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 CICU 山東 泰安 271000)
有創血壓監測在危重新生兒中的應用,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應新生兒的瞬間動脈血壓變化情況,同時可采集動脈血做血氣分析等檢驗[1]。有創血壓監測的應用不僅能夠避免頻繁采血給新生兒造成的痛苦,同時也顯著地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目前,對于危重新生兒實施有創血壓監測,首選的部位就是橈動脈。臨床研究指出,對于行橈動脈置管有創血壓監測的危重新生兒來說,同時配合實施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2-3]。鑒于此,以下就對危重新生兒實施橈動脈置管有創血壓監測的臨床護理方法及實施效果進行了研究。
從2018年3月—2019年7月期間在我院CICU治療的危重新生兒中選擇54例,以隨機原則分成兩組,包括觀察組(例數=27)和對照組(例數=27)。觀察組27例新生兒中,男14例,女13例;出生日齡在1h—28d,平均日齡為(12.5±6.2)d。對照組27例新生兒中,男15例,女12例;出生日齡在1h—25d,平均日齡為(10.8±5.9)d。兩組研究樣本的組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
兩組新生兒均行橈動脈置管有創血壓監測,期間對照組配合常規護理,觀察組配合針對性護理,針對性護理措施如下:①測壓系統維護:護理人員要每日都對監護儀器進行1次校準,檢查測壓系統是否通暢,確保其工作狀態良好。②血壓波形變化監測:在新生兒血壓監測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監護儀器上的血壓波形、壓力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的監測。一旦發現異常后,要先檢查管路是否通暢,然后再查看傳感器位置是否正確。如果是因為管道內有凝血而發生部分堵塞的情況引起的,則需抽出凝血塊,并加以疏通,但是千萬不可用力推,避免造成血栓栓塞現象。③并發癥護理:在新生兒行橈動脈置管有創血壓監測的過程中,要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首先要及時地更換留置針敷料、嚴格消毒,保持穿刺部位皮膚清潔,并確保測壓系統管路通暢;其次對于局部有血腫的新生兒,必要時可給予鎮靜劑;最后要血壓監測過程中,要嚴密關注新生兒的皮膚顏色、溫度變化情況,一旦出現異常必須要積極地告知主治醫師,并協助醫師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④保暖護理:護理人員要做好新生兒的保暖工作,保持新生兒所處環境的溫度在36℃以上[4]。
SPSS21.0軟件數據分析,其中的舒張壓值、收縮壓值等計量資料使用(±s)形式表示行t檢驗;而并發癥發生率值等計數資料則采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用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新生兒的血壓水平比較(mmHg)
觀察組新生兒的舒張壓和收縮壓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觀察組新生兒的血腫、堵管、栓塞、滲血、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22.2 2%),顯著低于對照組(59.26%),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針對性護理模式是在“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理念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兼具了整體化和個體性,在護理實踐過程中,立足于整體,關注患者的個體性,強化細節護理,從而達到有效改善患者療效的目的[5]。本次研究中通過將針對性護理應用到橈動脈置管有創血壓監測的危重新生兒的臨床護理中,促使患兒獲得了更加精細化的護理服務,從而使整個治療期間的臨床護理更具有針對性,使患兒獲得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行橈動脈置管有創血壓監測的危重新生兒配合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新生兒血壓控制效果,并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危重新生兒實施橈動脈置管有創血壓監測護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