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
關鍵詞:互聯網+旅游;地域性景區;APP導向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國家旅游局在2015年9月20日公布了“旅游+互聯網”具體方向,市場大量APP系統應運而生,成為游客出行最重要的信息渠道。用戶只需要隨時隨地登陸APP就會獲取最新訊息,然而,諸多產品不斷涌現的同時也面臨著相似度高,用戶粘性弱等問題,基于此,通過大數據分析及典型案例探索,為地域性景點APP設計提出指導意見。
1旅游類APP分析
1.1產品類型
隨著移動設備不斷更新換代,人們花在移動終端的時間大大增加,APP用戶群體逐年上升,旅游APP為例,以App Store商場為查找范圍,將旅游類產品按性質分:
1)綜合服務型。概括來說大致由餐飲、酒店、機票、門票、路線等提供查詢和預定的相關服務構成APP內容。功能直接,可稱為工具型軟件,這類APP開發擁有比較穩定的合作伙伴和商業模式,營收有道,旨在提供全方位的景點服務。
2)垂直互動型。這類APP是開發者撰寫和匯編,或用戶直接貢獻美圖文字的攻略分享軟件。基于目的地衣食住行面面俱到,細膩的全景式描繪是重要特點,也可理解為旅行的社交網絡,它與官方玫略不同,更適合小眾旅行發燒友或自駕游客。
1.2使用需求
從地域角度看,一線城市及沿海省市開發速度快。地方旅游APP發展比拼的是財力,而當地旅游資源豐富性一定程度成為APP開發的推力。從下載量看,北京、廣東、江蘇、上海、山東等省市需求多,是互聯網活躍區。概括而言:(1)交通導向需求較旺。有關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所需最多,地域景區APP雖然相對慘淡,但伴隨有查詢航班、地鐵或公交來往的功能會為游客提供不少便利,贏得開發生機。(2)攻略型前景不明。用戶個l生需求彰顯,攻略型散沙式內容只能滿足小部分游客,因此針對游客所需的一種共性服務做到極致可以在市場中出彩。對于地域性景點,提供一地多景的權威性信息才是核心,重點突出“行”。
2旅游類APP典型案例分析
2.1Touch China景點通系列
Touch China是一款系列性導游的軟件。它是國家博物館等知名景區的官方合作伙伴,也是被蘋果公司在2011年評選為年度最佳的旅游開發的APP。Touch ChinaAPP設計的出發點是免去游客為了景點地區做很多功課的麻煩,為其提供一種管家式服務的信息,即用戶的隱型導游。APP覆蓋了全國300多個景點,前期為獨立APP,后期將獨立的APP融合至新開發的景點通APP中,這是一大設計亮點。
1)導覽方式靈活,功能豐富。Touch China以導向為主,攻略為輔。用戶在景點通APP書架上預先下載目標景區,下載后可選擇多種導覽路線,啟動便可看或聽到導游的語音、文字、圖片,GPS同步定位指引路線。另外,Touch China在信息輸出的基礎上增加了社交,使其更加人情味。如搜索某個景區,既能通過官方了解,還能查看用戶分享評論,用戶根據自身綜合評價決定體驗分享,或立場態度。
2)資源整合,視覺定位清晰。Touch China繼“地鐵中國”后第二個整合APP,與當下諸多APP對模塊做減法相悖而行。初期Touch China應用太分散,整合后APP將景點做套餐組合推廣。另外,APP將使用頻率最高的交通連接,縱向整合了諸多資源。視覺表現上,景點通整合了上百個景點APP,便于分辨采用手繪設計,突出各景點特征,視覺清晰。
2.2Dashilar大柵欄APP
Dashilar是俯瞰北京大柵欄街區全景而設計的導向應用系統,也是整體VI項目的一個網絡應用環節。2002年政府在城市更新研究基礎上,大柵欄遺產資源轉化為地域旅游商業區。日本原研哉大師利用互聯網與傳統導向的結合,為游客提供了一種標簽化的導覽方式(如圖1)。
1)線上線下系統化設計。Dashilar APP結合傳統導識系統而開發,線上APP客戶端及百度官網,線下設置傳統導視牌,并配套紙質地圖贈送游客,購物袋、包裝等小型配套設施作為整體系統的拓展視覺形式。核心要素設計采用傳統描紅的意象,APP圖標“大柵欄”三個字用紅色邊框圈起來,看似中國古典建筑上的宅院匾額形式,將老街建筑化簡成為紅色線條,形成三維數據。
