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寅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居民收入與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市場經濟與城市化發展卻也是一把雙刃劍,只有認清其中的優勢與問題才能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有預見性或針對性地處理問題。現階段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始終是一個難題,諸多省份已經將農村人力資源整體素質的提升提上日程,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農村人力資源的質量,如何有效改善農村人力資源質量差、零散性高等問題已經成為協調社會發展、拉近城鄉差異的一個重要環節。該文就對市場經濟下城市化進程中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行研究與討論,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市場經濟? 城市化? 農村人力資源
中圖分類號:F32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7(b)-0229-02
1? 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1 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教育力度不足
現階段我們不難發現農村地區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相對于城市地區而言有明顯差距,農村地區勞動力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小學或初中水平,上過高中的人數少之又少,究其主要原因還是教育資源匱乏,資金投入較少,教育教學質量提不上來等,因此國家在農村教育方面投入資金較少是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導致我國農村勞動力綜合素養提不上來,制約我國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除此之外,我國農村教學始終存在一種思維上的局限,很多人依舊認為農村教育是為了當地發展培養人才,而不是為了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
1.2 農村人力資源素質較低
第一,農村人力資源的身體素質較差,我國農村醫療衛生保障投入較少,與實際需求相比捉襟見肘,再加上農村衛生管理制度落后,其已經不在適應新時代農村的發展需要;第二,農村人力資源的文化素質較低,甚至在有些鄉村,超過3/4的村民都是文盲,目不識丁,并且我國農村區域人均受教育年限僅有7.3年,與國家實行的九年義務制教育還存在一定差距;第三,農村人力資源的科技素質較低,很多農村技術人員還在沿用老技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相關部門也很少組織培訓工作,其所掌握的技術已經不能再滿足農民日益提升的技術依賴性;第四,農村人力資源的經營管理素質差,很多農民沒有經過系統化的教育,在農業經營管理上也是漏洞百出,理論知識不牢靠、市場意識差,因此參與、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較弱。
1.3 農村勞動力就業壓力大
我國城鄉發展存在一定差距,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業轉移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其次是我國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其中不僅有國內競爭,更有國際競爭,國際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對于一些鄉鎮企業來說較為不利,由此這些企業也需要高新技術型人才的支持與輔佐,而這就會減少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需求。
2? 市場經濟下城市化進程中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策略
2.1 做好教育培訓工作
要想提升農村人力資源質量教育與培訓工作是必須的,首先要讓教育規模結構化,在村級教育中應讓農村勞動力拜托擺脫文盲狀態,從做好相關基礎知識與技能教育工作;在鄉級教育中要做好農村人員子女教育工作,抓好各項專業的知識教學;而在社會教育中要邀請與選聘一些優秀人才的參到農村教育之中,彌補其在現代科學技術等方面的不足,提高農村人力資源專業素養。其次要促進教育程度多元化,對教學內容與教育結構等多方面進行該而過,增加相關投資,興建更多希望小學,通過多種途徑促進農村基礎教育水平的提升,為農村學接受職業教育提供有力條件;同時還要抓好成人教育工作,按照市場經濟與城市化發展背景下對農村勞動力的新需要舉辦各種類型的教育培訓班,從技能、素質與文化水平多方面入手,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特殊性,圍繞當地農業支柱產業提供具備較強實用性的技術培訓,有針對性地培養定向人才。
2.2 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
要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就需要將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問題提上日程,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勞動力轉移工作。除此之外,還應加快城市化發展進度,為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多工作崗位,增加就業機會,可通過我國勞動力價格較低優勢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通過推進農業產業化,改善傳統農業等方式,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轉移奠定基礎。
2.3 促進勞動力資源品牌化
勞動力資源品牌化不僅能提高勞動力價值,更能有效應對市場經濟背景下激烈的市場競爭,為勞動力市場的繁榮提供助力。在打造勞動力品牌的過程中,應結合地域發展的特殊性,合理分析當地勞務輸入特點,根據農民技能的不同性,創造帶有強烈地方特色、有針對性的勞動力品牌,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競爭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也更加迅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處理好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發展差異十分重要,我們要積極轉變觀念,抓住發展差異的特點,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將城鄉差異轉變為農村發展動力,發揮城市化功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農村勞動力水平,以適應城市化發展的新需要,實現農村人力資源的城市化轉移。
參考文獻
[1] 陳曉華.現代農業發展與經營體制機制創新[J].農業經濟問題,2012(11):4-6.
[2] 陳錫文.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刻不容緩[J].求是,2013(22).
[3] 馬芳虹,王晨霞.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養老風險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9(11):10-11.
[4] 石智雷,施念.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保護不平等——農民工、外來市民和本地市民的比較分析[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9(2):56-68.
[5] 李鐵強.20世紀上半葉中國城市化進程與地主制經濟的變化[J].江漢論壇,2019(3):113-118.
[6] 李慧.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財政與城市經濟性公共品[J].現代經濟探討,2019(3):71-78.
[7] 桑文俊.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N].青海日報,2019-03-04(011).
[8] 羅國榮.淺析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利用體育課對農村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滲透[J].體育師友,2019,42(1):14-15.
[9] 于偉,張鵬.農村教育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非線性效應——基于城市化進程的區域異質性門檻視角[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9(1):52-60.
[10] 楊海慈,桑裕臻,韓圣龍.數字鴻溝與城市化進程的相互作用機制[EB/OL].[2019-05-16].http://kns.cnki.net/kcms/detazl/44.1306.G2.20190112.132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