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析對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行綜合序貫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介入科收治的42例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隨機將所選患者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21例患者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研究組21例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行射頻消融治療,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和比較。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D3+陽性細胞占比、CD4+陽性細胞占比、CD8+陽性細胞占比、CD4+/CD8+對比無統計學差異;治療后研究組CD3+陽性細胞占比、CD4+陽性細胞占比、CD8+陽性細胞占比、CD4+/CD8+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行綜合序貫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具有顯著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綜合序貫介入療法;結直腸癌;肝轉移
文章編號:WHR2019012063
結直腸癌屬于常見惡性腫瘤,近些年結直腸癌發病率也呈現出遞增的趨勢,且結直腸癌患者中,有15%~20%的患者確診時已經伴隨肝轉移現象,近些年在肝轉移瘤治療方面,介入治療取得良好效果,廣泛應用于臨床中[1]。基于此,本文作者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介入科收治的42例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探析對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行綜合序貫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介入科收治的42例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所選患者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禁忌證、無射頻消融禁忌證;腫瘤數量在5個及以下,且腫瘤中有1個直徑在3cm及以上;無其他部位轉移。隨機將所選患者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21例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齡最大為79歲;最小為33歲,年齡均值為(57.56±7.23)歲。研究組21例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齡最大為80歲,最小為34歲,年齡均值為(57.47±7.33)歲。兩組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提示本研究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行射頻消融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1)肝動脈化療栓塞術:通過造影檢查對腫瘤病灶進行確定,并將超微導管或微導管送至病灶供血血管中,以腫瘤病灶大小、數量對化療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確定,對腫瘤病灶進行逐一灌注治療,所用化療藥物包括50mg/m2奧沙利鉑+20mg/m2表阿霉素+500mg氟尿嘧啶,之后通過碘化油乳化劑進行栓塞治療,于透視條件下經超微導管或微導管進行,待有碘流返流現象出現之后停止。2)射頻消融:在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后2~3d,以患者情況為依據,行超聲引導下肝腫瘤射頻消融治療,治療范圍需要將腫瘤組織完全覆蓋,且超出0.5cm以上。以腫瘤與其他臟器結構之間的關系為依據,并結合彩超
*郭俊為本文通訊作者
檢查的結果,對消融順序進行確定,先對血管進行消融,進入腫瘤區域,之后再對其他區域進行消融。治療期間需要通過超聲進行全程監視。
1.3 臨床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1d及治療2周后分別抽取患者靜脈血,通過流式細胞術對CD3+、CD4+、CD8+進行分別測定。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通過(±s)表達,行t值檢驗;計數資料通過(%)表達,行χ2檢驗,若P<0.05確認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D3+陽性細胞占比、CD4+陽性細胞占比、CD8+陽性細胞占比、CD4+/CD8+對比無統計學差異;治療后研究組CD3+陽性細胞占比、CD4+陽性細胞占比、CD8+陽性細胞占比、CD4+/CD8+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伴隨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減輕機體損傷,使患者生命質量得到改善,這一理念已非局限于肝臟手術,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治療也需要相同的理念[2]。本文作者主要對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行綜合序貫介入治療,讓患者得到更加精確且有效的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對于轉移性肝癌來說,手術切除是有效的方式,但大部分患者因發生肝內轉移,或解剖位置特殊且病灶大等原因影響,無法開展手術治療[3]。對于此,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與腫瘤病理生理特點相符合,可以有效避免術后復發現象,使患者遠期生存率提高,進而可以在肝癌治療中應用[4]。但因此種方式對腫瘤控制與其造成的肝功能損傷無法達到平衡狀態,因此容易產生肝功能損傷。對于此,為在治療期間使機體損傷程度減輕,因此在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后采用射頻消融治療,使肝損傷減輕[5]。
射頻消融治療后可產生壞死的腫瘤組織,并可以形成局部炎性微環境,這將對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刺激,誘發免疫反應,對疾病轉歸有一定影響,因此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與射頻消融的綜合應用可以使治療效果得到提升。細胞免疫特別是CD4+T淋巴細胞介導所產生的免疫殺傷作用,可以達到良好的抗腫瘤免疫效果。CD4+淋巴細胞對白細胞介素2合成、釋放有促進作用,使腫瘤細胞被殺傷,同時CD8+T淋巴細胞對B淋巴細胞合成抗體有直接抑制作用,因此綜合序貫介入治療對結直腸癌轉移患者免疫功能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對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行綜合序貫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具有顯著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汪鑫,張輝,何曉軍,等.精準序貫介入治療結直腸癌術后不可切除肝轉移瘤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03):518-521.
[2] 艾冬梅,喬秀真,俞宏偉,等.微波消融、TACE與全身化療治療結直腸癌肝轉移的療效[J].醫學臨床研究,2017,34(07):1258-1260.
[3] 丁戰玲,彭洋,劉軍杰,等.肝細胞肝癌介入、序貫綜合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7,15(03):372-375.
[4] 胡波,顧國強,張川,等.綜合序貫介入治療結直腸癌肝轉移63例療效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18,01(01):43-45.
[5] 舒暢,龔軍.高強度超聲聚焦刀序貫同步放化療治療結腸癌肝轉移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6,2(07):78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