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才超
摘 要:在啟蒙教育中,除了要增加兒童的學生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兒童的智能發展。因此,在展開實際的教育環節中,教師應該認識到美術創編作品滲透對于強化學生智能教育的重要性,善于利用名畫的創編激發學生的審美志趣,并跨越時空的界限優化學生的心智,從而為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美術作品;創編;兒童教育;智能發展;重要性
在兒童美術教育中,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方式,對美術作品進行創編和改造,既能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審美傾向,從而促進兒童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應該在充分尊重兒童主體意識的情況下,采取有效的手段,提升兒童名畫鑒賞和藝術作品匯編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從而為其后續的藝術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美術作品創編的內涵
美術作品創編是藝術創編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明確美術作品創編的內涵,就要對藝術創編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即創編人利用一定的藝術表現手法,對現實生活中的藝術作品進行選擇、加工和塑造提煉,從而生成新的藝術形象,以達到不一樣的藝術效果。藝術創編活動不僅包括美術作品創編,還包括音樂作品創編、舞蹈設計創編、行為藝術創編等等,能夠生成形式多樣的繪畫作品、美術作品、音樂作品以及小眾的影像作品等等。本文所涉及的美術作品創編,大多是指繪畫作品創編,即利用圖案形式等手段,在相關材料上繪制出有顏色、有形態的事物,從而能夠傳達出創作者的意圖和情感。
二、美術作品創編對兒童智能發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強化對學生的美育
美術作品創編是美術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刺激兒童的智力發展,使其能夠具備審美能力。如果啟蒙教育中缺乏美育,僅注重對兒童智力的教育而忽視了其智能的發展,兒童很難養成良好的審美情感和審美趣味,長此以往甚至不利于對其價值觀進行引導。因此,通過美術作品創編,提升兒童對社會美、生活美、自然美以及藝術美的感知、鑒賞和重新創造的能力,能夠使其養成健康的審美志趣和充滿感性的精神世界,對于豐富兒童情感、引導其智能發展來說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有利于滿足兒童的審美教育
通常來講,兒童對美術作品或者是美術創編作品具有一種自然的審美需求。因為兒童的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語言系統和表達能力還存在嚴重欠缺,所以需要利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并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內心想法滲透到美術作品創作中,從而表達真情實感。例如,兒童大多喜歡“過家家”類的游戲,通過角色扮演來實現當前無法進行的社會生活,而美術作品創編同樣也是其發泄情感、進行角色扮演的重要渠道。同時,美術作品創編中,兒童通過有意無意的線條把握、顏色搭配,創作出錯落有致和疏密合理的美術作品,充分反映其美術能力,對于激發其情感表達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
(三)有利于幼兒心智的協調發展
當前社會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無論是企業的進步還是社會的發展,需要的都是手腦并用具有創造性的人才。而美術教育活動中的美術作品創編,能夠很好地引導兒童進行手、腦、眼的協調應用,用全身各種感官去欣賞美術作品并進行一定程度的創編,這樣既能提升兒童的審美能力,同時也能促進其心智的協調發展。除此之外,兒童在美術作品創編的過程中,通過剪貼、折紙、涂色和畫線等多種美術活動,能夠鍛煉動手和動腦能力,甚至在一些藝術活動中需要幾個兒童進行組隊,這對于培養兒童傾聽分享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來說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有利于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
如果說美術鑒賞活動是激發兒童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美術作品創編就是提升兒童自信心的重要方式,他們能夠在隨心所欲的創編活動中體驗到個性張揚的意義,在繪畫或從事其他美術活動的過程中表達情感,提升滿足感,這對于引導兒童養成良好道德品質來說具有重要意義[1]。同時,美術作品創編活動也是一種藝術創造活動,兒童在學習和鑒賞的過程中,欣賞和積累名家作品素材,使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有效結合在一起,通過視覺感知和知覺的開發,將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創編當中。這樣既能幫助兒童提升注意力,又可以激起兒童美妙的聯想,將腦海中的意象用美術作品創作的形式表達出來,為實現健全人格提供動力。
(五)有利于兒童大腦潛能的開發
