。其次,圖書館應拓展搜索引擎服務,支持讀者快速進行資源檢索,使讀者能夠方便、快捷地搜索網頁、語音、文本等多種信息資源,滿足讀者的現實需求,同時支持各種檢索方式,如支持二維碼掃描、搖一搖等新興檢索方式,擴大讀者的選擇空間,并為讀者制訂個性化的推送服務,根據讀者的個人喜好推送新聞資訊等信息資源。
4.2 構建云平臺,創新服務體系
圖書館可以通過構建云平臺,使圖書資源不受平臺限制,推進智慧圖書館的創新服務,還可以進一步完善圖書館的創新服務制度,提升館員的綜合素養。圖書館需要對定位服務進行總體規劃,全面改革圖書館的管理機制,提高各機構的協作能力,推動智慧圖書館的創新服務與發展。智慧圖書館作為未來的新型圖書館模式,將會涉及許多實用知識和管理平臺,需要館員具備良好的業務能力,因此,圖書館需要加大對館員的教育培訓,促進智慧圖書館創新服務的發展。智慧型理念為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國應借鑒其他國家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經驗,提升圖書館的智慧化,將圖書館打造成為第三空間信息中心,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智慧服務。
5 結語
綜上所述,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同時,智慧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發展不充分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標準,通過智能化管理與服務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資源,并改善信息交流環境,捕捉用戶的內在需求,深化圖書館的職能,為讀者提供立體化的智慧服務,推動圖書館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 段美珍,初景利.國內外智慧圖書館研究述評[J/OL].[2019-05-19].圖書館論壇,1-10.
[2] 董園園.基于智慧時代的高校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創新[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9(1):99-103.
[3] 陳遠方.智慧圖書館知識服務延伸情境建構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8.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