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摘 要】目的:對比分析自然分娩后不同時期盆底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自然分娩產婦90例為對象,將其分為參照組(分娩后42d實施康復訓練)和觀察組(分娩后紅色惡露清除干凈,切口拆線且無疼痛,實施康復訓練)。對比不同時期康復訓練的效果。結果:護理觀察組與參照組相對比,觀察組病人夜尿次數少,盆底功能受損情況少,干預3個月后盆底肌力恢復情況更優,數據經過檢驗,P<0.05。結論:自然分娩后早期盆底康復訓練有效改善病人盆底肌力恢復,減少盆底功能受損現象的發生。
【關鍵詞】自然分娩;不同時期;盆底康復訓練;臨床效果3
文章編號:WHR2019011091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different periods after natural childbirth. Methods: Ninety natural partur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on 42 days after delivery)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d lochia cleared after delivery, incision dismantled without pain,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different period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fewer nocturnal urine and less pelvic floor function damage. After three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recovery was better. The data were tested by difference, which satisfied P<0.05. Conclusion: Early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fter natural childbirt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Key words]Natural childbirth; Different periods;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linical effect
產后問題中盆底功能障礙是常見的病癥,其多與產婦分娩妊娠過程中盆底功能損傷、支持結薄弱等因素存在聯系,進而引起病人盆腔器官脫垂、功能障礙等問題,導致婦女的身心健康大大受損[1]。因此,本研究為了進一步提高盆底康復,以收治的病人為對象,采取不同時期盆底康復訓練,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90例自然分娩產婦,將其分為兩組,參照組45例,年齡22~36歲,平均(29.08±2.34)歲,孕周36~42周,平均(39.05±1.54)周;體質量50.56~68.89kg,平均(59.73±4.21)kg;觀察組45例,年齡23~36歲,平均(29.56±2.37)歲,孕周37~42周,平均(39.43±1.58)周;體質量50.64~68.93kg,平均(59.79±4.26)kg,基礎數據經過檢驗,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年齡20~36歲;單胎妊娠;產前不具有肝腎、泌尿系統等疾病者;接受本研究前服用精神藥物者;家屬與病人全部熟知研究,對研究同意書自愿簽署者;倫理委員會逐一對研究內容審核。
排除標準:多胎妊娠;具有精神意識障礙、語言溝通障礙者;家屬和病人不知情研究或知情不愿參與者;中途退出者。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分娩后42d開始盆底康復訓練;觀察組:自病人紅色惡露清除干凈,會陰切口縫線拆除,無疼痛時實施盆底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方法:實施前,按照病人情況,合理制定康復訓練方案。1)責任護士按照病人的情況,正確指導他們對盆底肌群進行有意識地收縮,訓練部位主要以肛肌群為主,確保血液循環狀態的良好循環,促進病人的尿控能力[2]。每次訓練期間,鼓勵病人主動訓練,每次訓練維持8s左右,重復訓練20min,之后放松休息,每日訓練2次,持續訓練6周。訓練期間結合病人的身體素質適量安排訓練量、調整強度、持續時間。2)可采用不同器材型號的康復器,比如陰道啞鈴,訓練量由小到大,當訓練超過10min且病人在大笑、跑步等狀態下啞鈴不脫出,可逐漸增加重量[3]。3)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選用法國Phenix4治療系統,按照治療說明書實施電生理、盆底功能障礙生物反饋等訓練,治療期間確保責任護士在場,堅持訓練3個月,每7d隨訪1次[3]。
1.3 觀察指標
對干預3個月后產婦夜尿次數、盆底功能受損情況、盆底肌力恢復等情況進行分析,其中盆底功能受損由科室護士長及副主任統計發生事件;盆底肌力恢復按照盆底肌力評估標準評估,其中Ⅴ級和Ⅳ級表示病人的肌力恢復正常或者基本恢復正常,Ⅰ級表示僅限于纖維顫動,Ⅱ級表示收縮時間保持2s,收縮次數保持2次左右,Ⅲ級表示可完全收縮,抗力低,收縮時間保持3s左右,收縮次數增加至3次,Ⅳ級在Ⅲ級基礎上,抗力提高,收縮時間延長,收縮次數增加,Ⅴ級表示收縮恢復正常,恢復持續性抗力,收縮時間與收縮次數正常[4]。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軟件對資料進行檢驗,其中夜尿次數用(±s)表示,用t檢驗;盆底功能受損情況與盆底肌力恢復情況采用(n,%)表示,用χ2檢驗;經過數據對比檢驗分析,若P<0.05,則表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夜尿次數與盆底功能受損情況分析
