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霞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農村形象煥然一新,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與城市相比,農村發展速度較為緩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F階段,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主要是為了縮短城市與農村的距離,使城鄉發展協調一致,提高農村的發展速度。然而,在此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存在于建設新農村過程中,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究與解決。本文主要對農業經濟管理進行了概述,分析了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的有效措施,希望能給業界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從而推動農村的進一步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農業經濟管理;建設;服務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1 農業經濟管理概述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村經濟管理是一種管理活動,它可以鼓勵有關人員,并調整、控制、組織、規劃經濟活動的分配、交換以及生產過程,從而實現經濟目標。農村經濟管理作為農村工作的重點,也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按照市場的需求,農業經濟管理可以科學地調度政策、資金、勞動力等傾向,對農業實施宏觀調控,從而獲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2 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所面臨的問題
2.1 農業信息化經濟管理不足
農業教育、農業管理、農業資源、農業市場以及農業科技就是農經管理信息所涵蓋的五個信息化。在取得有關農業信息時,我們可以信息技術為輔助工具,實現這五方面的信息化,進而提高農業的科學管理水平和農業的生產效率?,F階段,仍然有一些問題存在于我國農經發展階段,其中就包括農業信息化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落后,對目前的發展難以支撐,特別是農村區域,多數農民仍以傳統形式作為獲取信息的方法,導致農經管理信息化難以有效實施。
2.2 農業經濟管理制度落后
與工業經濟相比,我國農業經濟的效益較低,從目前農經發展而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農經管理都處于被忽視的地位,也正是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導致農經管理體系不完善。目前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新農村也要有農經管理體系新制度,不僅僅只是重視新形象,而大部分農村家族作坊模式一度泛濫,依舊在使用原來的管理模式,市場混亂,競爭無序,造成農經發展嚴重落后,需要很長一時間才能走上合作共贏的道路。
2.3 缺乏農業經營管理意識
在農經發展過程中,農村經濟管理人員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但仍有老齡化嚴重的問題存在于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隊伍中。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由于我國長時間不夠重視,使其存在諸多問題,如缺少培訓、經費嚴重不足等體系缺點,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無法有效地進行實施,只是照搬全收其他地區做法,與當地實際情況嚴重不符,阻礙了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進一步發展,使其停滯不前。
3 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的有效措施
3.1 農業經濟信息水平的提升
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受農經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直接影響。因此,對農經管理信息化經費的投入,我們要加大力度,健全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地方財政局可設立專項資金,按照具體情況,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購進有關設備,并將信息化設備培訓有效落實在專業人員隊伍中,從而實現大規模建設農業經濟網絡化,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其的重視度。
3.2 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完善
在農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過程中,農經管理體系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以新時代背景為基礎,應對農經管理體系進行完善與創新。農業發展的模式與觀念,在時代的不斷進步下,就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如今各公司越來越重視農產品的品牌化運營,農產品產業化與深加工的發展逐漸呈現上升趨勢,在一定程度上,這些都對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在此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支持與指導作用的就是農經管理體系,科學的農經管理體系可以加大農民發展的空間,大大提高農業產業的科技含量,有效加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3 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多樣化
3.3.1 現代化生產
隨著改革步伐的快速發展,農業領域與其他行業一樣,不再有集約化生產,都在進行技術革命。在完成技術革命過程中,僅依靠農民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多大型、有能力的農業企業參與進來,并將現代化農業生產設備應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一些發達國家在很早就以較少的勞動力,實現了農業種植收割與管理的全機械化生產。相比之下,我國機械化起步較晚,但目前對于全機械化的收割與種植已經進行了有效的落實。而實現深度全面機械化作業就是未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農業現代化標志還包括區域聯合化生產作業,不僅僅只是包括農業機械化作業。區域聯合化的生產作業就是聯合一體化生產,對林業與種植業等產業進行整合,這在極大程度上,做到了規模化效益,對農業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水平進行了有效的加強。
3.3.2 創新化加工
農業經濟要想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從創新著手,創新是發展的源,也是其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從農產品加工的角度來看,創新的主要方向就是深加工,要想對成品的利潤進行最大化提高,就必須加大農產品的附加值。例如,重點突出其品牌效應,把農產品品牌化;增加農產品的格調性,在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上投入資源。在此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嚴禁惡意抬高農產品定價,做不切實際的包裝設計,要保證農產品的質量與定價相一致。
3.3.3 多元化經營
對于目前經濟的發展需求,傳統的經營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所以,必須轉變農業產品經營的方向與思路。從實際情況來看,聯合農業生產與商業經營就是獲取效果較好的方式,進而形成運輸業、旅游業、餐飲業等一條龍行業發展趨勢。同時,還可以將線下配送與網上訂單相結合,在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這樣不僅可以推動交通行業與物流行業的發展,還可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3.4 壯大農業經濟管理的隊伍
3.4.1 建設中高層管理人員隊伍
團體意識與個人素質是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同時,還要有分析能力與較強的經濟管理能力以及長遠的眼光。既要求管理人員有分析生產等實際工作能力,還要對經濟發展的趨勢進行及時辨析。除此之外,管理層人員還應具備發現技術性、高素質人才的能力,有挖掘人才的眼光,以此來加強農經管理能力,壯大團體隊伍。
3.4.2 組織建設技術人員隊伍
技術人員所處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其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于各項生產設備的操作及工作原理,相關技術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其中包涵了各種機械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的維修、保養、操作等方法。勞動力群體是技術員每天接觸最多的人,所以,采取有效的方案,及時解決勞動人員存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服務勞動力群體,技術人員不僅要對自身在溝通方面與人際交流方面的能力進行加強,還要充分掌握與了解所需要的農業知識。
3.4.3 組織建設勞動力隊伍
農業生產的第一參與者就是勞動力,為了使勞動人員更好地對現代農業技術與農業生產設備的操作技術進行熟練掌握,就必須定期對其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從而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
3.5 完善現代化農業管理服務
要將農業生產管理、運營、建設相結合,才能解決我國目前的三農問題。要提供多項服務所形成的體制,約束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主體,也就是對農業社會化管理服務體系進行建立與完善。勞動者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因此,要重新配置基本要素,更好地建立新時代管理服務體系,進而有效解決農村勞動力問題。為了從種植到收割實現一條龍,就要在生產過程中全程以管理服務體系為主導,運用農業的資源為農業服務,以科學種植技術為指導,在建設農產品收割交易平臺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除此之外,還要引進就業信息指導與互聯網技術,實現以現代化農業科技管理服務體系為主導。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的不斷發展下,農業經濟要想取得良好發展,就必須加強對農經管理的重視度?;诖?,我國應對農經管理體系進行構建與完善,發展創新型農業,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異,確立正確的管理思想,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瑞端.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為新農村建設服務[J].吉林農業,2015(13).
[2] 王金榮.中國農村社區新型管理模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
[3] 何忠偉,王艷霞,夏龍.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8(S2).
[4] 王雅鵬,楊濤,張岳君.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