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映月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農業面臨著質量和安全問題。因為技術和科技越來越進步,農業種植的技術也加入了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將一系列的農業研究成果運用在農產品的種植上是當前農產品種植的主要方式。正是因為新科技的融入,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帶來一定的困擾,本文將重點分析如何解決目前存在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現狀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農產品在我國的地位還是至關重要的,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出口大國,自然避免不了對農產品的栽培繁殖以及相關技術的培養。作為農產品的供應商要秉著一顆以保證質量和產量為前提的初心,加強對農產品安全檢測體系建設,這樣能夠減少很多劣質產品的輸出,不僅能夠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提供優質產品,更好地為大眾和社會服務。
1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現狀
1.1 檢測體系已初步建立
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技術也隨之發展起來。根據以往的史料結果研究表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技術發展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也就是20世紀末,在經過后人的不斷完善和補充之后,直至現在的21世紀已經具備一整套的完整體系以及相關的內容規定。在這十余年間共建立國家級質檢部門13個,省級質檢部門480余個,部級質檢部門179個,檢測站1200多個。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國家和省部級對食品的質量安全檢測還是給予充分的關注度和重視度,繼續在接下來的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規劃當中提出要加大質檢部門的投入;無論是財政方面給予資金支持,還是在相關的質檢設備和質檢人員的配備上,都給予一流的配置和先進科學化的手段,以此來確保食品質檢部門的正常工作順利開展。加大3億資金的投入,分別在各省、市、縣級別的質檢部門配備精密儀器4000余臺,并追加建立三甲級質檢部門78家,加大對食品質量的雙重檢測和雙重檢驗,以確保食品不會出現變質的情況仍在出售的現象。
1.2 實驗室儀器設備規格及環境條件立足較高
其二現狀是實驗室儀器設備規格及環境條件設備的要求比一般的實驗室儀器設備的要求相對來說要高出20%以保證農產品質檢機構80%經過“雙認證”。食品質檢主要就是針對農產品進行質檢檢測,農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會噴灑大量的農藥,其中的有害物質直接危害人體的身體健康。引進高規格、國際先進一流的農業質檢設備是為了滿足實驗室的工作需要,主要是對農副產品、農業相關的投入品和農業生態環境檢測,一方面是要滿足行業的檢測水準,另一方面是為了不斷提高農業科研人員的專業水準,提高農業成果研究的效率,促進農業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實現農業強國的戰略農業目標。高精密度儀器設備能夠檢測出普通機器檢測不出來的相關性能以及參數,尤其是對色譜類儀器的引進,能將檢測精度精確到農產品的色層分析上,足以說明其水準之高。還有對農業微生物、有毒物質以及農藥殘留占比都能在高精密儀器設備下清晰展現出來,有效保證了檢測效果和精度。
1.3 各級質檢機構檢測能力大幅提升
根據國家的財政資金支持和相關技術人員的支持,并在財政支持的基礎下加大精密儀器設備的引進,這一系列的重大舉措都能提高各級質檢機構的檢測能力,將質檢機構的整體檢測環境提升上去,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精密性和準確性。根據十一五期間的省級檢測產品來看,將檢測產品以及相關的性能參數增加到300個以上,檢測靈敏度從0.1mg/kg提高至0.005mg/kg,年均樣品處理量增加3000個以上。這樣明顯數據的存在,進行顯著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將檢測靈敏度提高了精確度、提高了樣品處理量,提升了檢測能力。
1.4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日趨完善
現狀之四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日趨完善,在提高了檢測環境的前提下必然帶來的是有關農業質檢水平的提高和相關的安全標準體系的建立完善。其農產品的質量標準由以前的只看顏色、品相、大小、數量到如今的營養成分、性能參數、口味色澤、加工工藝等,這是日益完善的趨勢。其安全標準體系是以危害人體、動物以及周邊環境的潛在物質,即有害化合物、農業復合肥、殺蟲劑、有害重金屬污染等生化有害物質。近年來,多次規定農業以及行業標準8000多項,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標準和方法828項次。
2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 人力資源緊缺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存在的問題之一是人力資源短缺,盡管說國家通過財政配備了專業的質量安全檢測設備和人員,但具體的專業人才還是比較匱乏的。農業技術培養在我國還不被普遍重視,多數家長和學生認為學農業專業將來不好就業,就業是選擇專業的前提。因為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和學校專業選擇比較少,對應的輸出人員也相對有所減弱,針對這類現象存在的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當中人員數目的缺乏還需要學校加大重視,提高宣傳力度。國家和政府也要注重對農業質檢人員的培養輸出,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水準,促進質檢行業朝著國際一流化方向建立。高精密的儀器需要高質量的人員才能使用,在各地級、縣級地區加大高、精、尖人員的引進,多給予優惠的政策保證高質量人才的再就業情況。
2.2 檢測經費保障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存在的問題之二是檢測經費保障方面的問題,檢測經費要想在省、縣級、市級、地級層層落實就必須要提高相關的經費保障制度,爭取在相對落后或者條件基礎都不足的縣級、地級等地方也能將檢測經費層層落實。建立健全相關的經費保障制度需要國家政府以及各地方的政府官員給予充分的重視,對如何落實、怎樣落實納入相關的條款條例,一旦發現存在著不落實的情況要嚴肅處理。以安徽省地級為例子,將質量安全檢測經費納入政府開支當中,在相對經濟發達又比較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地方將檢測經費納入到政府開支當中,落實起來并不是特別困難。但在相對落后又不重視農業質量檢測人的地方將經費落實還存在著一定的阻礙。針對這種問題還需要加大政府的監管和宣傳。
2.3 基層檢測機構建設進度不均衡
食品最主要的是食品的安全、健康、環保為第一,加強質量檢測也就是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能維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平衡。基層檢測機構建設進度不均衡也是質量檢測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十一五”“十二五”的相應的規劃,利用“制法數”來提升檢測機構的建設,基層檢測機構建設進度不一是常見的事情,根據各地區的不同差異項目的建設進度都有所差異,在多數西部滯后的地區要加強設備、用房以及實驗環境的建設,將簡陋的環境、設備、環境利用“制法數”提高對整體質檢結構、條件的改善。
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重視,定期開展惠農政策會議,將利用設立的專項轉款基金來改善目前的進度和指標問題,確保所設立的資金能夠“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擴大資金的使用率,完善各項實施內容,加強質量檢查。
3 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檢測和質量監管對廣大農業工作者和廣大的消費者雙方都是非常有利的,消費者都想食用新鮮健康的綠色有機的農副產品,用來提高人均壽命;而生產者需要通過嚴格的質量管控輸出質量高、放心產出的食品,因此加大對質檢部門工作的投入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最后希望在質檢部門落實在各個地級、縣級偏遠落后的地區的時候,能提高相關工作者的重視,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提高自律能力。
[參考文獻]
[1] 馬壽粉.文山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J].基層農技推廣,2019(03).
[2] 楊浚文.淺析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現狀與對策[J].食品安全導刊,2018(36).
[3] 余曉云.淺談平羅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現狀、問題及建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3).
[4] 汪祿祥.云南省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