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業兵
[摘 要]自從十八世紀以來,世界在經歷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之后,無論是生產力還是科技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各個國家也相繼跨入工業化時代,我國也不例外。但是在此過程中由工業革命帶來的諸多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為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在此背景下,生態問題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綠色發展戰略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近年來我們倡導和貫徹五大發展新理念,這不僅體現了我黨發展方式的重大轉變,而且有力推動了我國綠色發展戰略得以有效實施。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綠色發展戰略;生態觀
[中圖分類號]X22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主席曾經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然而不少人和地區對于綠色發展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阻礙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此情況下,國家逐漸加大了綠色發展宣傳和實施的力度,以期推動我國在綠色發展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有關生態觀的論述,對于我國綠色發展戰略的確立和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相關論述
1.1 人與自然是辯證統一的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來看,人類社會是自然界不斷演進和發展的產物。因此作為人類,自身既具備自然屬性又具備社會屬性。人類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有理性的一面又有盲目的一面。就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而言,人作為實踐主體,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依附于自然,還要合理利用自然,這就要求人在與自然進行物質交換活動時,必須尊重大自然的發展規律,不能肆意妄為,否則便違反了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辯證法。
1.2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和諧共生關系。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當人類為自身利益進行無節制的活動時破壞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時,無論人類社會取得了怎樣的進步與發展,最終必然遭到自然的報復。因此人類在發展過程中,要與自然保持一種微妙的動態平衡。只有這樣,人類社會才能夠長久健康地發展。
1.3 人與自然聯系的紐帶是實踐
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們的看法大相徑庭。例如,宿命論認為人與自然在發展過程中,人類在自然面前是十分消極被動的;而主觀唯心主義則不顧客觀條件盲目地擴大了人類的能力。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活動作為人與自然之間的紐帶,把兩者緊密聯系起來。此外,實踐活動還具有直接實現性,它能夠對人類的認知水平進行全面的檢驗。所謂實踐,首先要能夠生產出滿足人類活動的基本物質資料,在此基礎上人類才能從事其他活動。由此可見,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實踐過程中,人類將自然變成了豐富的物資寶藏,換句話說,人類與自然相互統一的基礎是實踐。
2 基于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綠色發展戰略路徑
2.1 培育綠色發展的潛在動能
2.1.1 挖掘我國實施綠色發展的潛力
在挖掘我國實施綠色發展潛力的過程中,主要包含地理因素與新能源產業的升級改造兩個方面。我國幅員遼闊,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地理資源,因此資源存儲總量大是我國可以長久實施綠色發展戰略的重要優勢。我國地理跨度大,江河湖海縱橫,海岸線延綿,蘊含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太陽能和水能資源以及動植物資源等。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太陽能資源與水能資源總量分別位于世界第一和第二。同時,國家要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應該積極利用綠色清潔能源,尤其是太陽能與水能,應該加強對清潔能源的研究,以便減少對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開采利用,為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獲得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打下基礎。
新能源產業的升級改造是當前我國實施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當前,新能源、生物醫藥以及新材料是世界各國發展過程中重點關注并加以突破的領域。我國在諸多新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正在逐漸縮小。例如在新能源領域,我國正在形成大規模的完整產業體系,并且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和市場前景,相較于國外先進國家,我國新能源技術更具成本優勢。除此之外,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實現綠色發展。
2.1.2 優化我國綠色發展戰略的關鍵領域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業經濟與工業經濟是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因此,要實現綠色發展,農村與城市是重中之重。
首先在農業方面,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高速發展,但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人才匱乏、資源短缺和環境制約等問題。此外,農業發展方式亟待變革。基于此,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是解決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困境的可靠選擇。在此過程中,我們應該在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同時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業生產效益;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將重點放在改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提高和普及農業科技和合理利用農業資源等方面,確保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增長。
在實施城市綠色發展的過程中,重點應該放在城市轉型方面。當前我國城市普遍面臨人口膨脹、交通擁堵情況。因此,我們應該促使城市向規模適度和低碳方向轉型。在推進城市綠色發展時,應該積極發展中小城鎮,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實施綠色高效發展和集約發展。
2.2 加強綠色發展的頂層設計
2.2.1 制定適合綠色發展的能源新政策
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的基礎上進行能源體制改革,確保市場在能源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同時,要充分發揮政府對能源的宏觀調控作用。要對能源價格進行合理調整,其中涉及到電力、天然氣以及石油等領域,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價格競爭機制。要進一步完善有關能源的法律法規,確保能源管理、生產和銷售有章可循。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和完善能源戰略監管體系,提升監管效率,維護能源市場的正常秩序,為能源產業實現綠色發展奠定基礎。
2.2.2 打造適合綠色發展的國土空間新布局
實現綠色發展,政府部門應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不同區域的人口數量、資源承載量等因素,進一步完善國家主體功能區,形成國土空間新布局。過去我們對生態脆弱的生態功能區,劃定紅線,限制和禁止開發,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忽略了經濟發達地區的生態保護,導致這些地區過度開發。比如,當前我國環境承載壓力較大的珠三角與長三角等地區,人口密度大,經濟活動頻繁,生態環境變得十分脆弱。因此,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已經頒布的國家主體功能區和產業布局指南并進一步加以完善。地方政府應根據自身實際制定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發展規劃,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在實施綠色發展戰略中,我們還應該尊重人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聲音,保證決策的民主性與科學化。
最后,實施綠色發展,關鍵在人。要通過教育和宣傳,培育生態公民。只有我們的人民具備了綠色發展的理念和能力,綠色發展才有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要按照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指導我國實現綠色發展,首先需要培育我國綠色發展的潛在動能,在此過程中,需要對我國綠色發展潛力進行挖掘。其次要進一步優化我國綠色發展戰略的關鍵領域。此外,還要形成綠色發展的頂層設計,在國家層面需要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發展能源新政策,對國土空間進行新布局,培育生態公民。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實現綠色發展提供新動力和持久保障。
[參考文獻]
[1] 譚勁松,姚菲菲,吳霽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的習近平綠色發展思想研究[J].觀察與思考,2018(05).
[2] 蓋軍靜.三明市綠色發展策略探析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視角[J].莆田學院學報,2018(04).
[3] 劉維蘭,趙博.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視域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7(03).
[4] 楊莉,劉繼漢.馬克思生態觀對我國綠色發展理念的啟迪[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
[5] 李國俊,陳夢曦.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的理論創新[J].學術交流,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