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鑫
(石河子大學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EVB)主要發生于肝硬化失代償期,出血量較大,且病情兇猛,可在短時間內發生肝性腦病、休克,若能夠利用胃鏡及時明確出血部位、病因并給予積極的治療,則能夠直接快速止血[1]。但由于其屬于侵入性操作,早期止血可能增加再次出血風險,因此,準確把握急診胃鏡最佳時機極為重要。本文將對EVB患者急診胃鏡不同時機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調查2017年8月-2019年7月,在某院治療的108例EVB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EVB診斷標準;(2)可配合治療;(3)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上消化道潰瘍、胃癌、肝癌所致出血患者;(2)既往胃部切除手術患者;(3)精神異常患者;(4)不能配合胃鏡檢查患者等。根據胃鏡治療時機,將其分為兩組。短期組65例,男性33例,女性32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54.68±6.75)歲。長期組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53.98±7.17)歲。
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心電監護,并建立靜脈輸注通道,并給予抑酸、禁食治療,合理補液,必要時進行輸血治療,待患者血壓穩定后,進行急診胃鏡診治。短期組在12 h 內進行胃鏡診治,長期組在12h后進行胃鏡診治。使用儀器:Olympus GIF 260 型電子胃鏡,進行檢查及止血,對胃腔使用冰鹽水沖洗,確定曲張靜脈破裂口,夾閉止血,并在曲張靜脈內注射硬化劑,套扎治療食管靜脈曲張。
對比兩組患者的止血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以及再出血率等指標。
采取SPSS21.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例如再出血率等使用(%)表示,計量資料例如止血時間、輸血量等使用(±s)表示,采用t或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短期組患者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長期組,輸血量低于長期組(P<0.05),見表1。短期組患者再出血率為1.5 4%(1/65),長期組為11.63%(5/43),差異明顯(χ2=5.02,P<0.05)。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 止血時間(min) 輸血量(ml) 住院時間(d)短期組 65 5.45±1.04 388.64±24.34 12.50±1.2 5長期組 43 7.28±1.4 0 433.82±31.90 14.56±1.4 6 t -- -7.786 -8.332 -7.837 P -- <0.05 <0.05 <0.05
EVB是肝硬化中晚期常見并發癥,具有發病急、失血量大、進展快等特點,一般需要急診胃鏡治療,治療效果確切,且安全性良好,得到了臨床上的一致肯定。但在治療時機上,目前尚存在一定爭議。有學者認為[3],應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再進行急診胃鏡治療,由于其屬于侵入性操作,在生命體征不穩定時操作,可能因出血遮蓋操作視野,增加操作難度。但也有研究認為,應盡早進行急診胃鏡治療,由于早期出血點較小,易于尋找,且及時止血能夠減少血液流失,使患者生命體征盡快穩定。
在本次研究中,短期組患者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長期組,輸血量低于長期組(P<0.05);短期組患者再出血率明顯低于長期組(P<0.05),提示入院后 12 h 內對患者進行急診胃鏡診療可縮短止血時間及康復時間,降低輸血量及再出血率,具有可行性。也有報道顯示,早期行急診胃鏡診療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也證實了早期急診胃鏡診療的治療價值。但應注意的是,在治療時,應加強護理配合,做好解釋溝通工作,疏導患者不良情緒,引導患者積極配合,術后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可達到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4-5]。
綜上所述,在 12 h 內對EVB患者進行急診胃鏡診療可減少輸血量,縮短康復時間,降低再出血率,具有較高的治療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