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戈
北京錘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及羅永浩被法院限制消費,通俗地說就是成了“老賴”。
羅永浩感慨“創業維艱”,的確,創業是一項十分嚴肅和艱苦的活動,是對創業者頭腦、價值觀和能力的全面考核?;蛟S是考慮到這一點,有輿論呼吁,社會不應把被法院限制消費行為的創業者、企業家稱為“老賴”。這個稱謂有人身侮辱之嫌,也不利于創業環境和營商環境。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老賴”這個詞本身描述的是一種客觀事實。不管創業者有多大委屈,不管其創業是否具備遠大目標和情懷,都不能抵消把債權人的錢弄沒了并且還不上的事實。所以限制消費是天經地義,被稱作“老賴”也“實至名歸”。
但話說回來,導致“老賴”欠賬的動機和成因不盡相同,我們有必要對其做個區分。第一種是典型的“老賴”。他們在經營過程中一直有侵占他人資產的動機和習慣,看到市場大環境不好或者當公司經營遇到困難時,第一件事就是將公司資產轉移,把公司變成一個空殼。自己依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卻坑股民、坑員工、坑銀行、坑供應商、坑經銷商、坑親朋好友。
他們是“老賴”中最不值得同情的一類人,也是“老賴”的主流。由于立法滯后和法律層面的執行難問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欠債人是“爺”、債權人是“孫”的現象十分普遍,人們基于這種負面印象,給被限制消費的人冠以“老賴”的稱號,這不是什么偏見,而是社會現實的自然投射。對這類“老賴”。不僅僅應限制消費,還需要通過更加嚴厲的法律手段剝奪其所得,還債權人以公道。
第二種可以被稱為“被動型老賴”。這部分人一直在認真經營企業,由于市場環境變化以及自身能力不足導致了巨額虧損,不能夠如期償還債權人債務。在現實中,這類情況通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獲得債權人的同情和理解,盡量不通過法院起訴來解決問題。也有債權人考慮到回款無望,通過法院起訴在法律上確認債權債務關系,以便能在破產清算時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由于這一類“老賴”在經營過程中從未進行資產轉移,也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試圖讓公司起死回生。社會應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寬容,各級法院在判決過程中,也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酌情予以寬限。
“老賴”們也應該看到,法院限制消費的判決,有助于緩解債權人的憤怒和焦慮,同時也對其權利和責任作了清晰評判,這實際上是對“老賴”的一種保護。同時,“老賴”的帽子將變成一種持續性的壓力,讓那些真正意義上的“被動型老賴”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翻身,把欠賬還清,這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應有的擔當,也是“老賴”們的真正出路所在?!?/p>
(作者是央視財經頻道評論員)
環球時報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