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個體品質差異產生學生不同的學習效果差異,因此老師研究、重視學生的個體品質差異有利于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品質差異;英語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陳應彬,湖北省荊州市江陵中學。
英語教學研究的重點也逐漸從語言本體、教材與教法研究轉向學生主體研究,學生個體品質差異研究逐步成為英語學習研究的主線之一,學生的個體學習品質對學習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學生個體學習品質包括年齡、性格、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和認知風格等因素。
一、年齡與英語教學
年齡是影響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學習英語能力的發展是受大腦和生理基礎影響的。在青春期到來之前,也就是在10至12歲之前,大腦可塑性強,學習英語的潛力很大,學生能夠輕松掌握和學習語言知識。青春期到來之后,生理機能各個方面已基本發育成熟,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記憶力就會逐漸下降,英語學習也就越來越難。所以,學生要利用英語學習的最佳時期學習英語,掌握英語。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在英語習得方面占有很大的優勢,可塑性很強,所以我國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開設英語課程是有科學依據的,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最佳時期激發學生的語言潛能和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學習英語、掌握英語。
二、學習能力與英語教學
英語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所具有的天生能力,這種能力因人而異,它與學生的智力總體水平有關。John Carroll指出,英語學習能力包括(1)對英語的編碼和解碼能力,能夠靈活地對輸入語言進行處理和運用的能力;(2)對英語語法正確性的認知能力,能夠通過語言和語法規則正確地理解語言材料的能力;(3)對英語材料的歸納總結能力,能夠熟練地組織語言材料的能力,并且掌握其主旨思想;(4)對英語的聯想記憶能力,能夠通過對已學知識融會貫通、吸收、同化并且理解所學新內容的能力。學生這四個方面的能力在英語學習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具備這些能力,但由于不同的學生個體學習品質存在差異,有些某項能力處于優勢,而有些某項能力處于劣勢,比如學生若有更強的英語編碼解碼能力,那么英語表達能力和聽力能力就容易獲得。學生在歸納英語學習能力方面是強項,那么英語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就是其優勢;若學生缺乏語法認知性和敏感性,那么學習英語語法或組詞造句的能力就相對欠缺。
三、認知風格與英語教學
認知風格生動而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個體學習者的傾向,不同的學習個體有不同的認知風格。認知風格不存在“好”與“壞”的區分,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學習和認知方式,也有自己學習方式的長處和局限性,重要在于如何揚長避短。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測驗了解學生的認知風格,可以補充能力測驗和能力傾向檢驗所提供的有關學生認知結構的信息。教師清楚學生在完成各種學習任務過程中所采取的典型思維方式,就可以正確引導學生采取和學習任務相一致的認知風格。同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習者不同的學習任務、不同的學習環境,注意發揮其特長,并能相應地對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認知風格加以引導,以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四、性格與英語教學
心理學家認為認知沖動型學生憑直覺來獲取信息,易快速得出結論而較少注意準確性;認知審慎型的學生獲取信息時具有系統性,處理問題時謹慎,且在尋求答案時,特別關注準確性。沖動型的認知方式有利于英語應用的流暢性,而審慎型認知方式能促進英語應用的準確性。
對于認知沖動型學生的積極性應當多鼓勵發揮他們思維敏捷的優勢,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針對他們粗心的缺陷,可以適當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他們去感悟因粗心帶來的遺憾,去有意識地糾偏。而對認知審慎型的學生要因勢利導,教學節奏可適當放慢,以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盡量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老師講授要語言流暢,邏輯性要強。
五、學習動機與英語教學
內在動機指學習者內在興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內部原因引起的動機,是內在因素,分為三類:(1)知識性內部動機,只為了探索新知識提高知識水平。(2)成就型內部動機,只為了完成某一任務或目標。(3)刺激性內部動機,只為了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刺激,如興奮或愉悅。
外在動機指由外在的獎罰或害怕考試不及格等活動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動機, 是外在因素, 分為三類:(1)外律,它是內化程度最低的動機類型,完全由外部因素決定。如果外因消失,它也不復存在。(2)內攝自律,指由于某種外部壓力,個體采取行動并把壓力轉化為內需,強迫自身執行,如受到自尊的影響而努力學習。(3)認同自律,它的內在程度最高,指為了達到個人有價值的目標, 學習者把其內化為自我目標并采取相應行動, 如學生感到閱讀的重要性而有計劃地堅持練習。老師要引導、鼓勵、幫助學生培養和發展內在動機,使他們把社會和學校的客觀要求變成自己的學習動機, 使內在和外在動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六、結語
英語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習者個體差異的各個不同因素,并結合不同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和特點采取個性化教學,這對學習者的二語習得具有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也對外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范琳.認知風格差異與外語的因材施教[J].外語教學,2002(3):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