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王炳皓 王衛東 沈 勇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公安局,江蘇 鹽城 224100
2019年1月20日14時許,陳某(男,63歲)駕駛正三輪載貨摩托車沿馬路由南向北行駛至一交叉路口時,墜入路旁河中發生事故后死亡。當地交警部門因處理案件需要,申請對陳某的死亡原因進行鑒定。
尸體現象男性,尸長170cm,發育正常,營養中等。
1.尸表檢驗
尸斑暗紅色,位于尸體背側及兩側未受壓處,指壓不褪色,尸僵已緩解。頭面部:雙眼內含泥沙樣物質,雙眼角膜渾濁;鼻腔、口腔、雙側外耳道未見異常分泌物。頸項部、軀干及四肢、肛門及外生殖器等未見明顯異常。
2.解剖檢驗
頭顱:顱骨未見骨折;雙側顳肌無出血;顱內未見明顯出血。頸項部:會咽部充血伴泥沙樣物質附著,頸部肌肉無出血,舌骨、甲狀軟骨完好,食道內可見大量泥沙樣物質,氣管內可見少量泥沙樣物質。胸部:右椎前筋膜見3cm*2cm出血,打開心包腔,見少量積液,心臟完好、無破裂,表面可見少許出血點。腹部:腹腔各器官位置正常;胃腸道及腹腔實質性臟器無破損,心臟腹膜后未見異常。軀干及四肢等未見明顯異常。
3.主要組織器官大體檢驗及鏡下檢驗
腦組織:大小17cm*14cm*11cm。兩側大腦半球及小腦半球對稱,腦基底動脈環完整。常規切開大小腦及腦干,各切面無明顯異常。鏡下可見:腦輕度水腫,腦血管周圍間隙擴大,軟腦膜血腫周圍擴張、充血。小腦未見明顯異常。
心臟及主動脈:心臟大小14cm*12.5cm*8cm。沿血流方向剪開心臟,左心室壁厚3cm,右心室壁厚2cm,主動脈瓣周徑8cm、二尖瓣周徑8.5cm、三尖瓣周徑12.0cm,乳頭肌、各瓣膜未見異常。鏡下可見:局部心肌脂肪浸潤,左側心肌廣泛出血、壞死、血腫形成;左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管壁狹窄(III級)。主動脈粥樣硬化。
肺臟:雙肺呈灰褐色,切面未見明顯異常。鏡下可見:肺水腫,間質血管擴張、充血。氣管周圍見急、慢性炎性細胞,腔內見少量分泌物;支氣管粘膜見急、慢性炎性細胞,腔內含黏液及炎性分泌物;細支氣管粘膜見急、慢性炎性細胞。
肝臟及脾臟:肝臟切面呈灰褐色。鏡下可見:肝竇擴張、充血伴囊腫。脾臟表面光滑。鏡下可見:脾竇擴張充血。
腎臟及胰腺:雙腎表面光滑,包膜易剝離,切面皮,髓質界限清晰。鏡下可見:腎間質血管擴張、充血,少量腎小球纖維化、變性。腎實質內見少量淋巴細胞浸潤,腎被摸下血管擴張、充血伴有淋巴細胞浸潤,腎囊腫。胰腺無破裂、出血。鏡下可見:輕度自溶。見圖1。
4.硅藻檢驗
肺組織、肝組織中檢出硅藻為陽性,但所檢數量極少;肝組織、肺組織中硅藻種類與現場水樣中種類一致。見圖2。
5.毒化檢驗
陳某心血、肝臟、胃及胃內容物中均未檢出常規毒(藥)成分。
6.法醫病理學診斷
結果顯示死者呈:腦水腫;肺水腫,肺部感染;心肌脂肪侵潤,廣泛心肌壞死、出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Ⅲ級);肝竇擴張、充血;腎間質血管擴張,充血,少數腎小球纖維化;脾竇擴張、充血;胰腺、膽囊輕度自溶;主動脈粥樣硬化[2]。
溺死,俗稱淹死是由于溺液阻塞呼吸道及肺泡,阻礙氣體交換,造成體內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發生窒息死亡。造成溺死的液體稱為溺液。溺液的種類繁多,除淡水、海水外,油、尿液、酒、羊水、血液等液體均可造成溺死。關于可造成溺死的溺液的量,一般認為只要將頭面部甚至口鼻腔浸沒在液體中,即可造成溺死。例如:酒醉或癲癇發作的患者或各種病因昏倒的患者,跌倒在水溝、水潭內,因為其不能翻轉體位又無人在旁幫助時,其口鼻部可淹沒于液體中而發生溺死。內部器官征象鑒定溺死,不能僅靠體表的檢查,必須進行全面、系統的尸體解剖才能明確是否溺死。上呼吸道內有溺液、泡沫和異物:如前所述,溺死者在氣管和支氣管腔內可充滿與口、鼻孔部泡沫性質相同的白色泡沫性液體,是確定生前溺死的重要證據之一[2]。
本案中死者頸部皮膚無損傷,皮下及肌肉無出血,甲狀軟骨舌骨無骨折,尸表檢驗無明顯窒息征象,排除機械性窒息,機械性損傷類型的死亡。根據毒物檢驗報告,排除中毒死亡。
硅藻亦稱矽藻,多數是水域中生存的浮游單細胞生物,少數為群體或絲狀物。溺死尸體進行硅藻檢驗大約始于19世紀末,當時所用的方法是用肺切面印記或取其刮下物進行顯微鏡檢查,也可用肺的火棉膠切片進行檢查。從20世紀初(1904年),Revenstorf在診斷溺死上有一重大進展,他首次證實了水中的各種浮游生物可深入至肺邊緣區,從肺切面上擠出液體,直接放置在顯微鏡下就可以檢査出這些生物。以后,許多法醫學者在溺死尸體上證實,硅藻可隨水吸入肺內,并通過大循環到全身各內臟器官中。因此,可通過檢査肺及其他內臟器官中的硅藻來確定是否生前溺死。但有些學者的實驗發現溺死者體內不能檢出硅藻,反之,也有長期生活在富含桂藻灰塵的非溺死者,可通過生前空氣吸入,內臟器官也可檢出硅藻,且其內臟器官硅藻可存留數年之久仍可檢出陽性。盡管如此,目前歐美、日本及我國學者仍主張通過內臟多器官內硅藻的定性、定量檢査,判斷是否生前溺死以及溺死的地點[2]。
根據硅藻檢驗結果,死者肺臟及肝臟中檢出硅藻,結合尸體檢驗見死者食道、會咽部、氣管深部有泥沙,證實死者存在生前溺水征象。
組織病理學檢驗發現,死者腦水腫、肺水腫、心肌廣泛出血、壞死等。同時,結合病史記錄及尸體解剖檢驗情況,證實死者陳某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征象。
在兩種死亡原因均可能出現的情況下,原則上以有明顯致死性因素為準[1]。本案中由于檢出硅藻數量少,可考慮死者水時生命體征(呼吸、心跳)微弱;且陳某存在明顯動脈粥樣硬化(狹窄Ⅲ級),結合病史記錄,故可認為陳某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后溺水,最終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且急性心肌梗死為主要致死原因。
在法醫教案實踐中,一個死亡同時存在兩種或多種死因時[3],需要法醫工作者具備扎實的法醫基礎知識及較強的分析推理能力,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寶貴的經驗。本案例通過急性心梗死后溺水死亡的這一案例,從現場勘察、尸體檢驗、組織學檢驗、死亡原因分析等方面綜合分析,希望能為涉及多種致死因素的法醫學鑒定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