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 要】目的:研究觀察老年患者臨終關懷護理中應用人性化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將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收的64例老年患者作為對象。采用雙盲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2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臨終關懷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護理基礎上輔以人性化心理護理。比較不同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6.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3%,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P<0.05);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的生理舒適度評分、精神狀態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并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所有患者指標均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老年患者提供臨終關懷護理時,輔以人性化心理護理,可明顯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并改善患者生理與精神狀態,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人性化心理護理;臨終關懷;老年患者
文章編號:WHR2018112658
臨終關懷是一種特殊性的護理措施,可促使患者生理與精神均保持良好的狀態,降低患者痛苦,并緩解患者家屬自責。特別是老年患者,合并多種基礎性疾病,瀕臨死亡時,承受較大的思想負擔,加重痛苦,增加系列負性影響。為緩解此種現象,臨床醫護人員越來越重視對老年患者的臨終關懷護理工作[1]。且在實行臨終關懷護理中應用人性化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情緒,增強舒適度體驗。本文作者研究觀察老年患者臨終關懷護理中應用人性化心理護理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將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收的64例老年患者作為對象。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與精神疾病。采用雙盲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2例。對照組男19例,女13例,患者年齡為58~80歲,平均年齡為(69.3±2.8)歲。觀察組男20例,女12例,患者年齡為58~79歲,平均年齡為(69.9±2.7)歲。兩組患者的基礎性資料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應的治療措施,并展開臨終關懷護理,即護理人員需為患者營造相對輕松的、良好的住院環境,可在窗臺上擺放綠色植物,患者桌子上擺放喜歡的照片。同時維持病房安靜,以免病房內外大聲說話對患者產生影響。患者的被褥應具有透氣性,舒適柔軟。護理人員還應指導患者家屬每天幫助其擦身,保持患者皮膚清潔。依據患者的飲食喜好,可指導其食用容易消化的流質性食物,確保就餐環境的清潔,增強其食欲。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行人性化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與其溝通、交流。采用恰當的方式引導患者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感受,隨后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護理期間,護理人員保持與患者同角度看待問題,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性需要,并予以情感支持,促使患者從容、無痛苦的度過最后的人生階段。護理人員也可指導患者回顧其人生經歷,指導患者保持科學的眼光看待生命。為緩解患者身心痛苦,護理人員可按摩或撫觸患者頭部、手部、面部與四肢等部位。按摩、撫觸時,護理人員應注意控制力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宜。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還可鼓勵患者多做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活動,如聽音樂、看電視。如患者提出特殊要求(如寫遺囑、想吃某種食物),護理人員應盡可能滿足,以便患者無任何遺憾的度過人生最后時光。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還應鼓勵患者家屬與其進行情感交流,多陪伴患者,促使患者能夠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心,維持相對平和的心態[2]。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理舒適度評分、精神狀態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舒適度體驗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資料采用軟件包SPSS 19.0,(±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表示,組間比較應用χ2檢驗。若P<0.05,表明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6.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3%,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P<0.05);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的生理舒適度評分、精神狀態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并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所有患者指標均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在醫療體制改革不斷實施的過程中,護理理念與模式不斷優化。相對比過去,現今護理模式更全面,護理人員實施臨床護理期間,滿足患者生理需要的同時,還能夠照顧到心理舒適度,實用價值明顯提高[3]。其中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過去一些被人所忽視的護理區域已經逐漸被納入到臨床護理操作中,如臨終關懷。即使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態,但大部分人面臨死亡時普遍有種恐懼感,尤其是重癥老年患者,死亡恐懼感表現的尤為明顯,由此也就降低了治療與護理配合度,加重患者的痛苦。在護理措施人性化不斷提高的過程中,臨終關懷護理已逐漸成為臨床護理的重點。隨著醫療環境的改變,臨終關懷的人性化心理護理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4]。
此次研究活動中,觀察組患者實施臨終關懷護理時始終貫穿人性化心理護理。相比對照組,其各項臨床指標均明顯較好。人性化心理護理干預,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所有的護理工作都圍繞著患者展開。將心理護理干預循序漸進地滲透于臨終關懷護理中,以此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安撫患者心理、引導患者面對死亡,以此提高生存質量,提高生理與精神的舒適度體驗[5]。
綜上所述,為老年患者提供臨終關懷護理時,輔以人性化心理護理,可明顯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并改善患者生理與精神狀態,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鐘宇嵐,馮英.臨終關懷護理干預對老年癌癥患者的心理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7,29(09):1250-1252.
[2] 李美美.老年癌癥患者進行臨終關懷護理對其心理及生活質量方面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31):132.
[3] 曹美麗,關新軍,陳彩鳳.臨終關懷護理干預對老年癌癥患者的心理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12):80-81.
[4] 曹美麗,關新軍,陳彩鳳.臨終關懷護理干預對老年癌癥患者的心理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14(12):80-81.
[5] 鐘宇嵐,馮英.臨終關懷護理干預對老年癌癥患者的心理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7,29(09):1250-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