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

【摘 要】目的:探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篩查中應用四肢多普勒聯合經皮氧分壓篩查的價值。方法:選擇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研究,納入對象有完整資料,愿意配合研究,均用四肢多普勒超聲、經皮氧分壓篩查下肢血管病變情況,比較單純四肢多普勒超聲篩查(下文稱對照組)與四肢多普勒超聲聯合經皮氧分壓篩查(下文稱觀察組)的結果。結果:觀察組篩查出下肢血管病變29例,陽性率為36.25%,對照組篩查出17例,陽性率為21.25%,觀察組篩查出下肢血管病變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篩查中應用四肢多普勒聯合經皮氧分壓篩查,相比單一四肢多普勒篩查,可提高下肢血管病變篩出率。
【關鍵詞】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篩查;四肢多普勒超聲;經皮氧分壓
文章編號:WHR2019012068
血管病變屬于2型糖尿病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而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往往是造成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一旦合并糖尿病足,不僅加重患者的病情,影響康復,而且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需加強重視。CT血管造影檢查在下肢血管病變診斷中屬于金標準,但其價格昂貴,且屬于有創性操作[1],難以推廣。經皮氧分壓檢查作為無創性操作,可監測皮膚中的氧分壓,從而客觀評估血管功能情況,在血管疾病中逐漸廣泛應用起來[2]。此外,四肢多普勒超聲檢查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篩查中也有不錯的價值,但近期有報道提出,在其基礎上聯合經皮氧分壓篩查可提高篩查價值。本院對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篩查研究,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研究,納入對象有完整資料,接受四肢多普勒超聲、經皮氧分壓篩查下肢血管病變,確診滿足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愿意配合研究,且全部為女性患者。同時排除依從性差、精神異常或意識障礙、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病變、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患者年齡34~78歲,均值(59.8±2.3)歲;糖尿病病程2~20年,均值(9.8±2.3)年。
1.2 方法
將僅接受四肢多普勒超聲檢查的設為對照組,將接受四肢多普勒超聲聯合經皮氧分壓的設為觀察組,篩查下肢血管病變情況,檢查前禁食、禁飲、禁煙等至少2h,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平靜適應20min后開始檢查[3]。具體如下:1)四肢多普勒超聲:四肢多普勒超聲選擇日本Bidop ES-100V3多普勒儀,依次測定右肱動脈、脛后動脈、足背動脈,左脛后動脈、足背動脈、肱動脈,上臂放置袖帶,將多普勒探頭放置在肱動脈獲取信號,測得肱動脈收縮壓,同理測定踝動脈收縮壓,根據踝動脈收縮壓與肱動脈收縮壓比值計算踝肱指數(ABI),當ABI在1.0~1.3之間為血管正常,不足0.9則存在下肢血管病變,超過1.3可能存在動脈硬化。2)經皮氧分壓:采取丹麥雷度公司經皮氧分壓檢測儀TCM4檢查,選擇足背部為檢查部位,根據儀器說明書與步驟嚴格執行,選擇區域應盡量避免角質化層,且遠離關節、骨等,甚至還有潰瘍面等。以乙醇擦洗皮膚后,在皮膚測定點上固定電極,接好電極,定標,待儀器狀態穩定,測定氧分壓。靜息平臥位下經皮氧分壓不超過40mmHg則表明存在缺血病變。
1.3 觀察指標
記錄單純四肢多普勒超聲、四肢多普勒超聲聯合經皮氧分壓篩查結果,并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篩查出下肢血管病變29例,陽性率為36.25%,對照組篩查出17例,陽性率為21.25%,觀察組篩查出下肢血管病變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的主要病理變化為動脈粥樣硬化,使得下肢出現缺血癥狀,甚至有壞疽表現,在血管病變中除了大血管病變,還會出現毛細血管病變,這些都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發生與發展提供了條件。2型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往往是糖尿病足發生與發展最為主要的原因,為此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應積極篩查是否存在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盡早排除糖尿病足的可能,避免病情加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威脅生命安全。從國內外有關報道看出,國外發生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的幾率較高,但僅僅依靠間歇跛行等病史、體格檢查等檢查,取得的下肢血管病變敏感性與特異性較差,超過一半以上患者無明顯癥狀,使得臨床診斷難度增加[4]。四肢多普勒超聲篩查在2型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中有一定的價值,但篩查符合率依舊不佳,而經皮氧分壓在血管病變中有不錯的診斷價值,受到臨床重視,為此一些學者提出可以聯合二者應用在2型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篩查中。
在本次研究中對收治的確診為2型糖尿病80例患者均用四肢多普勒超聲、經皮氧分壓篩查下肢血管病變情況,比較單純四肢多普勒超聲篩查與四肢多普勒超聲聯合經皮氧分壓篩查的結果,結果發現聯合篩查出下肢血管病變29例,陽性率為36.25%,對照組篩查出17例,陽性率為21.25%,觀察組篩查出下肢血管病變陽性率明顯更高(P<0.05)。經皮氧分壓檢查一方面可反映皮膚組織細胞的氧供應量與大循環情況,另一方面還能反映微血管的功能,從而對于判斷下肢動脈血管病變與毛細血管病變有不錯的價值。在同類研究中發現聯合檢測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符合率、敏感度、特異度均在90%以上,可見二者聯合篩查不僅經濟、重復性好,而且也是無創性操作,安全性高,檢查血管病變切實可行,可應用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篩查中[5]。盡管聯合篩查依舊存在假陽性現象,但對于預防下肢血管病變及觀察病情進展均有臨床意義。只是,目前國內關于二者聯合篩查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報道還相對較少,缺乏大樣本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篩查中應用四肢多普勒聯合經皮氧分壓篩查,相比單一四肢多普勒篩查,可提高下肢血管病變篩出率。
參考文獻
[1] 張幼莉,霍小梅.四肢多普勒血流檢測技術在糖尿病足篩查中的意義[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7,13(05):61.
[2] 魯學艷,馬莉,李永濤.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測儀在650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醫學信息,2015,28(07):160-161.
[3] 葛玲玲.126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足篩查與預防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09):91-92.
[4] 陳偉,姜利國,沙德潛.經皮氧分壓在預防及診治糖尿病足中的作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8,32(07):77-79.
[5] 翟曉娟.經皮氧分壓和踝肱指數測定對糖尿病足下肢動脈病變的診斷價值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5(4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