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平
[摘 要]東莞市素有“世界代工廠”之稱,加工貿易發達,但近幾年由于要素紅利優勢漸退,轉型升級是當務之急。金融危機10年后全球經濟呈現復蘇態勢,面對當前全球貿易的新格局,東莞市應當前瞻布局,積極迎接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轉移,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積極關注國際經濟形勢,注重科技創新,實現長足發展。
[關鍵詞]貿易格局;加工貿易;科技創新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東莞市是我國對外貿易的前沿地,地理位置優越,改革開放以來,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利用本地優勢發展經濟,加工貿易發達,在其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加工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中低端環節。在國際貿易環境發生變化、國內生產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喪失要素成本優勢的東莞加工貿易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
2 當前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趨勢
2.1 全球經濟復蘇態勢明顯但基礎不穩
2018年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據4月17日的最新預測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值為3.9%,較2017年預測值提升0.2個百分點,而危機十年的年均預測增速為3.4%,顯著高于平均水平。危機10年后,全球經濟增長的拐點出現并得到確認,從本質上講,目前世界經濟的復蘇是衰退后的新一輪恢復性增長,這主要受益于發達經濟體投資的復蘇、亞洲等新興經濟體的持續增長以及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孕育發展。全球經濟雖然在2018年呈復蘇態勢,但復蘇根基尚不穩固。原因在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推行激進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貿易戰無疑會加劇各國的貿易摩擦。
2.2 “一帶一路”助推全球化上新臺階
世界經濟走向新一輪復蘇需有一系列要素與條件支撐,中國方案“一帶一路”正是助力世界經濟復蘇的強大引擎。2017年中歐班列開行近7000列,中國與沿線36個國家及歐盟、東盟簽訂雙邊海運協定,亞投行成員總數增至84個,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143.6億美元。2018年第一季度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36.1億美元,同比增長22.4%。中國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打開了全球投資貿易的新格局與新模式,沿線的經貿合作也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是世界經濟復蘇的強力助推劑。
2.3 “E國際貿易”將成為未來貿易的主要方式
當前全球處于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時期,科技創新已成為各國發展的共同需求,在此背景下國際貿易方式也在不斷革新發展,依托于技術革命,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技術蓬勃發展,E國際貿易將是未來的新貿易形態,亦即國際貿易的E化,該貿易方式具有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國際化、網絡化的特點,是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的綜合表現形態。E國際貿易將是未來國際貿易的主要方式,能顯著提高貿易效率,節約交易成本。
3 貿易新格局下東莞對外貿易現狀分析
3.1 東莞對外貿易概況
東莞在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過程中,利用本地優勢積極發展加工貿易,加工貿易是東莞對外貿易的開端,到目前為止,加工貿易仍占據東莞對外貿易的半壁江山。2017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12264.37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加工貿易出口為3713.49億元,加工貿易進口2177.24億元。早期東莞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時,主要以傳統初級產品的加工貿易為主,初級產品所占比重較大,家具、玩具、服裝紡織等輕工業初級產品是東莞市對外貿易出口的主要產品,2013年東莞紡織服裝、家具、玩具及鞋類等產品加工貿易總額863億美元,占出口總額高達72%。近幾年東莞市在加速轉型,積極承接國際新一輪產業轉移,傳統加工貿易占比近幾年有所下降,2017年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以及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額合計達4.33億美元,增長19.6%,2017年東莞市出口機電產品金額為5237億元,同比增長12.2%,占全年東莞出口總額的74.5%。
3.2 東莞市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分析
3.2.1 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多變
2018年全球經濟雖呈現復蘇形勢,但經濟復蘇的基礎尚不穩固。大國經濟博弈處于白熱化階段,而東莞貿易產品出口國家第一大國就是美國,大部分為機電產品。由于美國啟動對華貿易戰,針對“中國制造2025”的產品征收高額關稅,5月初中美就“中美貿易戰”進行的談判尚未取得實質性成果,因此在短期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這無疑會影響東莞對美產品的出口。
3.2.2 對外貿易結構不合理
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自改革開放以來,東莞市利用廉價的要素資源積極發展外向型貿易。2017年東莞市實現出口7027.38億元,進口5326.99億元,而加工貿易卻占據進出口總額的近一半,出口加工貿易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過程中,以出口為導向的生產要素集聚發展模式使得東莞經濟飛速發展,但從長期來看,東莞這種“重出口、輕進口”的簡單加工貿易經濟發展模式的局限性與脆弱性弊端明顯。
3.2.3 處于全球價值鏈生產的中低端環節
從本質上講近年來東莞的經濟發展模式只是簡單地生產要素的組合,依托于本地廉價土地與勞動力資源優勢,將材料進行加工組合制成后對外出口,使得東莞成為典型的“世界代工廠”,被鎖定在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中低端,產品附加值低,對外出口產品無核心競爭力。近幾年由于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要素成本不斷上升,加之國際貿易環境的復雜多變,使得東莞這種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4 貿易新格局下東莞市對外貿易策略分析
4.1 有為政府積極引導產業升級
東莞市政府應當前瞻布局,主動把握產業革命的機遇,在遵循國際產業轉移的一般規律基礎上有效結合本地優勢,制定科學、細致的規劃引領。最近幾年東莞市政府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政策規劃基本契合全球產業科技的發展步伐,也符合東莞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有效推動了東莞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因此,政府應積極利用產業政策引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根據現實需求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前瞻布局,完善產業發展相關配套設施,制定法律法規,為產業升級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東莞市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在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地位。
4.2 注重科技創新,實現科技興市
東莞傳統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政府應在科技創新上加大力度,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通過科技創新來推動全市產業結構與外貿結構的優化升級。具體而言東莞市應從科技創新人才、科技創新環境、科技創新制度三個層次入手。人才是核心要素,東莞市應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引進高新技術領域的專業性人才,為人才的就業營造良好環境,解決人才及親屬居住、教育及醫療等相關問題,破除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實行相應的薪酬激勵制度,為人才創新就業提供穩定良好的環境。
4.3 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形勢變化
美國近期發動對華貿易戰,短期內中美貿易摩擦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此,政府和企業應積極關注國際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審時度勢相應調整出口戰略,必要時開拓國際新市場。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一帶一路必將成為全球經貿合作的新模式,就當前而言,東莞市可借助“一帶一路”開拓新市場,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聯系,深化經貿合作。但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時,也應注意沿線國家的宗教、政治等問題,積極關注國際形勢,避免出口受阻。
[參考文獻]
[1] 顏少君.跨境電子商務引領國際貿易革命——E國際貿易及引發的重大變革[J].中國經貿導刊,2018(08).
[2] 蔡宗朝.東莞供給側改革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J].經濟論壇,2018(02).
[3] 張志民.新常態下東莞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研究[J].特區經濟,2017(12).
[4] 張寧容.L型經濟走勢下,東莞市經濟優化升級路徑探討[J].特區經濟,2017(09).
[5] 張曉蘭.當前全球貿易形勢及未來發展趨勢[J].宏觀經濟管理,2017(07).
[6] 唐益,宋慧敏.東莞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