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朝陽
摘 要:博物館免費開放是黨和國家提高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惠及民生的一項重要措施。文章以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為例,探討新時代博物館作為公益性、公共性的社會文化機構,在免費開放后,如何更好地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免費開放;博物館;縣級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全部實行免費開放。博物館的免費開放既讓廣大民眾享受到了歷史、文化、藝術以及自然科學等全方位知識的盛宴,充分發揮博物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的社會價值,又促進了國際間文化的交流和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宣傳推廣,并對促進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和管理體制創新等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博物館數量已達5354家,全年舉辦展覽2.6萬個,教育活動近26萬次,觀眾達11.26億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30%、30%和16%,博物館成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博物館熱”已成為中國社會文化的新時尚。同時,博物館免費開放更是博物館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對于縣級博物館而言,如何在新時代做好免費開放,促進自身持續健康發展,是一個重要課題。本文擬以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為例,探討博物館免費開放后的具體實踐及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及建議。
1 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免費開放情況和做法
免費開放是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的良好機遇。據統計,博物館免費開放后,觀眾人數會大大增多,尤其是初期會出現“爆棚”和“井噴”現象,而后的觀眾人數趨于常量,中小型博物館日均200~600人次。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自2011年11月正式開館后就對公眾實行免費開放,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原則,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不斷探索與實踐傳統優秀文化傳承發展的路徑,在傳承保護文化遺產、豐富公眾精神生活的同時,也成為公眾獲取知識、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更成為公眾多元文化消費及休閑旅游的最佳選擇。
1.1 提高管理水平,施行科學管理
博物館免費開放后,隨著觀眾人數的大幅增長,也帶來一些諸如安全、服務等新問題,對加強博物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我們以文物安全和觀眾安全為重點,以向廣大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為目標,規范、完善開放管理和服務觀眾的各項制度和措施,使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如博物館制定了安全應急預案,增加館區重點部位和展廳內管理人員,加強保潔力量,并加固展廳展柜設施等。同時,制定了提前預約、分時參觀、適時限流等有效的應急措施,設定科學、合理的參觀路線,有效控制參觀人流,保證博物館的參觀秩序和鑒賞環境,又確保了館藏文物安全,達到多贏效果。
1.2 提高展陳水平,打造精品工程
博物館在禹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2011年起以嶄新的面貌展示于眾。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禹水鈞天·釉彩千年”融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和參與性于一體,達到了現代博物館的展示要求。精美雅致、獨具特色的展陳,使中外游客紛紛前來參觀和考察,被河南省文物局評為河南省2012年度優秀陳列展覽。除基本陳列外,博物館還先后舉辦了豐富多彩的臨時專題展覽,如“中國歷代名窯復興成就展”“全國鈞瓷收藏珍品展”“范金琢玉——耀州窯陶瓷精品展”“‘CHINA·中國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大展”“‘一帶一路希臘科孚亞洲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陶瓷禹州交流展”等。不僅展示、宣傳了傳統文化,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更讓廣大觀眾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體驗,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1.3 堅持以人為本,提升服務水平
與展覽配套的服務水平、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觀眾對博物館的感受。免費開放對博物館的重要考驗之一,就是如何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是擺在博物館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為實現博物館免費開放社會效益最大化,我們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積極改善免費開放的條件,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努力構建多層次的服務體系。一方面,加大人力、財力的投入,不斷改善硬件設施和環境,打造獨特的視角空間、流動空間,為觀眾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另一方面,通過完善規章制度、搞好培訓等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設置博物館網站及微信公眾號,加強博物館數字化建設,不斷完善、提升“軟件”實力。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顯著提升不僅直接體現了博物館的人性關懷,而且使參觀博物館變得更加溫馨、更加舒適。
1.4 主動融入社會,打造特色基地
博物館成立以來,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通過與社會各界共建各類社會教育基地,不斷加大博物館社會化教育的群體建設,使博物館教育的資源和功能多途徑、多方位、多層次地面向社會群體,有力地提升了博物館的社會效益和服務水平。目前,博物館在充分發揮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作用的基礎上,已初步形成現場教育培訓、文化藝術教育、社會實踐、教學實踐、對外交流、志愿者服務等多元化社教基地網絡,為社會化教育群體走進博物館以及博物館融入社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一方面“走出去”,主動融入社會。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通過送文化、送展覽,增強公眾的文化素養,豐富公眾的精神生活,如博物館主動配合中小學教改教學,將專業化的知識通俗化,通過走進學校、開設專題講座、提供社會實踐場所等,使博物館真正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另一方面“引進來”,將社會群體及資源引入博物館。如志愿者基地以學生志愿者為主,由博物館組織向社會大規模招募志愿者,有效緩解了免費開放后各類服務人員短缺的狀況,也增強了博物館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同時,博物館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為民辦博物館、鈞瓷企業的員工進行專業培訓,提升禹州接待人員的整體素質。
2 免費開放存在的問題
博物館免費開放后,在惠及廣大群眾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博物館管理、運營經費、學術研究、文物安全、觀眾安全、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