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業
【摘要】傳統廉潔文化涉及個人修身、廉潔從政、治國理政等內容。清心養廉、戒奢以儉、慎獨自省的修身自律思想,廉潔無私、正直公道、執事以敬的廉政建設理念,對當代廉政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應認真梳理傳統廉潔文化的思想脈絡,傳承傳統廉潔文化之精華,推進傳統廉潔文化的個體內化,提高領導干部廉政自律能力。
【關鍵詞】廉潔文化 治國理政 廉政 修身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廉潔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廉政建設實踐中形成的社會文化,也是廉政建設的文化基因,它蘊含了傳統廉政建設之精華,對當代廉政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傳統廉潔文化有助于官員正心節欲、慎獨自省、砥礪品行,能夠增強官員的道德自律意識,提高官員的廉政意識。在社會主義廉政建設中,應認真梳理傳統廉潔文化的思想脈絡,傳承傳統廉潔文化之精華,推進傳統廉潔文化的個體內化,提高領導干部廉政自律能力,推進黨和政府的廉政建設。
個人修身。中華民族歷來重視修身齊家,并將修身齊家作為治國的基礎工程。《大學》中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孟子》中有“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可見,修身是國人安身立命之本,體現了傳統廉潔文化的精華。從總體上看,傳統修身思想包括清心養廉、戒奢以儉、慎獨自省等內容。首先,古代賢哲始終將清廉自守、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作為人格理想,《書端州郡齋壁》中有“清心為治本”,《道德經》中有“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此外,古人認為,社會紛爭源于人的貪欲,最大的危險就在于人的貪婪和欲望。其次,古代賢哲多將節欲修身、戒奢以儉作為修身齊家的基本內容,并將萎靡、奢侈、浪費等作為敗家敗國之事。老子提出,“治人事天,莫若嗇”;孔子提出,“欲而不貪”“禮,與其奢也,寧儉”。可見,戒奢以儉是修身之要和治國之道。
廉潔從政。廉潔從政是指傳統廉潔文化在官員的為人做官、生活習慣、行為舉止等方面的表現,包括廉潔無私、正直公道、執事以敬等。廉潔無私是指在公利于私利發生沖突時,官員能夠為公忘私、先公后私,做到“愛人不私賞,惡人不私罰”。正直公道是指官員能夠剛正不阿,賞不避仇,罰不避親,不拿原則做交易。比如志存公道的魏征、為人廉直的屠佳等都是公正廉明的典范。執事以敬是指勤政敬業、事必躬親、鞠躬盡瘁等,諸葛亮、于成龍等就是執事以敬的典范。
治國理政。傳統廉潔文化在治國理政方面表現為廉為政本、以廉課吏、嚴刑峻法、監察糾舉等。在古人看來清正廉潔是關系國運亨通的基本政治原則,管子就將禮、義、廉、恥作為“國之四維”,順治帝時期提出,“大臣不廉,無以率下,則小臣必污。小臣不廉,無以治民,則風俗敗壞”。同時,古人特別重視用人廉潔問題,漢代就推出了孝廉制度,將“孝”“廉”作為選拔官員的基本標準;清代推出了“四格八法”的官員考核辦法,將“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作為官員考核標準。此外,為了實現國家和社會的長治久安,歷代執政者都在積極探索廉政制度化建設,如秦王朝的法律就明確規定,“通一錢黥城旦罪”;漢代規定貪官污吏“受賕枉法”要被判處死刑。歷代王朝都建立了監察糾舉機構和職位,如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隸校尉、巡按御史等,這些對現代反腐機制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首先,傳統廉潔文化為廉政建設提供了文化根基。傳統廉潔文化是古人與貪腐現象作斗爭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與指導性的思想文化,這些思想文化已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民族性格之中,并深刻影響著當代廉政文化和廉政能力建設。比如清心養廉、戒奢以儉、慎獨自省的修身自律思想,廉潔無私、正直公道、執事以敬的廉政建設理念,這些對當代廉政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黨中央提出的“八項規定”“四風建設”等就體現了正身律己、率先垂范等文化基因,這些廉潔文化對廉政建設具有重要啟示。