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真
[摘 要]基于新經濟的改革形式下,社會經濟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經濟發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尤其表現在鄉村景觀的生態建設方面。由于鄉村生態景觀的建設,需要保持原有的特色。既不能失去地域的標志性特色,還需要借助現代化設施的建設。以農業的發展背景,從生產、生活、生態進行綜合規劃。本文簡要說明了鄉村發展歷程的背景,概述了鄉村發展面臨的一些重大弊端,以及綜合影響因素,提出了生態研究規劃的相關設計方案。
[關鍵詞]鄉村景觀;文化景觀;景觀生態規劃;城鄉發展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1 鄉村景觀的研究概述
1.1 鄉村的發展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提升,以及人們對精神世界的向往,鄉村度假成為一種潮流。現今眾多的鄉村已經被改造成了度假村,吸引很多人去參觀游玩,還可以體驗濃厚的鄉村情節。就目前而言,很多鄉村的建設得不到發展,或者說得不到有效的規劃方案。這導致鄉村的景觀逐漸遭到破壞,沒有有效地開發。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子民的鄉村,到處充斥著田園鄉土的氣息。這種鄉村現狀,只適合現代人去體驗生活,感受那種鄉村的“小橋流水人家”的魅力,除此之外,還無法滿足現代人居住的要求。另外,還有一些新建成的農村社區,中間摻雜著現代工業區,由于存在城鄉景觀規劃的不合理,導致對比較為明顯。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會面臨這種問題,如何解決這種問題是本文的一個論述重點。本文需要講述的鄉村景觀的改造是從三大層次(生產、生活、生態)上進行。在改造的過程中,可以參照西方國家。由于國外鄉村景觀的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已經完成了,這就對我國的鄉村規劃發展提供了借鑒的道路。
1.2 何為鄉村景觀
探究鄉村景觀這個概念,需要從地域和屬性兩個層次上進行研究分析。在地域的研究層次上,鄉村景觀,是鄉村地區的景觀,繼承了我國鄉村聚落的特性,所展現出一種田園風格的特點。在屬性的研究層次上,鄉村景觀是“在鄉村地區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礎,人類利用程度和發展過程相似,形態結構及功能相似或共扼,各構成質料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協調統一的復合體”。本文所要研究的鄉村景觀,基于農業的研究領域下,生產、生活、生態等方面的綜合集成。所代表的是一種鄉村的人文景觀。不僅是對地域民俗的概述,同時也具有明顯的田園景觀特色。
2 鄉村環境建設以及生態規劃面臨的一些弊端
近代以來,城市的發展優先于農村的發展,尤其是一些沿海地區更為明顯。國家針對鄉村的發展,從2004年至今,一直出臺相關政策,關注三農,使得鄉村的經濟發展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城市與鄉村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以及不合理的規劃對鄉村景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何保護鄉村資源并合理開發利用,是一大難題。下面,將會從鄉村面臨的弊端談起。
2.1 鄉村落后的基礎設施
自古以來,人類的生活特性由群居性,一直沿襲。近代以來,鄉村已經沒有部落制度,但是還存在一個家族群居生活。由于教育的全國普及性,眾多的年輕人都走出大山,都不愿回到家鄉,導致鄉村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另外,鄉村的教育設施、衛生設施、生活設施、娛樂休閑設施,已經嚴重落后,無法滿足現代人生活的正常需求。因此,種種因素嚴重限制鄉村建設的經濟來源。
2.2 違規建筑與盲目追風地問題
目前大部分的鄉村,一方面,沒有經過國家鄉村住房資源的統一改造,不是集成的樓房,而是一片沒有樓層的矮層房,這樣導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一家一戶的房屋都是分配到個人,百姓在修建新房的時候都會在原有的房子上進行改造或重建。建筑手法很隨意,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可能模仿不同的建筑風格。這也就說明了,沒有專業的房屋規劃設計師,導致房屋布局混亂。
2.3 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矛盾的問題
過去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需要靠代代傳承,但是現在很多人都不再喜歡去繼承傳統文化。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來自外來文化的吸引,摒棄自己的傳統文化,如黃梅戲、沂蒙小調、秧歌等,去追風學習外來的文化。引進外來文化是一種進步,但是也不能忘記自己鄉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鄉村的傳統文化正處于逐漸流失的狀態。從另一個角度,還是因為鄉村景觀的規劃不合理,使得傳統文化沒有地方舉辦和匯演。
2.4 統籌發展與不合理開發的問題
先前的農村較為落后,百姓的衣食住行面臨著重要的困難。一些本土企業借助先天的優勢,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雖然經濟相對來說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但也對本地的鄉村景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比如,童年生活的小山村,那個時候河水清澈見底,現在光禿禿的一片,更別提有水了。還有一些盛產煤礦的地區,現在早已經開發沒了,導致一些地區資源枯竭。這樣不合理的開發勢必會造就大量的自然景觀被破壞,失去原有的鄉村地貌。
