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正德
(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園林和林業局,武漢431400)
桃樹縮葉病主要危害桃樹幼嫩部位, 以葉片為主,嚴重時也能侵染新梢、花和果實。 該病還危害梅、李等果樹。其主要癥狀及危害程度如圖1。 病樹萌芽后嫩葉剛抽出即呈紅色卷曲狀,以后葉片皺縮增厚變脆,并變成褐色,春末夏初病葉表面生出一層灰白色粉狀物, 即病菌的子囊層。發病重時,春梢葉片大量早落。新梢受害時變成灰綠色或黃綠色,節間縮短且略為粗腫、葉片簇生,嚴重時病梢扭曲、逐漸向下枯死。 受害后,花瓣肥大變長。 幼果發病,初生黃色或紅色病斑,微隆起;隨果實增大,漸變褐色。后期病果畸形,果面龜裂,有瘡疤,易早期脫落。較大的果實受害,果實變紅色,病部腫大,茸毛脫落,表面光滑。 如新梢本身未受害,病葉枯落后,其上的不定芽仍能抽出健全的新葉。 發生桃樹縮葉病后, 削弱樹勢, 影響當年產量, 減產30%~80%,且對第2 年的產量也有不良影響,嚴重的甚至導致植株過早衰亡。

圖1 桃樹縮葉病危害癥狀
病原菌為畸形外囊菌,屬于子囊菌亞門。 有性繁殖產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可產生芽孢子。 通過風雨傳播,在桃芽鱗片或鱗片縫內潛伏越冬。 第2 年春季桃樹萌芽時, 越冬孢子長出芽管,通過芽管直接穿過表皮或經過氣孔危害嫩葉。病菌芽殖最適溫度為20 ℃,最低在10 ℃以下,最高為30 ℃,侵染最適溫度為10~16 ℃。 芽孢子抗干燥,厚壁芽孢子耐寒力更強,在果園內可存活1年以上。早春低溫、多雨,且持續時間長,利于越冬孢子的萌發,延長侵染期,發病重;反之,發病輕。早熟桃較中、晚熟桃發病重。實生苗桃樹比芽接桃樹易發病。 桃樹縮葉病屬于單病程病害,1 年只發生1 次。 一旦發生很難治療,重在預防。
桃縮葉病以預防為主、 治療為輔。 防治方法:①選擇抗病品種。如安農水蜜、雨花露、曙光甜油桃等。②增強樹勢。加強土、肥、水管理和整形修剪綜合管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抗病能力。 ③摘除病葉。 發現縮葉病葉片立即摘除,集中燒毀或深埋。④藥劑防治。桃樹花芽露紅而未展開前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噴1 次2~3°Be石硫合劑,或1︰1︰100 波爾多液,或30%堿式硫酸銅膠懸劑200~300 倍液,消滅樹上越冬病菌的效果很好,能控制初侵染的發生。發病嚴重或遇到持續冷涼多雨天氣,再噴1 次5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加強防治效果。重病桃樹,棄果保葉。 全部摘除果實和病葉,深埋或帶到園外焚燒。 選用代森錳鋅600 倍液加葉面肥磷酸二氫鉀1‰~3‰、尿素1‰~3‰,每隔1~2 周噴1 次,噴2~3 次即可控制住。 此外,需要增施肥料,促進樹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