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瑜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湖南 長沙 410000)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寺⌒园籽〖毎驗樵鲋呈Э亍⒎只系K、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并浸潤其他非造血組織和器官,同時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加之在化療當中出現的毒副反應,侵入性的診療操作等致使患兒不愿意配合,容易哭鬧,甚至恐懼住院、抗拒治療,導致患兒心理狀態差,降低了患兒的生存質量。在本次研究當中也針對白血病患兒采用繪畫藝術干預的方式,對比接受此種方式患兒在干預前后的依從性以及滿意度方面的效果,相關研究內容如下:
納入對象50例白血病患兒,納入時間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所有納入研究范圍內的患兒均接受藝術治療方式,男女分別為26例與24例;年齡在3歲至9歲間,平均為(5.08±1.03)歲,體重介于13kg至25kg之間,病程為2至6個月。
所有患兒的繪畫藝術治療方法如下:
(1)選擇一支專業的心理治療師團隊,團隊當中的教師包含美術老師與心理咨詢老師,所有的隊員都需要取得相關的資格證書,且都接受相關課程培訓[1]。邀請本院心理老師開展現場培訓和指導。
(2)治療對象。和兒童監護人簽訂知情同意書。按照這些白血病患兒的心理疾病程度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再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3)所有患兒每次干預的時間為90分鐘,兩天1次,干預的時間需要持續2周。干預課程包含場景、涂鴉、繪畫以及團體共同繪畫等。
(4)每次繪畫治療課程環節為:第一,先準備繪畫材料,讓孩子們熟悉這些材料。第二,明確繪畫任務,誘導孩子們開展繪畫創作,教師不要對患兒的創作作品進行評價[2]。第三,和患兒一起開展協作繪畫,但不對孩子的創作意圖進行干預。第四,對作品的回顧,觸及到患兒的心理困惑,讓孩子們可以講解自己的心理困惑。第五,通過對患兒的作品進行解讀,明確患兒的心理困惑,然后由心理教師給予相應的輔導。
(1)所有納入研究的白血病患兒均需要接受心理健康診斷測驗表(MHT)信效度較高。包含100道選擇題,日本鈴木清編制,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周步成等修訂,制定中國常模,由學習焦慮、對人焦慮、恐怖傾向、沖動傾向、過敏傾向、孤獨傾向、身體癥狀、自責傾向八個內容量表與1個效度量表,需要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測驗。分數越高代表患兒的心理越不健康。另外采用護理滿意度來調查繪畫藝術的應用效果。(2)滿意度評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對干預的滿意度越高。(3)比較年齡與性別對于藝術治療的影響結果。
本研究采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1.0.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值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表1為治療前后患兒心理健康評分,干預前心理健康診斷測試的各項指標差異不大,而干預后各項指標差異較大,差異均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項癥狀之間的評分差異不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心理健康評分
表2為干預后患兒對于干預滿意度的調查結果。從表格當中的數據可以發現,干預后患兒對于評價的滿意度評分更高一些,而且明顯高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滿意度結果
表3為患者年齡、性別對于藝術治療的影響結果,研究發現年齡越大的患兒較年齡較小患兒的心理檢測總評分更高,男生較女生評分更高。

表3 藝術治療效果影響因素
白血病的治療當中化療是主要的方法。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以及胃腸道反應等。這使得患兒的痛苦增加,也會讓他們對疾病的治療產生一種恐慌的心理,從而不愿意配合,這些都會影響到預后效果。因此需要針對患兒的情況給予患兒相應的護理干預。傳統的護理干預當中會在患兒入院之后關注他們的飲食、生活習慣、運動以及所處的治療環境,預防并發癥等。希望為他們營造良好的治療環境,盡可能幫助患兒降低身心痛苦,使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得到提高,便于開展各項護理操作。
但是除了在身體上的干預外,還應當采用一些非治療措施來干預,幫助緩解患兒的心理健康問題。由于白血病的治療過程復雜且所需的時間很長,長時間的治療會讓患兒的心理產生不良變化。影響到他們參與治療疾病的積極性。藝術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不受到語言、地點環境、年齡以及認知能力和疾病等方面的限制,治療實施簡單,可以避免個體阻抗,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繪畫藝術治療作為視覺語言,可以幫助傳遞內在、潛意識層面的信息,讓患者具有更強的隱秘性,而且防御機制比較低,人們可以表達極強的隱秘性,將自己內心深層次的動機、沖突、價值觀和愿望投射到作品當中,還可以將被壓抑的經驗盡快釋放出來。引導患兒進行自我傾訴、審視以及接納,從而實現自我提升[3]。心理健康診斷測量的最終結果也表明這些白血病患兒在接受繪畫干預之后其心理評分明顯降低,表明其心理狀況得到改善,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就筆者自身認為,繪畫活動屬于主觀性十分明顯的活動,通過構圖、選材等可以提升患兒的控制感,讓繪畫者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也實現了對自身的一種全新的改變。
本次研究將納入的所有研究對象都采用藝術治療的方法接受干預,比較治療前后患者的心理評分變化和對干預的滿意度情況,結果發現在采用藝術治療干預之后患者的心理評分明顯降低,與治療前相比存在明顯差異。而且年齡較大的患兒,男患兒的改善情況更加顯著一些。
綜上所述,作為非藥物治療方式,繪畫治療旨在讓患兒在參與到繪畫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自控能力和主觀能動性,促進其心理健康,提高了患兒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