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摘 要】目的:探討在顱內動脈瘤患者中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的診斷價值。方法:此次抽選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診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42例)做研究,患者均進行常規CT檢查以及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檢查,以術后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對比兩種檢查方法的結果。結果:本次42例患者經術后病理證實均為顱內動脈瘤,共44個瘤體,其中1個瘤體患者為42例,2個瘤體患者為2例。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的顱內動脈瘤確診率(95.45%)高于常規CT(84.09%),差異顯著(χ2=7.311,P=0.007)。結論:在顱內動脈瘤患者中,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的診斷價值比較高,誤診率和漏診率均比較低,確診率高。
【關鍵詞】顱內動脈瘤;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常規CT
文章編號:WHR2019064002
對于顱內動脈瘤來說,是顱內動脈局限性的異常擴大導致動脈壁發生囊性膨出,當瘤體破裂會致使蛛網膜下腔出血,其在臨床中也被稱作顱內動脈瘤性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占70%~80%[1]。顱內動脈瘤患者大都伴頭痛、癲癇以及周圍神經壓迫等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生,致殘率和致死率都比較高。所以,應給予顱內動脈瘤患者盡早確診和治療。在顱內動脈瘤患者診斷中,減影血管造影術的準確率最高,是顱內動脈瘤的診斷金標準,但由于其操作復雜,還是一種侵入性操作,診斷時間長且成本高,易導致血管痙攣,其應用受限[2]。而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的操作簡便、無創以及價格低廉,在顱內動脈瘤患者診斷中廣泛應用。為進一步探討在顱內動脈瘤患者中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的診斷價值,此次抽選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診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42例)做研究,旨在探討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顱內動脈瘤診斷中的應用,具體研究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診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42例)做研究,男性是19例,女性是23例;其年齡45~76歲,平均為(56.12±2.58)歲;患者病程1~10個月,平均為(3.58±0.44)月。
1.2 方法
患者均進行常規CT檢查以及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檢查:
1.2.1 常規CT 手術前常規進行單層CT檢查。
1.2.2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 東芝320排多層螺旋CT機進行血管造影,患者手術治療之前,實施頭顱CT分層掃描,層厚設置為5mm,完成掃描操作后,在肘正靜脈注射碘普羅胺,速度為4mL/s,碘普羅胺劑量在60~80mL之間,小劑量團注測試技術實施測試性掃描,顱底到顱頂為掃描范圍,實施掃描操作時,設定管電壓為120kW,螺距水平為0.969∶1,管電流為240mA,檢查視野為250mm。有效層厚為0.625mm,完成掃描操作后,傳輸數據。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患者的術后病理結果以及兩種方法的診斷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由(%)表示診斷結果,行χ2檢驗,當P<0.05,就表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種診斷結果
本次42例患者經術后病理證實均為顱內動脈瘤,共44個瘤體(40例患者是1個瘤體,2例患者是2個瘤體)。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的顱內動脈瘤確診率高于常規CT,差異顯著(χ2=7.311,P=0.007)。詳見表1。
3 討論
在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生顱內動脈瘤,大都是在顱內動脈交叉處發生,是患者出現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的一個原因,對其生活產生極大影響,40~60歲顱內動脈瘤患者屬于瘤體破裂高危人群。顱內動脈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同腦動脈血管壁先天缺陷、高血壓沖擊、高血流沖擊、動脈粥樣硬化等有關[3]。顱內動脈瘤患者可在沒有誘因情況下就突然破裂出血,部分患者因蛛網膜下腔出血會有急慢性腦積水、下丘腦損傷、腦血管痙攣等并發癥出現,首次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是12%,再次出血患者病死率為72%。所以,要盡早給予顱內動脈瘤患者確診,通過手術對病灶進行清除,防止出血或者再出血等發生,有效改善其預后。減影血管造影術是診斷顱內動脈瘤患者的金標準,可準確顯示瘤頸和瘤體的大小,還可對血管間的相鄰關系、瘤體和載瘤動脈間關系等進行立體顯示,幾乎不會出現誤診和漏診。但是也存在不足:需動脈穿刺,有創,且耗時長,患者花費高,在操作時易導致瘤體破裂,出現不可逆的并發癥。所以,需通過高效、無創、便捷的一種診斷方法對顱內動脈瘤患者實施診斷。
在顱內動脈瘤患者的常規CT檢查中,很難檢出動脈瘤,誤診率以及漏診率均比較高,實際應用價值并不高。隨多層螺旋CT特別是容積采集技術以及三維重建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可提供患者顱內動脈瘤的三維圖像,從而準確的對動脈瘤進行定位,其價格相對低廉,且操作簡單,對患者不會造成傷害,而且該診斷方法可重復進行,相關的不良反應很少,在各年齡段的患者中均適用。而且,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可在很短時間內就能發現動脈瘤,并充分顯示內部和外部的形態學特征[4]。為進一步探討在顱內動脈瘤患者中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的診斷價值,此次抽選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診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42例)做研究,得到的結果是: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的顱內動脈瘤確診率高于常規CT,差異顯著。結果提示: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顱內動脈瘤患者的診斷中,可及時準確判斷顱內動脈瘤情況,診斷準確率較高。同時,在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診斷中,可任意旋轉角度,能夠清晰顯現瘤位置和形態,為手術提供更加直觀的依據[5]。
總之,在顱內動脈瘤患者中,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的診斷價值比較高,誤診率和漏診率均比較低,確診率高。
參考文獻
[1] 陸晶,譚穎.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診斷顱內動脈瘤準確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23):102-103.
[2] 馮峰.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顱內動脈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基層醫藥,2018,25(13):1681-1684.
[3] 朱冰,趙婷.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顱內動脈瘤患者中的診療中的應用效果及對預后的影響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7):93-94.
[4] 喬洪濤.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在顱內動脈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醫藥論壇雜志,2017,38(05):168-170.
[5] 楊秋云,石安斌,翟建春,等.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診斷顱內腦動脈瘤中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02):34-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