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羅江縣白馬關鎮萬佛村的貴妃棗遠近聞名,也給萬佛村帶來了很大變化。靠著貴妃棗,如今的萬佛村變美了,萬佛村民更富了。他們采用“村民+集體資產公司+平臺運營公司”模式,集體收入一年躍上一個新臺階:2018年,萬佛村級集體經濟收入31.13萬元,占全鎮集體經濟總收入的20%;2019年,萬佛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將突破50萬元大關。帶來這些變化的人是村支部書記金利瓊。
放棄高薪,只為村民信任無價
在村民眼中,金利瓊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開農家樂餐館,味道地道,生意紅火;當保險公司業務員,業績更是風生水起。
保險公司300多個業務員,金利瓊的業績從來沒掉出過前20名,收入最高的一個月,光提成就有兩萬多元。金利瓊從事保險業務那兩年,是個人收入的“黃金歲月”。2011年,全村人高票將金利瓊選為村委會主任,6年后她又擔任了萬佛村黨總支書記。一邊是豐厚誘人的高薪,一邊是父老鄉親的期待,金利瓊幾番權衡后還是選擇了后者。
萬佛村毗鄰千年古寺萬佛寺。相傳當年馬嵬坡兵變時,死去的是一位宮女,真正的楊玉環巧妝打扮混入逃難人群,在萬佛寺旁邊的余家庵隱居多年。后來,當地盛產的棗子遂被人們喚作“貴妃棗”。
盡管貴妃棗遠近聞名,但每到收獲季節,當地棗農急于出手,往往壓價銷售。就算是豐收年景也未必賣得起好價錢。村民價格上吃了虧,總想法子撈回來,于是以次品充好棗、買外地棗充貴妃棗、用半生棗冒充熟棗等手段五花八門,弄得水果商叫苦不迭。惡性競爭行不通,長此下去會砸了萬佛村的金字招牌。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金利瓊頭一把火燒向了賣棗亂相。她和村“兩委”一班人商量后,通過棗子專業合作社規范棗子等級標準、統一包裝定價,很快遏制了相互殺價的現象,保證了村民的收益。專業合作社制定統一標準后,好棗賣得起好價,客商也買得放心,大伙兒都省心。有的村民種了4畝貴妃棗,這幾年收成年年高,2018年就賣了8萬多元。
多元經營,共同致富
規范產品銷售只是第一步,走多元化發展之路才能在每個環節都不白忙活,更不至于因產業單一而在一顆樹上吊死。初戰告捷后,金利瓊和村“兩委”進行了一系列謀劃。
為滿足消費者生態健康需求,村委積極引導種植專業合作社緊緊圍繞有機、綠色這一市場需求,邀請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從冬管、春管到掛果全過程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種植,確保棗子品質優良。
萬佛村一直以來以水果種植業為主。通過市場調研后,金利瓊發現小龍蝦個頭大、肉質好、收益高、供不應求,深受消費者的青睞,而且村里的水塘環境也適合養殖小龍蝦。于是,金利瓊聯合返鄉村民廖衍林等人投資30多萬元養殖生態清水小龍蝦,填補了當地的產業空白。
萬佛村盛產李子、梨、棗子,開花結果時處處都是好風景,因此萬佛村就成立了旅游專業合作社,與成都、德陽的旅行社開展合作。目前,已建立起生態農產品采摘線路2條、農業產業園8個。到了收獲季節,一車車客人涌入萬佛村,坡上坡下都是人,熱鬧得像正月趕廟會。2018年,成都旅行社組織了兩萬多名客人去萬佛村參加摘棗活動,棗子價格提高了一倍,棗農戶均收益達到了7萬元。
因地制宜,向精深加工要效益
自2016年以來,萬佛村在白馬關鎮的8個村(社區)中,連續三年綜合考核第一,金利瓊卻處處看到不足:賞花摘果的游客日益增多,村里卻沒有提供食宿的農家樂;客人體驗之余想買點禮物,村里卻拿不出像樣的土特產;優質棗賣出了好價錢,殘次棗卻無處消化……
圍繞支柱產業搞發展是好路子,但不能老是停留在初級階段粗放經營水平,還得拉長產業鏈,向精深加工要效益。金利瓊和同事又開動了腦筋,尋求上級支持,問計專家能人,一項項大手筆次第展開……
全村每年出產1500噸貴妃棗,次等品有300噸左右。金利瓊多方努力與略坪烤酒廠達成合作生產棗子酒的協議,目前已試驗成功,準備通過食品檢驗后正式注冊商標。
厚重的佛教文化,楊貴妃與唐玄宗的凄美傳奇愛情故事,是萬佛村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也是金利瓊找準的民俗旅游突破點。從2018年7月開始,該村在萬佛寺山腳下的萬佛村五組著力打造民俗村,目前已完成統一風貌規劃43戶,拆除各類彩鋼棚兩萬余平方米,建設了民俗村、萬佛廣場等一批功能業態景點,以禪文化為主題內容的民宿村落初見規模。
萬佛村通過“村組搭臺子、村民出房子、市民湊份子、公司找路子、大伙掙票子”的模式使村民閑置資產變成資本,更好地強村富民。村民把老房交給村集體公司搞民宿經營,每年不但有租金,將來還能按收益分紅利。
(四川 ? 李輝 ? 李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