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
關鍵詞:城市環境;畸零空間;空間應用
1城市畸零空間的概念
城市畸零空間通俗來說就是城市在總體規劃后多出來的小空地,其位置、大小、空間各不相等,甚至畸零空間可能處于未完成或半廢棄的閑置狀態。正因如此,設計者很難對將要形成畸零空間的區域進行預測,或是對城市已經形成的畸零空間進行整體分析。從生活中可以觀察到,偏僻的公交車首末站、停車場、市場、夜市、廢棄鐵路工廠或者城市邊角的高架橋下、樓層頂部、各種道路的交叉處等。城市畸零空間都是城市規劃中是不可避免的產物,合理開發利用并不是難事,反而是城市最具有潛力的空間,是可以開發,挖掘其功能的區塊。
2城市畸零空間的形態分析
過量的城市畸零空間會導致城市景觀過于混亂,也可反向思維考慮,如果以空間利用最大化,或以設計城市畸零空間未來利用的可能性作為城市規劃設計的方針。然而,畸零空間一直處于閑置狀態,由于城市形成進程不統一,導致城市畸零空間處于正在被廢棄或半廢棄的狀態,所以只有對其分布位置、歷史成因、區域文化、開發現狀等進行調研、分析、總結,才能合理預測。研究發現一般城市的畸零空間的形態可以分為三大類。
1)體塊狀。由年代老舊遺留下的閑置建筑、廢棄的大型工廠形成的。對于閑置、廢棄的城市建筑而言,對其進行再次開發或者土地置換的方式來加以利用,或者加強建筑內部的改造,增添基礎設施的建設,轉換空間形式再利用,避免城市中出現龐大體塊的畸零空間。
2)條形狀。圍繞街道、建筑形成的條狀地帶,與城市居民生活出行存在密切的聯系,但是這些空間就如同城市的傷疤,影響著城市的形貌。對于條形狀的畸零空間,政府要建立相關的開發政策,進行連續性的節點設計,最大限度保證使用率和美化工程,讓城市有一個更好的形象。
3)散點狀。如公交車首末站、高架橋下、樓層頂部等空間,這些畸零空間在城市中最為常見。雖然這些空間種了綠化植物,但是從功能看多是剩余狀態。把藝術與設計植入城市畸零空間,發揮其價值,保證城市環境精美和緊湊。
3國內外城市畸零空間的應用分析
搭建一個具有平等交往與溝通的城市公共空間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而要處理好城市中的畸零空間難度更大,散落在城市各個邊角的公共空間缺乏管理和利用,極大的影響著空間中人們的交往。為了城市發展和人們生活安康,城市公共空間的營造、畸零空間再利用是勢在必行的。那么針對城市畸零空間大小的不同,應該有著不同的改造與再利用方式。英國的馬修·卡莫納在《公共空間與城市空間》中提到過在地塊空間變大的情況下,周邊可以提供或利用的多樣性機會也就越大。進行空間改造時需借鑒城市模式的發展和可持續性。而美國的雅柯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中專門寫了一章節針對小街區需要的畸零空間處理辦法應該是提倡活力性、通透性、或是增加視覺趣味性……
3.1國內城市畸零空間的應用分析
目前,國內城市畸零空間應用主要在港澳地區,這些城市有著超高人口密度,外加土地資源匱乏,與同樣高密度都市化的日本有著相似之處。他們在滿足市民對周圍空間日益增長的需求有著自己的方法。
1)城市畸零空間改造注重滲透性與創作性。筆者在港澳地區實地考察調研中發現它們處理城市畸零空間很符合美國的雅柯布斯提出城市小空間原則與方法,具有活力性、通透性、視覺趣味性。兩個城市規劃都從營造空間出發,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為基礎。例如澳門自2011年始,政府利用不規則的人行步道兩側的畸零空間改造為開放式寵物公園(如圖1)。目前,澳門已有十幾個寵物公園,這些被選作為寵物公園的畸零空間大多與街區、社區、公寓毗鄰的道路閑置用地改造而成,使得居民參與感較強。寵物公園基本配套設施有為寵物設的垃圾桶、狗糞箱、沙池、動物飲水設施,以及方便人們使用鋪裝步道、坐凳及涼亭等休憩設施等,甚至面積較大的寵物公園還以狗的體型劃分幼犬區和一般犬區。
