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田祥燕
【摘 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總結有效的應對策略。方法:從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選擇7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分為兩組,以接受白班血液透析治療的3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以接受晚班血液透析治療的35例患者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情況,在此基礎上針對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結果:比較分析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經分析發現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主要與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意識、治療環境以及護理人員的疲憊情況等有著直接的關系。結論: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應該切實提高對護理人員基礎培訓工作的重視,同時保證排班的合理性。
【關鍵詞】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護理
文章編號:WHR2019011351
血液透析室是醫院重要科室之一,同時也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臨床治療的重要場所。與其他科室相比,血液透析室具有明顯的護理風險高、專業性強以及治療風險大等諸多特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血液透析室護理工作的開展難度[1]。從血液透析室護理工作的開展現狀分析來看,血液透析治療一般分為白班與晚班2個班次,而大量統計結果顯示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護理風險遠遠高于白班[2]。對此本文作者針對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對策等相關問題展開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選擇7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分為兩組,以接受白班血液透析治療的3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以接受晚班血液透析治療的35例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中包括20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年齡23~62歲,平均(39.96±4.20)歲;患病類型為17例慢性腎功能衰竭和18例急性腎功能衰竭。觀察組中包括19例男性患者和16例女性患者;年齡24~60歲,平均(39.80±4.35)歲;患病類型為14例慢性腎功能衰竭和21例急性腎功能衰竭。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可比較。
1.2 研究方法
記錄分析兩組患者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不良護理事件,并通過詢問相關護理人員以及相關核查工作,確定每起事故實際的發生原因。在此基礎上,總結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同時依據血液透析室的具體情況,考慮護理工作實際要求,制定針對性的安全風險防范措施,以此來有效降低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率。
1.3 統計學分析
選用SPSS 22.0軟件對研究數據實施統計與處理,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對比分析發現,治療期間觀察組中一共出現5例護理不良事件,包括2例穿刺針脫落、2例紅腫以及1例院內感染事件;對照組中僅發生1例穿刺針脫落事件。觀察組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4.2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護理風險
通過統計調查發現,對照組患者與觀察組患者在治療環境以及護理人員疲憊情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由于觀察組患者接受的是晚班血液透析治療,使得血液透析室的光線環境對操作產生影響,進一步加大了反復穿刺的幾率。加上護理人員對于晚班血液透析治療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缺乏認識,自身風險防范意識較差,所以引發相應的護理不良事件。而護理人員的疲憊主要與科室排班制度相關,較大的工作強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護理人員出現操作失誤。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腎臟疾病患者人數的持續增加,使得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數也隨之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血液透析作為現階段腎功能衰竭患者臨床治療的重要手段,多被用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治療中的腎臟替代療法。尿毒癥患者人數逐漸增多,并涌現于各大醫院血液透析室中接受相應的透析治療干預。相關信息登記統計結果顯示,現階段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干預的尿毒癥患者數量超過30萬人[3]。另外有統計結果表明,其中終末期腎病尿毒癥的患病人數是主要的組成部分。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醫療保障制度創新優化的背景下,有能力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干預的患者人數越來越多。危重癥患者的生存時間與生存質量得以大幅度改善,但是面對逐年增加的血液透析患者,各個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面臨的工作壓力也隨之不斷增加[4]。
為了有效應對短時間擴容所帶來的諸多問題,醫院采取白班與晚班聯合透析的排班方式。本次研究中,通過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的比較,發現對照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觀察組,與白班血液透析安全風險低于晚班血液透析風險這一理論相符合。究其原因,與治療環境光線不佳、患者自身精神疲憊以及科室護理人員班次延長、體力不支等因素的影響有著直接的關系。晚班透析時間一般為18∶00~23∶00,一般情況下晚班護理人員的精力無法比擬白班,進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血液透析室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風險系數比白班透析要高的多[5]。對此,為了更好地控制和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針對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筆者建議優化醫院血液透析科室的排班制度,使晚班護理人員可以保證精力充沛。
比如改變傳統的排班方式,全面推定“三班倒”工作制,將上班時間改為1班08∶00~16∶00,2班16∶00~23∶00,3班23∶00~08∶00,切實保證每班護理人員保持在2名以上。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在患者住院期間全方面展開健康教育指導,為患者身體健康提供保證。強化護患溝通與交流,在心理上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心理安慰,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提高衛生管理標準,保證病房舒適整潔,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休養環境。同時,提升血液透析室的基礎設施條件,保證室內照明效果,盡可能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復穿刺導致血腫問題出現。適當增加護理人員的培訓與巡查力度,密切觀察患者臨時置管的固定狀態,避免留置針脫落等問題的發生。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與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意識、治療環境以及護理人員的疲憊情況等因素相關,應該采取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措施,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韓淑晶.血液凈化中心透析患者的護理管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01):59-60.
[2] 沈映彤.血液透析室的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09):235.
[3] 李婧.血液凈化中心透析患者的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5):295-296.
[4] 熊迎春,胡曉萍,毛靜芳.血液透析室護理安全隱患與防護措施探討[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4,27(05):621-622.
[5] 牛冬玲.血液凈化中心透析患者的護理管理安全隱患及防范[J].中外醫療,2014,33(08):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