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蕾
摘 要:博物館文化氛圍濃厚,歷史底蘊深沉,每一件藏品都有鮮為人知又令人嘆為觀止的故事。講解員是展陳品與社會溝通聯系的紐帶,講解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觀眾對文物的認知,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力度。同時,講解員的職業素養也是博物館的形象窗口,關乎社會評價質量和群眾認可度。文章結合博物館實際工作情況,主要分析了博物館講解員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期望能進一步促進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員;職業素養
講解員是博物館管理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博物館實現服務工作的核心力量,也是緊密聯系群眾、加強文化宣傳的關鍵人員。為給予觀眾更好的文化體驗,有效傳播文物文化知識,提升群眾文物欣賞能力,達成文化傳承和保護的共識,筆者認為一個合格的文物講解員必須具備以下基本素養。
一是保持思想端正、作風優良。端正的思想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文物講解員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工作性質,保持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堅持事無巨細、一應周到,保持服務本色,樹立崇高的服務意識。當前很多講解員因為反復講解、重復工作,對講解工作逐漸失去興趣,整個講解過程形式化、流程化,應付化現象嚴重,講解沒有感情色彩,工作情緒不高。博物館要加強對講解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講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積極意義進行重申,以博物館運營的整體效益和文化工作服務社會大局為著眼點,加強講解員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提升其工作積極性。同時,在講解工作中自覺向觀眾傳輸正確的、積極的、科學的社會觀和文化觀,引導群眾懂文物、愛文物、保護文物和傳承傳統文化。
二是深厚的文化基礎和專業知識。博物館講解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不僅是對文物本身的知識陳述,更是對傳統文化歷史的思考和解析,需要講解員具備高超的講解技巧。因文物講解工作的專業性和針對性較強,講解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天文、地理、政治人文等層面的知識積累。要博學多思,增廣見聞,注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深挖細琢歷史文化知識,以豐富講解內容,延展講解思維,做到講解生動、語言親昵、思維活躍、形式豐富,給觀眾不一樣的文化體驗。還要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嚴格執行標準服務流程,嚴格依照博物館文物講解工作要求,明確講解內容,保持講解的客觀性。嚴禁講解員亂講、濫講,或違背歷史,混淆概念,不符邏輯的主觀評定,擾亂正常的文化秩序。不僅要以專業的講解技巧、端正的職業態度,詳細講解文物的前世今生,展現歷史文化的深厚內涵,還要加強知識聯系,貫通多種文化藝術內容,將講解工作做實、做細、做全面。
三是良好的職業形象和交流溝通能力。首先,文物講解工作中,講解員直接面對形形色色的觀眾,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講解員職業形象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觀眾面前。無論是穿著打扮還是語言動作,哪怕是一個眼神或笑容,都會成為觀眾對講解員服務質量的評價依據。事實證明,一個優秀的講解員必定具備言語得體、動作優雅、平易近人、專業規范的較高綜合素質。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好講解工作,才能帶給觀眾更好的服務體驗,才能提升博物館的整體形象和實際效益。其次,文物講解員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既要懂得如何與觀眾進行交流和有效溝通,又要懂得如何將文物和文化知識進行陳述。文物講解工作不是枯燥、片面和孤獨的講解,而是講解員、文物、觀眾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系和情感互融,是一個生動而有趣的文化體驗過程。講解員要善于注意觀察觀眾的神態、情感變化,注意觀眾的提問和疑惑,并以此作為與觀眾深入溝通交流的途徑。
博物館文物講解工作平凡而意義非凡,優秀的講解員不僅能為觀眾帶來一場深刻的文化盛宴,增強觀眾的文物知識認知,提升博物館的社會認可度,還能促進文化傳承,提升人民群眾的整體文化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有祥.淺析博物館文物講解工作[J].文娛天地,20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