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嘉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望江鎮衛生院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0)
自我效能是指患者對某種疾病的自我認知和管理能力,且對特定行為執行力度及達到某種預期效果的自信心,能夠對患者健康行為進行準確預測,進而加以干預,以此不斷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選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43例支氣管擴張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自我效能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影響因素,報道內容如下。
抽取43例支氣管擴張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選患者符合診療操作標準[1],且患者本人意識清晰,能夠做好診療配合工作。納入標準:(1)符合診治標準;(2)無其他高危因素;(3)無凝血機制障礙。本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31例,年齡20-74歲,平均年齡(52.23±4.47)歲。研究內容符合倫理標準,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障礙者;(2)合并全身性重癥感染癥狀者;(3)就診資料不全者。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分析本組患者自我效能現狀,所有調查項目由本院專業人員完成,上崗前經由統一培訓,調查時間為出院前。所有問卷保證當場發放和當場回收。針對獨立完成調查問卷填寫有困難的患者,專業人員逐條進行閱讀,必要時做出適當解釋,患者或家屬回答后,專業人員代填代寫。本組43例患者均順利完成問卷調查,填寫內容可用,問卷回收率達到100%。
對本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進行分析,自我效能量表選用美國斯坦福大學提供的《自我效能量表》[2],并采用其評分標準,α系數:0.96;結構效度:0.85;重測信度:0.88。該量表專門為慢性疾病患者設計,共包括6個條目,每項測量分數范圍均為1-10分,1分表示無一點自信,10分表示高度自信,分數越高說明自我效能越佳。
本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為(5.46±1.5 0)分,癥狀管理維度得分為(5.71±1.81)分,疾病共性管理維度得分為(5.23±1.66)分。
以本組患者人口學因素作為自變量,患者自我效能評分作為因變量,開展單因素分析和檢驗,結果發現性別、吸煙、是否是首次確診與本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存在密切關聯(P<0.05),見表1。

表1 本組患者自我效能影響因素分析
將上述指標納入到多因素分析中,結果表明嗎,一直吸煙、非首次確診是支氣管擴張患者自我效能的獨立危險因素,之間呈正相關(P<0.05),見表2。

表2 自我效能多因素分析結果
有文獻[3]研究發現,一般情況下,患者自我效能評分超過7分時,完成醫護人員任務或獨立行為的可能性將明顯增加,但是本研究所得結果顯示,支氣管擴張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普遍在5分左右,低于文獻報道內容。臨床實踐經驗顯示,對支氣管擴張的重視程度不如慢阻肺及支氣管哮喘,與患者自我效能低有一定關聯。這種現象也提示臨床,為支氣管擴張患者提供診療工作時,需要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行分析,并采取一定措施加以指導。
本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吸煙、是否是首次確診與本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存在密切關聯(P<0.05),患者自我效能與吸煙、非首次確診呈正相關。研究發現[4],女性患者更加注重健康狀況,且自我管理執行情況優于男性患者。而從不吸煙的人自律性比較高,健康管理意識強,自我效能水平明顯高于偶爾吸煙和一直吸煙者。非首次確診患者自我效能評分低于首次確診患者的主要原因在于,非首次確診病情的患者病程比較長,患者對疾病的關注度隨著時間延長而隨之降低。
綜上所述,對于長期吸煙、男性患者及病程長的支氣管擴張患者,臨床應加強自我管理宣導,從而強化患者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