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樹玲


【摘 要】目的:探討壓瘡風險預警護理對股骨頸骨折伴糖尿病患者術后壓瘡的預防作用。方法:將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4例股骨頸骨折伴糖尿病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壓瘡風險預警護理,對兩組患者術后壓瘡發生率及壓瘡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觀察。結果:觀察組壓瘡發生率及壓瘡發生程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對壓瘡好發部位、預防方法、危險因素等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壓瘡風險預警護理能預防股骨頸骨折伴糖尿病患者術后壓瘡,也能提高患者壓瘡知識掌握程度。
【關鍵詞】壓瘡風險預警護理;股骨頸骨折;糖尿病;壓瘡預防
文章編號WHR2019012065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類型,發生后主要采取手術治療,近年來糖尿病發生率逐年上升,導致股骨頸骨折伴糖尿病患者也隨之增加,該類患者通常存在營養狀態差、抵抗力下降等情況,加之手術長期制動、患者因骨折無法自理生活等因素的影響,十分容易發生壓瘡,故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預防意義重大[1]。本研究分析壓瘡風險預警護理對股骨頸骨折伴糖尿病患者術后壓瘡的預防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4例股骨頸骨折伴糖尿病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齡56~74歲,平均年齡(64.48±3.12)歲;糖尿病病程1~14年,平均(6.82±1.46)年。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齡57~73歲,平均年齡(64.29±3.86)歲;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6.94±1.73)年。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股骨頸骨折、糖尿病診斷標準;2)簽署知情同意書;3)精神、認知等正常,能夠有效配合。
排除標準:1)入院前即存在壓瘡;2)存在皮膚疾病;3)嚴重營養不良;4)股骨頸骨折保守治療者;5)臨床資料缺失。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護理人員予以患者健康宣教,根據其心理狀態實施心理疏導,手術前監測并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供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保證患者營養充足,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予以引流管護理、并發癥護理及功能鍛煉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壓瘡風險預警護理:1)護理人員采用Braden量表對股骨頸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壓瘡發生風險進行評估,并根據患者不同壓瘡風險程度張貼不同標識于床頭,例如高危壓瘡風險張貼紅色標識,中危壓瘡風險張貼黃色標識,低危則張貼藍色標識。2)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發生壓瘡的不同危險程度實施相對應的護理:①患者體溫降低可導致軀體外周循環血量減少,從而減少受壓處血供,增加壓瘡發生風險,護理人員應保持室內溫濕度適宜;②存在壓瘡風險的患者常規使用氣墊床或防壓瘡床墊,建立壓瘡護理記錄單;③每2h對患者進行1次翻身,壓瘡高危患者可適當提高翻身頻率,至少每1h翻身1次,避免局部長期受壓,同時予以減壓貼保護,使用軟枕或腳圈將四肢骨突局部和雙足跟架空,減輕局部壓力;④護理人員定期更換床單被褥,保持床單被褥干燥清潔,避免局部刺激;⑤對于無法自主調整體位患者,護理人員應定期協助其進行體位調整,調整過程中注意盡量減輕剪切力和摩擦力,同時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其適當進行挺腹抬臀、挺胸抬臀減壓動作。
1.3 觀察指標
1)觀察統計兩組壓瘡發生率,并依照美國國家壓瘡協會的分級標準對兩組患者壓瘡程度進行評價,將壓瘡分為I~IV期。2)采用醫院自制調查表調查患者對壓瘡好發部位、預防方法、危險因素等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每項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掌握程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壓瘡發生率及發生程度比較觀察組壓瘡發生率及壓瘡發生程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比較觀察組患者對壓瘡好發部位、預防方法、危險因素等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股骨頸骨折多發于老年人群,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其發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由于老年人群多伴有慢性疾病,因此股骨頸骨折伴糖尿病的比例也隨之增加,該類患者受到營養狀態差、手術制動時間長、機體功能衰退、皮膚老化等因素的影響,十分容易發生壓瘡,如何有效預防壓瘡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
壓瘡風險預警護理是針對壓瘡采取的一種預防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通過對患者壓瘡發生風險進行評估,針對不同風險程度的患者實施對應的護理,不僅能夠早期報警、早期預防控制壓瘡,還能夠避免護理資源的浪費,保證每位患者均得到有效的、系統的護理干預[3]。而且壓瘡風險預警護理中通過使用壓瘡風險評估表,能夠使護理的預見性有效提高,從而有效預測壓瘡風險人群及發生風險的程度,發揮出前瞻性護理作用,使護理的盲目性、被動性有效減少。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壓瘡風險預警護理預防壓瘡的效果顯著,黎姣等人[4]研究中發現常規護理壓瘡發生率明顯高于壓瘡預警護理;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壓瘡發生率及發生程度均比對照組明顯更低,印證了上述結論,體現出壓瘡風險預警護理的重要應用價值。且本研究中還發現壓瘡風險預警護理還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促進患者認知、配合度及自護能力的提高,從而進一步提高壓瘡預防效果。
綜合上述,壓瘡風險預警護理能預防股骨頸骨折伴糖尿病患者術后壓瘡,也能提高患者壓瘡知識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 姜曉晶.老年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58-159.
[2] 張筍,徐紅巖.綜合護理干預在74例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17):166-167.
[3] 李慧琴.壓瘡風險預警護理對ICU重癥腦梗死患者壓瘡的預防效果[J].養生保健指南,2018,24(50):336.
[4] 黎姣,徐芳,康娟,等.壓瘡風險預警機制在預防老年臥床患者壓瘡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