一個人的大腦通常有著明確的分工,各部件協調配合完成思考和創造等工作。美術作品創編作為一項頗具創造性的藝術活動,通過有效的引導和開發,能夠幫助兒童激發大腦潛能,引導其從事更有價值、更具意義的活動。除此之外,兒童由于年齡較小,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大腦如果被過度開發,就會使其產生疲勞意識,而缺乏開發,則會使其錯過大腦成長的黃金時期。而美術作品創編活動具有極強的整體性,能夠使幼兒的視覺思維和空間思維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從而迸發出更活躍的靈感,為后續的藝術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有利于促進兒童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美術作品創編活動,可以有效挖掘兒童大腦的潛能,使其理智、情感和直覺得到平衡,引導兒童表現出更為突出的創造力,使其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同時,美術作品創編活動的前提,是對世界級名家作品進行欣賞和臨摹,兒童在此過程中通過欣賞和動手模仿,可以或多或少地體會到創作者藝術創作時的心境,并找到思想上的共鳴。除此之外,教師通過合理的作品甄別和有效的藝術指導,可以循序漸進地幫助兒童進行藝術作品的再創作,發揮教育功能激發兒童心智全面發展的同時,實現預期的教育價值。
三、通過美術作品創編促進兒童智能發展的策略
(一)豐富兒童的想象力
兒童的年齡小,心智發展水平較低,對事物缺乏認知的同時想象力的水平也不足,主要表現為創造能力較低。因此,大多數兒童在表達情感的時候通常會采取繪畫的形式,通過自己的描述和構思來夸大事物主題,無論是內容還是情感表達,表現的都是兒童身邊的事情,創作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因此,想要利用美術作品創編促進兒童智能的發展,教師就應該有計劃、 有步驟地對兒童的想象力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利用世界級的名家名作,對兒童的心智進行開發和保護,如凡·高的“麥田”系列作品,色彩的飽和度和鮮艷度極高,教師可以引導兒童在欣賞的同時進行模仿和再創作,將自己以往見到的令人迷醉的景色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極大地發揮優秀藝術作品的審美引導和鑒賞價值,提升創編效率的同時,實現預期的教育引導效果,促進兒童智能的全面發展[2]。
(二)陶冶兒童多樣化的性格
美術作品創編的過程,其實就是創作者用造型和色彩,來描繪身邊美好事物的過程,而有效的模仿和情感表達,能夠激發出創作者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在兒童智能開發和引導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美術作品和創編素材,并通過有效分析兒童的心智情況和個性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創編活動,從而陶冶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特點。例如,一些兒童往往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可以引導這些兒童利用繪畫的方式敞開內心世界,如欣賞柯羅的《珍珠女郎》,幫助兒童養成樂觀的性格品質。而一些性格較為外向的兒童,大多難以集中注意力,此時教師就可以設計有目的性的美術作品創編活動,幫助兒童集中注意力,使他們能夠安靜下來堅持創作,優化自控能力。
(三)培養兒童多樣化的情感
兒童在接受美術教育的時候,不僅要優化自身的審美能力,更要能夠有效分辨好與壞、美與丑等,因此在創作和創編手法上要有效應用造型和色彩。例如,教師要引導兒童對藝術作品進行鑒賞,使其能夠了解到美的形象,要多用陽光的色彩和鮮艷的造型手法進行表達,而一些較為晦暗的意象,則需要用棕、灰和黑顏色進行表現,從而突出美丑和善惡。同時,為了促進兒童智能的發展,教師還可以適當利用情感激發的方式,讓兒童能夠將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遷移到實際的美術作品創編活動當中,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在遇到問題和煩惱的時候能夠冷靜對待和處理,從而促進兒童智能的全面發展[3]。
(四)促進兒童感知覺的統一
美術作品創編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活動,要求創編人能夠有效地應用左右腦,提升自身的藝術協調能力。兒童正處于大腦快速發育的時期,有效的藝術訓練能夠對其大腦進行刺激,促進智能發展。同時,教師還需要通過創意作品繪畫的形式,對兒童的知覺、嗅覺、聽覺以及視覺等進行刺激,使其感覺能夠達到和諧統一。智能的發展,也需要語言輔助,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美術作品,引導兒童先對其進行鑒賞解說,然后再實行具體的創編,幫助兒童認識到與自己對話的重要性,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在尊重兒童情感表達的基礎上,對其潛在能力進行開發,合理評價兒童的創編作品,用鼓勵性和引導性語言提升其自信心,制定更為科學的智能教育素材,引導兒童養成良好創編素養的同時,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美術作品創編,對推動兒童智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培養其健全人格。因此,在實際的藝術鑒賞和美術作品創編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兒童的個性特點,豐富兒童的想象力,陶冶兒童多樣化的性格,培養兒童多樣化的情感,促進兒童感覺的統一,提升兒童美術作品創編能力的同時,提升其審美品位和藝術創造能力,從而為其后續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秉龍.美術教育中對兒童發散性思維能力的開發與培養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1):167-169.
[2]徐習慧.美術綜合實踐活動對兒童創新思維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17(20):153.
[3]查晶瑩.兒童創意美術對兒童成長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16(8):169.
作者單位:
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