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劉慶 郭宇嬌 沈洋 張佳

【摘 要】目的:研究導尿管留置導致尿路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并總結有效的護理措施。方法:選擇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留置導尿管的患者138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研究對象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患者出現尿路感染的發生率,并分析導致患者出現尿路感染的相關因素,總結有效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結果:本文138例留置導尿管的患者發生尿路感染31例,尿路感染發生率為22.46%。結論:臨床導致留置導尿管患者出現尿路感染的因素表現為多個方面,需強化對患者的護理指導,可有效防止狀況的出現,提升患者的整體護理效果。
【關鍵詞】導尿管;尿路感染;臨床分析
文章編號:WHR2018112656
臨床上留置導尿管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操作,這種操作通常應用在具有排尿困難、尿失禁情況、麻醉患者群體,也常應用在引流尿液和相關的肛腸手術治療當中,這種操作可以保證患者會陰部的整潔性和干燥性[1]。在進行尿管留置的時候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尿路感染,這種情況會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影響,所以需要有效的防止這種情況出現。如果患者出現了尿路感染,將會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較大影響,而且還會增加醫療費用,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更加痛苦,并且承受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負擔,也會使患者承受一些不必要的經濟負擔[2]。本文作者針對于此,主要分析導致留置尿管患者出現尿路感染的相關因素,并總結有效的護理措施,現將主要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所有研究對象均為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進行留置尿管的138例患者,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138例患者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60例,患者最大年齡為65歲,最小年齡為24歲,平均年齡(42.5±10.4)歲。本文所有患者均符合留置尿管的相關原則,患者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符合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標準。
1.2 留置尿管方法
對于本文所有患者選擇一次性無菌雙腔管或者三腔乳膠氣囊導管對患者進行留置尿管,或者為患者選擇一次性無菌密閉引流袋進行導尿。在此過程當中,需要嚴格遵循無菌消毒的要求并作詳細記錄,了解患者的性別、年齡和導管留置時間,評價患者的相關狀況。
1.3 觀察指標
對本文所有研究對象留置導尿管以后出現尿路感染的發生率進行評價,總結患者留置導尿管以后尿路感染的相關因素和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的所有數據選擇采用統計學軟件IBM SPSS 25.0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性采用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本文選擇Logistic Regression邏輯回歸分析患者出現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
2 結果
本文138例留置導尿管的患者發生尿路感染31例,尿路感染發生率為22.46%;總結導致患者出現尿路感染的相關因素,包括:患者年齡超過65周歲、患者及家屬不配合、衛生宣教不到位、督導監護未落實、手衛生執行較差、膀胱沖洗、尿管留置時間過長、患者尿道口消毒等;通過Logistic Regression邏輯回歸分析可以得出導尿管留置導致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為:患者年齡超過65周歲、患者及家屬不配合、督導監護未落實、手衛生執行較差、膀胱沖洗、尿管留置時間過長等,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留置導尿管而出現尿路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請詳見表1所示。
3 討論
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時候應該重視對患者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護理人員在患者留置導尿管之前,需要對相關尿路感染的因素進行風險評估,主要對患者的年齡、患者住院的時間、患者對抗生素使用情況、患者的基礎病癥等進行統計[3]。同時在患者留置導尿管以前需綜合考慮患者留置導尿管的時間和導管更換的時間,了解患者及尿袋使用的狀況,這樣能夠對患者發生尿路感染的風險進行準確的評價[4]。護理人員還要在護理記錄當中,對患者是否存在局部尿路感染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并且根據患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詳細的跟蹤。
確保尿路系統的密閉性也十分重要。在患者留置導尿管的過程當中,每隔1周左右需對患者的導尿管進行1次更換,在進行密閉引流系統分離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嚴格注意消毒處理,要防止患者導尿管出現轉移和牽拉情況。護理人員要定時對患者的集尿系統進行觀察,了解它是否通暢,并且注意接頭的松緊。對于留置尿液標本的患者,在進行標本采集的過程中,須嚴格的遵守無菌操作的原則,從側面進行抽取[5]。
還要強化對患者的針對性護理,縮短患者留置尿管的時間,合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于不同導尿管需要予以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操作,如果導尿管為橡膠導管,每周需對患者進行1次更換,如果為乳膠導管,那么每2周需進行1次更換,如果患者是硅膠導管,可以每隔1個月進行1次更換。護理人員應盡量的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在患者導尿管上標注好患者的導尿管留置時間和更換的時間,以此來提醒護理人員患者導尿管的留置時間,而且護理人員每日需要在進行交接班的時候,做到準確的交接,以便于較好的縮短患者留置導管的時間。對患者進行指導,要求患者多飲水,每日的飲水量需要超過2500mL,并且患者尿量應該超過2000mL,以此來起到機械性的內沖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尿路感染的情況發生。
綜上所述,臨床導致留置導尿管患者出現尿路感染的因素表現為多個方面,需強化對患者的護理指導,可有效防止狀況的出現,提升患者的整體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胡海燕,瞿蕊茜,魏興華,等.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原因和護理體會[J].特別健康:下,2014,(09):206-207.
[2] 王秀玉.17例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體會[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04):506.
[3] 賈雪婷.留置導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的現狀及預防[J].健康導報:醫學版,2015,(03):258-259.
[4] 宋丹,孫秋華.細菌生物膜性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預防進展[J].護理學報,2013,(17):17-21.
[5] 湯莉偉,吳佳敏.留置導尿獲得性尿路感染的相關途徑及護理現狀[J].全科護理,2015,(08):69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