為解決上述難題,提出從三大層次(生產、生活、生態)上,對鄉村景觀進行合理的規劃改造,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保證資源的合理開發,還可以使傳統鄉村在不失去原有的地貌標志上,添加了現代化的元素,從而更加地滿足現代人居住的要求。
3 基于多角度下的鄉村景觀研究方法探究
鄉村景觀規劃的內涵應綜合考慮當地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結合各方發展利益為手段的空間規劃。從生產、生活、生態的角度下研究鄉村景觀的生態規劃,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3.1 依照現有的景觀采取保護和修復
從前面鄉村景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來看,首當其沖的任務是保護現有的鄉村景觀。可以通過借鑒國外鄉村景觀保護的經驗,從理論到實踐的研究層次上轉變,可以建設鄉村保護機構以及設立相關鄉村保護機制,另外可以發動群眾自發地進行保護,同時也是為群眾提供一份就業的保證。以此使得該地區的鄉村景觀得到有效長久的保護。例如,在某社交平臺上,就有一位大學畢業生,畢業后選擇在自己的家鄉進行創業,通過自己的所學所知,對自己的家鄉進行鄉村景觀改造,并借助互聯網強大的基礎,向受眾們傳播家鄉鄉村景觀,吸引了一大批游客來游玩。
除了以上的方法以外,還可以進行以下的兩種方式。
(1)借助生態防控線、生態規劃線,以及在內的一些名勝古跡、歷史遺址等,通過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設立完整的國土生態安全格局和鄉村景觀生態格局。
(2)通過本地的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集體申報,從而加大政府對此的投入,以此設立相關的鄉土保護機構,防止外來人員的破壞。例如,山東臨沂的一處鉆石公園風景區,遭到不法分子的破壞,上百年自然形成的鐘乳巖就這樣沒了。因此,創建合理的文化保護機構,十分有必要。
統籌兼顧設立景觀保護機制,將該地區的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通過法律加以約束,從而更科學地對鄉村景觀進行改造和保護。
3.2 鄉村景觀的生態恢復力的研究
要想對鄉村景觀進行合理的發展改造,必須提前進行研究調研。掌握該地區的基本信息,才可以綜合地開發利用。鄉村景觀的調研包括對鄉村的土地資源、產業資源、文化資源等。并且針對該地區面臨的相關問題作出系統的規劃。鄉村景觀的環境承受力,主要表現在水域、農田、建筑物等。農田作為鄉村景觀最大的區域,肩負著保持水土不被流失,自我調節當地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需要對農田進行合理的布局,讓其不僅能夠展現出鄉土景觀,還可以具有環境承載力。另外,鄉村生態的各部分組成,使得鄉村構建一個綠色的生態系統,進而形成一個有效的整體。
此外,需要積極鼓勵群眾,每一寸土地都要盡可能地發揮作用。維護住宅綠地,提供綠化、養殖、種植,以及手工業生產所需空間等功能,包括林木、果園、菜園、花園、養殖空間等。綠化設施的建設,能夠形成一個天然的生態圈。進而形成一個聚落內核綠地,通俗地講就是一個大口袋一樣,將外部來的水系屯留住,用來養殖水產品和澆灌農作物,最終創建一個合理的鄉村生態景觀。
3.3 鄉村景觀結構的合理規劃
鄉村景觀結構主要分為生活區、生產區、生態區三大部分。鄉村景觀的規劃與改造,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現代人的生存與發展。鄉村結構的調整,也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資源,使資源得到最大化的開發和使用。群眾生活的區域主要包括房屋建筑、道路修建、公共設施等。對生活區的改造以及完善,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從而更好地滿足現代人的生活。對于生產區來說,首先明確該結構的兩大組成部分(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傳統的農業生產已經在某種意義上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但是農業的發展可以造就環境資源的循環發展。相比而言,工業生產更能適應目前的發展,帶動鄉村經濟快速發展。
在進行規劃整合的時候,需要整體規劃,比如一些工業園的設置,有效地規劃了不合理的工業生產區域,更好地發揮了產業優勢。對于生態區來說,生態區主要涉及山區、水利、防護林等。所以在規劃調整上需要按照當地的相關地域風景,借助當地的地形、地貌、生態植被以及有特色的民居庭院,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使新建景觀與當地環境協調統一。
4 總結
綜上所述,基于農業的發展條件下,可以從多角度對鄉村景觀進行有效的調整與改造。雖然面臨文化的差異,以及鄉村景觀的外在表現上,存在較高程度的不可估量性,另外還包括鄉村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等。但是,鄉村景觀的生態合理規劃,一方面是彰顯農村快速發展的標志;另一方面,農村景觀的合理規劃,可以突出社會經濟發展。正因為如此,鄉村景觀生態的改造需要進行。
[參考文獻]
[1] 馬存琛,華鈺蓉,陸明華.基于生態發展角度的鄉村景觀研究進展[J].江蘇林業科技,2019(01).
[2] 呂桂菊.魯中山區鄉村景觀特質、發展模式及規劃設計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8.
[3] 王成彬.基于復合生態系統理論的新村景觀規劃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8.
[4] 李彥星,黃磊昌,肖英男.基于生產、生活、生態條件下的鄉村景觀生態規劃[J].湖北農業科學,2016(03).
[5] 孫煒瑋.基于浙江地區的鄉村景觀營建的整體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4.
[6] 劉文平.基于景觀服務的綠色基礎設施規劃與設計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