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燕
(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人民醫院 青海 黃南州 811299)
異位妊娠,又稱宮外孕,為臨床常見疾病,發病率高,表示受精卵、孕卵的著床發育出現異常的一種妊娠,以輸卵管著床為主。引發異位妊娠的因素有很多[1],如輸卵管炎癥、輸卵管手術、受精卵游走等,發病率較高,是造成早期孕婦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臨床在治療異位妊娠患者時多為手術治療,具有顯著治療效果,同時配合科學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文將以72例患者為對象,探究心理護理對急診異位妊娠患者圍術期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
以72例急診異位妊娠患者開展研究,開始時間為2018年1月,結束時間為2019年1月,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36例。參照組,年齡為24-36歲,平均年齡為(28.64±3.61)歲。研究組,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為(28.92±3.75)歲。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使用統計學軟件對比分析,P>0.05。
1.2.1 參照組
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行常規體檢、口頭健康教育、觀察體征變化等常規護理。
1.2.2 研究組
給予研究組優質護理:
術前,通過PPT、視頻等方式講述疾病有關知識,并向患者講述病情變化,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制作健康知識手冊向患者發放,其內容包括發病機制、治療效果與治療方法等,鞏固學習疾病知識,并引起患者及家屬的重視,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積極參與。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熟練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若存在負性情緒,需及時疏導;給予患者鼓勵、關愛、支持,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及時解答患者的疑慮,并幫助患者樹立治療自信心。
術后:詢問患者疑慮與主觀感受,關注情緒變化,同時加強患者的健康知識宣教,消除恐懼、不安等負性情緒。并通過同病房患者的支持與鼓勵,指導患者接受事實。
使用SF-36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隨后沒使用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評估,內容包括基礎技能、服務態度等,結果包含三個等級,分別為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
本研究應用采用SPSS20.0軟件開展數據分析,其中生活質量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表示),護理滿意度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n/n%表示),若差異呈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
如表1所示,研究組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與參照組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
表1 生活質量比較(±s)

表1 生活質量比較(±s)
?
如表2所示,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n%)
在受精卵的著床過程中,在宮腔外著床,被稱為共外援,應當及時給予有效治療,預防大出血[2]。對于宮外孕的治療,包含藥物治療方式、手術治療方式,在手術治療中,腹腔鏡手術應用廣泛,效果顯著,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出血少等優點。然而,盡管腹腔鏡手術優點較多,但若患者持續焦躁、抑郁等,在術中極易產生應激反應,且不配合治療的心理狀態,不利于手術順利進行,由此可見心理護理是必要的。心理護理具有科學性、規范性與全面性等特點,結合患者一般情況、身體狀況、疾病特點,以及圍術期特點,實施心理護理,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負性情緒[3],指導患者保持積極樂觀心理狀態,促進疾病的治療,改善預后。本次研究中,對急診異位妊娠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貫穿于術前、術中與術后,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指導患者保持樂觀、積極、陽光的態度面對治療,使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均能夠得到醫護人員的支持與鼓勵[4],進而促進康復,改善生活質量。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明顯更優,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證實了心理護理能夠消除患者恐懼、抑郁、不安、焦躁等負性情緒,并提升生活質量。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
綜上,心理護理應用于急診異位妊娠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提高護理滿意度,護理效果顯著,可廣泛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