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陳威
[摘 要]隨著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秋提出“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浙江茶葉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通過對浙江茶葉出口現狀的分析,討論了浙江茶葉在出口方面一直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從而為浙江茶葉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賦予新動能。
[關鍵詞]一帶一路;浙江茶葉;出口貿易
[中圖分類號]F426.82 [文獻標識碼]A
1 “一帶一路”背景下浙江茶葉出口的現狀
“一帶一路”朋友圈遍布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涉及65個國家,總人口超過44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茶葉生產地和消費地。根據浙江省茶葉業務主管部門的統計數據,2018年,浙江省茶葉出口總量及出口金額分別約為16.85萬噸和5.2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39%和5.81%。2012年,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浙江省茶葉出口總量約為15.53萬噸,出口金額約為4.76億美元。經過六年的政策實施,出口總量和出口總額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2 “一帶一路”背景下浙江茶葉出口存在的問題
2.1 生產成本提高,勞動者素質低
茶葉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勞動力。而勞動力成本上升是浙江省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日益凸顯的問題。茶葉的采摘期有限,在合適的溫度條件下,芽頭迅猛茁壯,就需要在短期內招募大量的采茶工進行采摘,不然嫩茶葉就會很快變老。在2010年,采茶工的工資還只有40元每天,到現在2019年,已漲到150每天。從三五十元到上百元,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短期內大量勞力的需要,年輕人不愿干、老年人沒事閑著干的態度,以及一些名優茶仍需要人工采摘的現狀等,導致勞動力成本只增不減。另外,浙江省茶葉出口企業為達到發達國家對茶葉進口的越來越苛刻的農藥殘留標準,應對綠色壁壘,增加對高科技精密儀器的購入,在加工、包裝、倉儲、運輸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資金,大大提高了生產成本。同時,以農戶散種為主的浙江茶葉生產招收的勞力多是周邊老年人和來自安徽、貴州等地的外地工人,這批非熟練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茶葉品質的降低,削弱了國際競爭力。
2.2 品牌建設薄弱,出口缺乏名牌
中國茶葉是世界一絕,但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世界著名的茶葉品牌。英國有川寧、立頓,美國有Tazo、共和國茶,斯里蘭卡有錫蘭紅茶八大品牌,可中國呢?浙江作為中國最大的產茶省份之一,有西湖龍井、大佛龍井、開化龍頂茶、安吉白茶、武陽春雨等,但我們要知道,地區載體不等同于品牌載體。全省名茶品牌多而散、執牛耳企業少、品牌建設投入不夠積極等問題,限制了浙江茶葉品牌的建設。由于沒有國際知名品牌的加持,浙江茶葉在出口價格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壓制,我們的茶葉在俄羅斯的賣價比印度茶和斯里蘭卡茶都要低。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背景下,如何抓住更為流暢的交易的機遇與應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挑戰,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重點問題。
2.3 綠色壁壘阻礙,制約茶葉出口
為追求綠色消費和削弱其他國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日本、歐盟、美國這些主要茶葉進口國制定了越來越嚴苛的農殘標準。歐盟作為國際上公認的安全與健康要求最高的組織,自2000年7月1日起,對于茶葉正式實施新的農殘限量標準后,便幾乎每年都要加以修訂。2019年1月1日起,歐盟正式禁止了含有化學活性物質的320種農藥在境內銷售,這涉及了我國正在生產、銷售及使用的62個品種的農藥,包括殺蟲殺螨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意味著,使用過這些農藥的茶葉都有可能被退回、銷毀。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這不光關乎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保護主義,與我們自身生產技術水平有限和我省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也大有關系。
2.4 研發力度不足,深加工待挖掘
