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景 胡可慧
(遂寧市中心醫院 四川 遂寧 629000)
近年來,冠心病在臨床中越來越常見,該病不但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及社會帶來很大負擔。有研究顯示,心肺康復訓練有助于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延緩疾病進展。為了探討冠心病患者的有效康復訓練手段,本院采取系統性心肺康復訓練對該類患者實施干預,本文對應用情況作一總結分析。
病例為2018年2月-2019年4月期間就診于本院的106例冠心病患者。均經臨床明確診斷,符合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1];排除急性發作期患者,并排除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嚴重認知障礙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均53例,對照組男34例,女19例,年齡57-78歲,平均(65.3±3.7)歲,病程2-14年,平均(5.1±1.2)年;觀察組男33例,女20例,年齡59-77歲,平均(65.8±3.5)歲,病程2-15年,平均(5.3±1.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兩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預、飲食指導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系統性心肺康復詢量:(1)運動訓練:結合患者身體狀況、病情制定運動方案,且康復科醫師和相關技術人員對患者全程指導訓練,遵循循序漸進、規律運動的原則進行,每次運動前熱身5min,以每次運動后微汗可耐受為標準,運動時最高心率60歲以下者要不超過130次/min,60歲及以上者不超過120次/min;運動時間上午10:00-11:00,下午16:00-18:00期間,每次運動持續20-30min,每周運動3-5次;運動方式可為建議器械或腳式功率自行車,每次訓練結束后進行緩慢倒踩腳踏車5分鐘,使肌肉充分放松,調整呼吸;連續運動訓練1個月;(2)呼吸訓練:①縮唇呼吸操:康復護士指導患者先進行慢走、擴胸、彎腰以及四肢活動,然后試試縮唇呼吸訓練,指導患者吸氣時將嘴唇緊閉,用鼻子深深吸氣,使得上腹部鼓起后屏氣1-2s,然后把口唇縮成吹口哨狀慢慢呼氣,盡可能是呼氣時間在10s以上,每次練習10-15min,每日訓練3-4次;②腹式呼吸操:患者取臥位、立位或坐位,采用吸鼓呼吸法,右手置于上腹部,保持胸部不動,吸氣時采用鼻深吸氣法,右手抬起,腹部充分鼓起,然后采用縮唇呼氣法,右手稍用力向胸背部方向對腹部進行按壓,使得腹部盡量回縮,盡量使呼氣時間為吸氣時間的2-3倍,初始時每次訓練5min,逐漸增加至每次訓練10-15min,每日訓練3-4次,連續訓練1個月。康復訓練期間如患者出現氣短、無力、胸悶等癥狀,則要停止呼吸訓練。
(1)心肺功能:干預后評估兩組患者的左室舒張內徑(LVEDD)、左房內徑(LAD)、及左室射血分數(LVEF),評價其心肺功能;(2)生活質量:干預后采用健康量表(SF-36)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2],量表包括軀體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總體健康、活力共8個維度,得分越高,說明其生活質量越好。
觀察組LVEDD、LAD 小于對照組,LVEF大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存在顯著性(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肺功能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心肺功能情況(±s)
組別 n LVEDD(mm) LAD(mm) LVEF(%)觀察組 53 52.4±3.5 38.1±3.2 54.1±3.4對照組 53 59.7±3.7 42.2±3.6 45.1±3.1 t 10.435 6.197 14.240 P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SF-36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存在顯著性(P<0.01),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
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較差,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心肺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提示對冠心病患者實施系統性心肺康復訓練對改善其心肺功能有益,與文獻報道結果基本一致[3]。研究中發現,規律合理的運動訓練有助于促進患者心肺部位的血液循環,并提高骨骼肌的運動適應性,同時適量運動可促進廁支血管血流、改善局部微環境,從而提升其心功能;呼吸訓練則有助于肺內氣體充分排除,使得肺泡通氣量大大增加,減少肺內殘氣,從而提高肺順應性,增強其換氣功能。研究中還發現,運動訓練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促使患者心態更加積極,這對改善機體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也有益,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SF-36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證實系統性心肺康復訓練不但對提高心肺功能有益,而且也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系統性心肺康復訓練應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復中,有助于促進患者心肺功能恢復,改善其生活質量,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