此外,古人所提出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責己”“自我省察”的慎獨自省之法,對于官員的自我反省、道德自律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其次,傳統廉潔文化能夠為廉政建設提供價值準則。傳統廉潔文化蘊含了天下為公、廉為政本、以廉課吏、嚴刑峻法、監察糾舉等廉政價值準則,這些為當代廉政建設提供了價值標準,推動了廉政價值體系建設。如克己修身、廉潔奉公、鞠躬盡瘁等廉潔思想時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認識,也暗示領導干部要自覺遵守黨紀國法和廉政準則,樹立公仆意識、服務意識和廉潔意識。再如“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傳統用人思想對當代廉政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營造尚賢用能、以德治國的廉政文化氛圍。此外,至今仍為世人所頌揚的古代清官廉吏,他們的高風亮節、清正廉潔也值得當代黨員干部學習和借鑒。
最后,傳統廉潔文化可以為廉政建設提供制度支持。在與貪腐文化、貪官污吏的斗爭實踐中,執政者建構了具有普遍性、實用性的廉政制度,并逐步形成了周密嚴謹的反腐倡廉機制,這些對于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從秦代至清代,反腐倡廉制度始終是執政者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并在長期反腐實踐中形成了以廉為本、德主刑輔、監察糾舉為重要內容的廉政機制,這種廉政機制對建立“不能腐”“不敢腐”的反腐倡廉機制具有借鑒意義。
以修身自律理念培養官員的廉政意識。廉政自律是官員職業道德素質的集中體現,也是官員在廉政認知過程中形成的道德自律意識。在廉政建設中可以從正心、節欲、慎獨、自省等方面開展廉政自律教育,在全社會營造“廉榮腐恥”的文化氛圍,使官員能夠自覺遵守各種廉政準則。此外,在利益多元化、物質誘惑大的社會環境中,如果官員沒有樹立正確的為官思想和執政理念,就可能在“糖衣炮彈”的襲擊中“倒下”。所以應以慎獨自省、修身律己、清心養廉等為基本內容,開展廉政心理教育,將廉潔從政的官德要求轉化為官員的道德自覺,使官員能夠端正態度、耐住寂寞,自覺堅守從政準則。
以清正廉潔意識培養官員的廉政行為。廉政行為是指以守法奉公、清真廉潔、潔身自好、謹言慎行等為道德準則的道德行為,它是廉政建設的核心內容,對于黨風廉政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在廉政建設中,可開展形式多樣的廉政實踐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官員的廉政意識,使官員能夠秉持公心、多辦公事、嚴以用權。此外,官員的廉政行為是黨風廉政建設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廉政文化建設中,可借鑒傳統廉政建設的基本思路,深入挖掘貪污腐敗的文化根源,培育清正廉潔、反腐倡廉的文化自覺,使官員將廉潔從政、秉公辦事等作為基本實踐準則。同時,還應推進廉政文化進校園、進企業、進家庭,使廉政觀念和廉政建設深入人心。
以監督機制建設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府。在廉政建設中,古人始終將廉政制度、監察制度等作為廉政建設的基本內容,并建立了以廉為本、德主刑輔、監察糾舉的廉政監察制度,這些對當代廉政治理能力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因而,應借鑒傳統監察制度建設、廉政制度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積極推進廉政制度建設,提高廉政建設的制度執行力。包括完善黨內監督機制、創新行政監察機制、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參與反腐倡廉機制等,不斷推進民主監督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作者為廣西財經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2018年度廣西財經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學科建設項目資助課題“廣西紅色文化傳播研究”(項目編號:18wxk016)成果】
【參考文獻】
①馬希良:《從廉潔文化的內化到廉政能力的塑造——論傳統廉潔文化對廉政能力建設的借鑒價值》,《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
②胡洪彬:《中國共產黨廉政能力建設的評價標準和創新機制》,《長白學刊》,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