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
古北新區是全國最早的涉外社區,轄區內51%為境外人員,被譽為“小小聯合國”。古北市民中心是社區的綜合服務平臺,也是市人大常委會唯一設立在居民區的基層立法聯系點。
除了搭建“一核兩委三站四平臺”的組織架構(以榮華居民區黨總支為核心,居委會、古北國際社區建設和促進委員會,水城南路、伊犁南路、古北路3個社區工作站,古北市民議事廳、業委會沙龍、物業聯席會議、社區單位聯席會議4個平臺),聯系點還建立了“15+44+x”的隊伍——15名基礎立法社情民意信息員+44位小區議事員+群團骨干,結合交叉任職,在轄區商務樓宇(東銀中心、古北財富中心、美麗華商務樓)以及學校(建青實驗學校、上海市盲童學校、耀中國際學校、虹橋國際學校)逐步增加合適的采集點。
聯系點已完成近30部法律草案和16部法規條例的意見征集工作,歸納整理了各類意見建議158條,來自16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450余名居民參與意見征詢,不少意見被采納。“《上海市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聽取意見時,我們提出‘對于物業和業委會缺位的情況下,居委會應當組織居民做好公共區域的管理工作被采納寫入了第21條。”榮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古北市民中心主任盛弘說。
“市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圖書角”設置在古北市民中心三樓,陳列著與社區居民生活相關的法律書籍。聯系點還定期在社區舉辦各類普法宣傳活動,如涉外個人所得稅、婚姻家庭、人才政策講座等。
“根據國際社區特點,我們搭建了民主法治協商的平臺——古北市民議事廳,建立了中外居民參與的三級議事團(小區—片區—核心議事員),其中還有4位境外的議事員。”盛弘推開圖書角旁邊的兩扇門,議事流程圖和議題大事記非常醒目地呈現在議事廳的墻上。
聯系點還有網上陣地,開設了古北社區公益法律咨詢微信二維碼并嘗試線上公益法律講座,通過居民代表大會、黨員組織生活、業委會、物業的微信群、小區電子屏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