茶葉的深加工是對初級產品更高的應用程度,通過對原茶的進一步加工,如制成速溶茶產品、濃縮茶汁、茶色素、袋泡茶產品和萃取茶多酚,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茶葉的附加值,延伸高端產業鏈,以擴大收益值。要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而歐美本身是不種茶的。浙江的茶產品也主要以中低端產品和茶原料為主,而歐美則更加注重茶葉的深加工和創新研發。目前,浙江的茶多酚工廠數目少、規模小,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寥寥無幾,與國外生產技術仍有較大差距。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像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印度這樣的產茶大國也越來越重視對茶產品的深加工,浙江茶產業也不能落后。
3 “一帶一路”背景下浙江茶葉出口的對策分析
3.1 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實行市場多元化戰略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為浙江茶葉出口貿易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不光是世界主要的茶葉消費區,也是全球重要的茶葉生產區。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80%以上的茶葉都產自于“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浙江茶產業要抓住機遇,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浙江省政府應與沿線地區各部門加強互聯互通,打造流通便捷經貿平臺,采取更加開放的對外經貿政策,引導茶企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各茶企、茶商要實現自身的市場多元化戰略發展,根據各大市場不同的茶文化、消費者的飲茶需求與偏好、紅綠茶消費結構,進行精準定位。這是浙茶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的一步,也是積極應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一步。
3.2 加強茶葉品牌建設,注重深加工
目前,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的浙江茶葉品牌有“駱駝”品牌、“綠劍”品牌、徑山茶、新昌大佛龍井等,但想要成為世界茶葉知名品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政府層面上,浙江省政府應當規范茶葉市場秩序,打擊一批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茶產品,為茶行業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氛圍;同時,對龍頭企業給予優惠政策,為其實施品牌戰略助力。在茶企、茶商的層面上,企業、商人應當取締惡性競爭的行為,避免同質化競爭,給外商帶來可以壓價的有利可圖行為的機會;應當避免包裝的五花八門、商標的亂用,要對自己的品牌有準確的定位;應當延長產業鏈,注重深加工,在品牌建設的基礎上,打響一系列茶產品,實現收益最大化。
3.3 提升產品品質,跨越綠色壁壘
不可否認,發達國家不斷提高的農藥殘留檢測標準對浙江茶葉出口產生了極大的阻礙。對此,我省必須要有勇氣與決心,積極地應對綠色壁壘。浙江省政府需要制定與國際接軌的地方標準,避免茶葉出口出現符合地方標準而不符合國際市場標準的尷尬局面;浙江省茶葉協會應隨時掌握國際市場信息變更動態,及時地將最新數據傳遞給各相關部門,以便各有關部門的快速調整;各大茶企要淘汰使用超過相關含量標準的農藥,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質量檢測系統,并且積極建設有機茶基地,從而進一步保障茶產品的安全與質量。
3.4 搭載跨境電商平臺,提升出口發展
近年來,跨境電商一直都是一個熱點詞匯,其日益成為貿易領域的一個重要平臺。浙江省茶行和茶企必須快速轉變傳統的貿易監管體制和發展模式。省政府要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在政策上鼓勵茶企與電商企業的合作,幫助企業盡快搭載跨境電商平臺。浙江茶行業應規范平臺秩序,建立一套誠信體系,對傳遞虛假信息的商家進行懲戒;另外,有計劃地培育一批電商人才,幫助企業了解與熟悉速賣通、亞馬遜、eBay等第三方平臺。浙江茶葉企業應做好線上和線下的資源整合,借用電商平臺來打破原有市場體系的桎梏,進行多渠道銷售,同時吸納專業電商人才,并通過公司內部培訓來提升人才質量。
4 結語
綜上所述,浙江茶葉對外貿易發展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勢頭。“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浙江茶葉出口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浙江省政府、茶行業、茶商、茶企應開展和推進有關舉措,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規避風險,提升優勢,促進浙江茶葉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平萍.“一帶一路”框架下浙江省茶葉出口國際競爭力分析[J].農業考古,2017(05).
[2] 林夢星,陳富橋,姜愛芹,姜仁華.促進浙江茶葉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及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7(06).
[3] 鐘宇宏,夏悅.浙江省茶葉對外貿易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