2)零散空間的整合再利用。例如澳門由于受到土地面積狹小的限制,金蓮花廣場本是體育文化廣場,周圍是一片商業建筑,集中了大量的游客。在金蓮花高架橋下,政府充分利用地理位置,設置了一部分空間作為公共廁所,即滿足游客游覽過程中的生理需求,又不占用其他用地。當然澳門除了將畸零空間改造為寵物公園、公共廁所、還在休憩區、垃圾箱、屋頂等地方進行了綠地微更新設計。不規則的畸零空間同樣還可以改造為口袋公園,綠化種植以草坪為主,根據局部休憩座椅區種植高大蔥郁的遮陰喬木,再例如屋頂開辟空中花園,以馬賽克瓷磚拼貼花紋的社區大型垃圾站(如圖2),且頂部種滿了綠植等。針對土地少,無法騰出面積進行綠化這個難題,澳門政府對畸零空間進行了零散空間整合利用,即以滿足市民實際需求,又有效增加綠化面積,真正實踐了微綠地的空間意義。
3)融入藝術與文化特色。香港政府則選擇了從藝術、文化特色滲透社區生活、增加居民體驗的方面進行設計。HK·Walls是創意與藝術融合的公共藝術活動,邀請各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們對香港老區深水埗墻面進行創作,手繪創意墻畫。HK-Walls活動把有“最窮區域”名號的深水埗營造成為最具有地域特色的藝術區塊之一(如圖3),每年游客大量觀看、拍照、打卡,成了網紅地。這不單單是為了體現藝術家們作品的藝術性,同時還是城市畸零空間改造,是對環境、對人文、對社會的深層度思考。
3.2國外城市畸零空間的應用分析
在國外,特別人口高密度地區的國家(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城市畸零空間的利用問題上相對較早的進入研究與實踐,其利用的形式與辦法值得我們去借鑒和參考。例如高速公路本是以快速行車為目的,但在空間狹小的日本,高速路幾乎均設計為高架式,也因此在高架之下形成了條狀的、狹長的畸零空間。“公路百貨公司”成為了一種特殊的東京現象,鐵道高架或是高架道路的下部空間擴規劃為商店街或是百貨公司。日本首都高速公路八重洲線的收費站原是汐留川的填補地,建成高速公路后,蜿蜒高架路下長500m的畸零空間也被改造成兩層的百貨公司。將高架橋下空間利用為商業建設,這種機能的結合看似矛盾,卻緩解了東京商業店面不足的問題,高架下閑置下的空間成為了重要的購物場所和城市景觀,比起原來使用功能單一的交通樞紐,更加人性化。
再例如,在東京高葛西交流道旁有個廢水處理場,本來是令人困擾的污水設施,政府卻把廢水處理的上部空間改造為便于周圍居民娛樂活動的場所。日本在對于類似于英國的馬修·卡莫納說提及的地塊空間變大、畸零空間變大的問題,解決辦法正如東京BOW-WOW建筑事務所的設計師們所寫的《東京制造》序那樣:“對盡可能地利用基地的所有要素,實時組裝建造出來的。或許歷史性無法得出文化面的解答,只有經濟效率高的解答才是最佳快捷方式,也許東京并不要求直接答案之外的東西”。這也許是日本以空間效益最大化、利用大量城市畸零空間的前提。
4結語
城市在規劃的過程中,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夠被合理的規劃與利用,而多數城市在面對畸零空間再利用都是片面、點狀的處理,缺乏面的延伸或線的連結及與都市整體環境動態的融合。在缺乏政策的情形下,部分定位不明的公共閑置空間難以有效的推動再利用計劃。城市中心地帶越來越少,真正居民的生活可能是向城市畸零空間展開的,對那些不規則、無人理睬、廢棄的空間進行開發創造。城市設計工作者們需真正沉下心來走進城市中這些零散、破碎的畸零空間,也許能找到丟失的城市感知與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