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鐵民
(青海紅十字醫院 青海 西寧 810000)
研究顯示,近年來,臨床輸血已經成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一旦發生差錯情況,易導致患者生命受到危險,而實施有效的檢驗方式,能保障及時性和準確性,保障每位臨床輸血患者的安全[1-2]。因此,我院對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價值進行研究,探討不規則抗體檢驗的效果和應用價值,見本文研究詳細描述。
選取臨床臨床輸血患者一共200例作為本文研究內容中的選取對象,收取時間(2016年5月10日-2017年5月11日),電腦隨機分為觀察組一組(100例臨床輸血患者)以及對照組一組(100例臨床輸血患者)。排除伴有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礙、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輸血指征,無其他嚴重疾病以及精神障礙患者。
觀察組100例:年齡在20歲直至60歲之間,平均年齡均為(40.15±1.15)歲,臨床輸血患者性別:50例為女性、50例為男性。
對照組100例:年齡在21歲直至61歲之間,平均年齡均為(40.17±1.26)歲,臨床輸血患者性別:51例為女性、49例為男性。
觀察組、對照組兩組臨床輸血患者平均年齡、性別大致相同,可采用P>0.05進行表示。
對照組100例臨床輸血患者均使用常規鹽水法檢驗。
使用臨床傳統鹽水法實施各項檢驗,將檢驗結果記錄。
觀察組100例臨床輸血患者均使用不規則抗體檢驗。
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各項操作,采集每位患者靜脈血3毫升-5毫升靜脈血,實施離心操作,將血清標本分離,對每位臨床輸血患者的信息詳細記錄,做好臨床各項常規指導,使用本院提供的離心機,觀察其結果,對患者實施不規則抗體檢驗[3]。
將兩組臨床輸血患者的檢驗結果詳細進行記錄。
對比對照組、觀察組兩組臨床輸血患者的不規則抗體檢出率。
在本次研究內容中采取SPSS26.0軟件,對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異。
觀察組臨床輸血患者的不規則抗體檢出率7%(陽性患者有7例、百分比為7.00%;陰性患者有93例、百分比為93.00%)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輸血患者的不規則抗體檢出率1.00%(陽性患者有1例、百分比為1.00%;陰性患者有99例、百分比為99.00%)(P<0.05),見表1所示。

表1 分析對照組、觀察組兩組臨床輸血患者的不規則抗體檢出率
研究顯示,臨床輸血患者在進入醫院后,應進行臨床輸血開展治療,而臨床輸血安全檢驗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人體血型系統本身不規則抗體引起的不良反應難以控制,一旦未被篩查出,易引起遲發性臨床輸血反應,導致臨床輸血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危險,而對患者體內不規則抗體是否存在進行確定,對于患者臨床輸血安全十分重要[4-5]。因此,我院對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探討不規則抗體檢驗的效果。為了將配血準確性提高,臨床輸血患者應在臨床輸血前,對體內特異性不規則抗體進行篩查,通過實施不規則抗體檢驗后,取得顯著效果,能幫助患者對血型進行匹配,同時還能預防臨床輸血后引起的溶血反應,能將臨床輸血安全性顯著提高,保障患者健康安全[6]。現如今,不規則抗體檢驗已經在臨床臨床輸血患者中廣泛應用,受到多數患者青睞。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臨床輸血患者的不規則抗體檢出率7%(陽性患者有7例、百分比為7.00%;陰性患者有93例、百分比為93.00%)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輸血患者的不規則抗體檢出率1.00%(陽性患者有1例、百分比為1.00%;陰性患者有99例、百分比為99.00%)(P<0.05),由此證明,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能夠取得十分顯著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在臨床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后,能預防患者引起溶血反應,提高檢驗效果,改善患者預后,值得進一步推廣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