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粉娣
(南京市江寧區中醫醫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慢性阻塞肺部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是臨床比較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COPD的主要臨床癥狀以咳嗽、咳痰為主,晨起癥狀加劇,夜間會轉為陣咳或者排痰[1]。針對老年患者身體的免疫機能下降,癥狀表現更加嚴重,在治療中的困難就更大。因此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康復速度,本文針對8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進行不同方式的護理,并對其進行研究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研究資料采集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之間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本次研究主。采用數字表分配方法,將80例研究主體平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0例。其中實驗組中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14例,最大年齡79歲,最小年齡58歲,平均年齡(68.5±3.6)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5±3.8)年;對照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25例,女性15例,最大年齡80歲,最小年齡59歲,平均年齡(69.5±3.6)歲;病程2.5-12年,平均病程(7.25±3.7)年。兩組研究主體的基本資料相差不明顯,P>0.05,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比較。
對照組給予傳統的常規護理方式;實驗組給予綜合護理、呼吸訓練結合有氧運動護理措施;
1.2.1 綜合護理:(1)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的年齡較大,因此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此病周期較長,因此患者的心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壓力和不良的心理狀態,如抑郁、焦慮以及煩躁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的心理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關心患者的衣食住行,讓老人不孤單,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促進疾病的康復。(2)營養支持:飲食方面指導患者以少吃多餐的原則為主,盡量每日保證高蛋白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保證體內的營養攝入,針對輕度或者重度營養不良的患者,適當的靜脈輸注白蛋白和脂肪乳劑等,營養不良癥狀改善后停用[2]。
1.2.2 呼吸訓練:(1)有效的咳嗽: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勻速緩慢的呼吸,調整呼吸節奏,在咳嗽的同時要用雙手按壓腹部上方,達到收縮腹肌的效果。(2)呼吸操: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呼吸方式,先用嘴大力呼吸,直至感覺肺部氣體全部排除體外。然后用鼻子自然吸氣,呼吸姿勢取報膝呼吸等方式。
1.2.3 有氧運動:依照患者的年齡制定相關的有氧運動,根據患者的自身病情做不同強度的運動方式,如爬樓梯、快走、慢走、簡單的健身操以及廣場舞等適量運動。運動中要量力而行,不可做劇烈的運動[3]。
對比兩組肺活量(VC)、初始1秒用力呼氣量(FEV1)、呼氣量與肺活量比值(FEV1/FVC)檢測結果。
本次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對關鍵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肺功能檢測結果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前者用卡方檢驗,后者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明顯以及統計學意義。
由表1可以看出,在肺功能檢測結果中實驗組與對照組數據比較,P<0.01,組間差異明顯,統計學意義成立。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研究主體的肺功能檢測結果(±s)

表1 對比兩組研究主體的肺功能檢測結果(±s)
組別 例數 VC(L) FEV1(L) FEV1/FVC(%)實驗組 40 337.63±22.1 2 2.2 1±0.20 1.61±0.19對照組 40 311.1 9±16.27 1.87±0.18 1.2 5±0.09 T - 6.0898 7.9917 10.8298 P - 0.0000 0.0000 0.0000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增長,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也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臨床醫學中[4],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控制和治療給予了更高的重視和關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長期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并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急性加重期會危機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臨床中有較高的病死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急性加重期會發生以短期內咳嗽、咳痰以及喘息加重,痰液增多等特點,痰液呈現膿性或者粘液膿性痰,并且會伴有發熱等急性加重癥狀[5]。也是現階段老年性人群的多發疾病。因此COPD疾病是目前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是全世界死亡率較高的疾病。因此在針對治療的同時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方式對老年患者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中顯示,實驗組經護理后的肺部功能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1,存在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給予科學的營養支持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且降低病死率,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