觀察組夜尿次數平均(1.25±0.35)次,對照組夜尿次數平均(2.25±0.64)次(t=9.1962,P=0.0000);觀察組出現尿頻尿急1例、腰骶酸痛1例,發生率為4.44%,對照組尿頻尿急2例、陰道松弛3例、腰骶酸痛3例、陰道干澀2例,發生率為22.22%(χ2=6.1538,P=0.0131)。
2.2 盆底肌力恢復情況
觀察組與參照組比較,觀察組恢復正常率更高,數據經過差異分析,P<0.05。見表1。
3 討論
自然分娩產婦在產后出現盆底功能障礙病癥的概率較高,嚴重時病人的生活質量還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以往對此種現象采用手術治療,但是術后創傷大,經濟費用高,致使預后效果并不顯著。因此,為了改善病人的盆底功能恢復效果應用盆底肌收縮力訓練,對產后康復效果具有促進作用。現階段臨床采用產后盆底康復訓練手段以盆底手工康復、康復器、生物反饋、電生理等措施為主。引產后存在盆腔臟器脫垂等現象,病人雖然不適感反應少,但是不給予康復訓練,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人的生活質量不斷下降,痛苦不堪。與此同時,產后42d雖然是機體虛弱期,但是此時也是促進康復的最佳時間段。臨床有關研究顯示:歐美國家比較重視病人的產后2個月內的訓練方法,我國則是以產后42d內康復訓練為主[5]。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礎上,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在病人紅色惡露清除干凈,切口風險拆除且無疼痛時開展早期康復訓練,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病人康復器、康復訓練法Kegel以及電生理等康復訓練,使病人的身心健康得到改善;除此之外,朱鐵梅等研究結果顯示[5]:自然分娩盆底康復治療在產婦產后紅色惡露清除,會陰切口拆線,疼痛感低后實施康復訓練,病人夜尿次數評分低,綜合肌力恢復情況良好,而本次實踐結果顯示:相對比對照組以往42d后普通康復訓練,觀察組早期康復訓練有效改善減少病人夜尿次數,盆底功能受損情況少,盆底肌力恢復正常率高,數據經過檢驗,滿足P<0.05。詳情分析:對病人實施早期產后盆底康復訓練期間,根據病人文化程度,向他們講解治療方案,讓其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增強治療信心。與此同時,相對比產后42d康復,病人自惡露清除干凈、會陰切口縫線拆除之日起開始鍛煉,此時病人的各項功能恢復效果最佳,所以先從基礎性康復訓練著手,先實施肛周圍肌群訓練,確保肛周圍血液循環正常,逐漸鼓勵病人從被動訓練轉換為主動訓練,積極配合康復訓練;隨著病人肛肌群的康復,可適度采用不同訓練器配合康復鍛煉,比如陰道啞鈴,按照鍛煉量由小到大的順序實施,每次訓練嚴格按照醫囑時間完成,如果病人康復鍛煉期間啞鈴不脫出,此時可適當增加鍛煉力度,循序漸進改善病人的盆底肌功能,增強盆底肌收縮能力[6]。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等治療,借助電流刺激,使病人的盆底肌肉出現被動性收縮改善,促使肌肉功能逐漸恢復,從而實現周圍血液循環的效果,增強盆底肌力,并增強控尿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治療期間需要注意:電刺激需要注意控制電流,以防刺激過度引起并發癥,加重病情;同時生物反饋治療期間,可借助電位探頭,通過電位信號觀察,圖像分辨,掌握病人盆底肌力恢復情況,為病人性功能改善、尿失禁、臟器脫垂等減少奠定條件;對病人的身體狀態是否符合康復訓練進行觀察,合理設計營養補充方案,讓其身體可以保持良好的狀態,確保康復訓練時擁有足夠的體力。
綜上所述,對自然分娩后產婦實施早期康復訓練,病人盆底功能恢復效果顯著,可有效減少夜尿次數。
參考文獻
[1] 梁紅霞,謝玉麗,余鳳.產后盆底康復時間選擇對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6):25-27.
[2] 王慧麗,李小紅,翁佳麗.陰道分娩產婦不同時間行盆底康復訓練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07):643-645.
[3] 羅麗瓊.產后盆底康復的不同開始時間對女性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響[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7,38(01):58-60.
[4]黃杰,胡孟彩,吳惠琰,等.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早期康復治療最佳時期選擇[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04):5-8.
[5] 朱鐵梅,潘芳,高紅菊,等.自然分娩后不同時期盆底康復治療的效果比較[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1):4357-4359.
[6] 林麗卿,孫蓬明.產后早期盆底肌康復鍛煉對不同分娩方式產婦盆底康復效果與性功能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7):2593-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