2)多維度導覽模式。Dashilar開發了獨立的APP平臺與網頁結合的模式。APP導覽模式最大視覺特點以地圖作為主菜單進行導向,打破傳統界面視覺形式,通過手指操作完成定位、閱讀等需求,交互簡單直接。官網內容較APP更為豐富,兼顧信息動態及歷史記錄的功能。
3地域性景區AP導向系統設計的開發思路
3.1目標用戶定位
對于地域性景區的APP導向開發首要考慮受眾群體特征,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分析景區游客的需求及APP使用人群范圍。整理數據可看出,地域性景區APP使用的用戶主要以自由行群體為主,相比隨團游客對景區信息需求要大,習慣在旅行前通過互聯網渠道獲得信息。在這類用戶群體中,來自于一二線城市的25-35歲男性青年成為潛在用戶,且可以接受一定的付費。
3.2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功能規劃
APP導向系統的開發應以用戶為體驗中心,才能設計出對用戶行為產生有效的設計成果。《情感化設計》作者諾曼提出了認知處理三個層次理論,即本能的、行為的、反思的。也就是說在用戶試用前本能會有一定期望值,而使用后會產生后續,想要做什么,得到內心滿足后,會深層次探究想要成為什么。
另外,從調查問卷結果分析,用戶最期待、最關注的功能是文化講解、景點推薦、交通路線及人文活動,其次是分享、餐飲、住宿,在補充建議中特別提到購票及公共設施要求(如圖2)。
基于用戶體驗分析及心理發展,APP導向系統功能規劃可以按照用戶需求四階段進一步開發,分別為:旅行欲望期、旅行預定期、旅行使用期、旅行后續期。圍繞人的體驗要點,用于指導模塊和界面設計。
目前,地域性景區多數具備傳統導向標識系統,那么傳統導向系統面對的是已到訪游客,重點引導方向及地域形象傳播,而APP導向系統面對的是更多未到訪或已離開的游客,提供的不僅是短時間的服務,更需要的是一項長期關注信息的通道,讓用戶身處異地仍然與景區相連。對APP自身發展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點。利用用戶后續時間,提升用戶的黏度,擺脫被卸掉的可能,盡可能脫離一次性使用的標簽,這就需要緊密圍繞用戶需求實現。
3.3借力成熟平臺合作創新
處于互聯網大數據發展的時代,地域性景區APP導向系統的設計一定要利用大數據拓展開發。當下移動端影響力最大的應該是社交類APP,用戶黏度強且信息全,所以社交類APP的大數據有利于景區APP的開發,對目標用戶人群進行精準分析,優化服務功能。例如,通過與微信或QQ等社交APP合作,從而對目標用戶分類,打造驢友專區,支持旅行裝備在線租賃或售賣,實現輕裝旅行;與支付寶平臺合作,針對年輕用戶特征,將其信用值作為景區APP信用制度評價標準,實現先游后付或分期付款的付費體驗等,重點完善地域性景區APP的出行服務,增強用戶黏度。
3.4以地域文化為根本的界面設計
界面設計對于地域性景區APP導向系統的建立非常重要。用戶看到的界面均是由符號組成,且符號表征著事物信息,而符號又以文化為基礎,界面通過符號不僅傳遞地域文化,且與同類APP可以有效區別。不論是傳統導向系統還是APP導向系統都是依附景區而存在,因此,系統的核心視覺元素設計需要與景區風格相協調,且作為景區建設的新元素應該強調或提升景區本體的價值。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已有傳統導向設置的景區,APP導向界面設計需要考慮與傳統導向形式視覺統一與差異。《威尼斯憲章》提到“補足缺失部分,必須保持整體和諧一致,但又必須使補足部分跟原來部分明顯有別,防止補足部分使原有藝術和歷史見證失去真實性”。APP導向系統的界面設計,要順從景區地域文化特質的要求,靈活運用文化元素進行恰如其分的表達,與景區傳統導向系統形成整體。
4結語
國家“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中特別指出,“到2020年,旅游業各領域與互聯網達到全面融合,成為旅游業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和重要支撐”。在這樣的時代下,APP導向系統設計需要滿足多方需求,尤其對于地域性景區,注重地域分析,注重受眾體驗,建立與傳統導向緊密的聯系,才能構建完整的系統模式,對地區文化的傳播也頗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