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腦梗賽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很多患者由于發病突然,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導致死亡,從而出現不可逆的危害與遺憾。但是通過系統治療的腦梗賽,在恢復期內合理用藥十分重要,有利于病人身體恢復與健康,但是恢復期用藥要保證準確與高效,以免走進用藥誤區。
一、腦梗賽恢復期合理用藥原則
1.堅持長期服藥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與提高,急性期腦梗塞如果治療及時,治療方法得當,很少有病人會在15天內死亡,大多數病人都會安全度過危險期,然后在經過1-3個月的系統治療,不會留下或者留下輕微后遺癥,身體機能基本痊愈,從而進入后期康復期。此類病人的恢復期比較長,一般需要3-12個月。也就是說,在患病之后會留下輕微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等癥狀,但是經過一年的康復治療還不能完全恢復,那就形成后遺癥了。所以說,安全度過急性期的病人仍然要繼續治療一年,在這一點時間內,要不斷的服藥與物理治療。通過國家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腦梗賽患者第一年內的復發率在25%-30%,第二年的復發率在17%-20%,第三年復發率在20%-23%,第四年的復發率在15%-18%,然而第五年的復發率則在5%-9%,也就是說一般腦梗塞病人要堅持服藥五年,才可以將復發率降到最低。
2.選用中成藥
目前,針對腦梗賽病人在恢復期的用藥,成為廣大病人家屬十分關注的問題。一些人缺乏相關的知識與經驗,會參考報紙與電視媒體的宣傳內容選擇藥物,這種選藥方式不科學,未能充分考慮病人的實際情況,對病人恢復具有一定的危害。從預防腦梗塞復發與后遺癥治療的方面來分析,醫學界一致認為腦梗塞病人在恢復期應該選擇傳統中藥的方式。長期服用中藥十分不方便,每天都要掌握好火候煎熬中藥,每次服用中藥量比較大。但是隨著醫藥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很多適合腦梗塞患者恢復期使用的中成藥出現,如腦血栓片、中風回春丸、大活絡丹等。病人在醫生的建議與知道下,根據自己的身體結構情況與病情展開詳細地分析,從而選擇針對性的藥物。同時,還可以搭配一些滋補類的藥物,如滋陰、補血、益氣的藥物,從而實現最理想的康復效果。
3.切勿走進特效藥弊端
腦梗塞患者一旦患病就十分著急,想馬上恢復以前的身體狀況,同時病人家屬也無法接受患者的病情,經常去尋找各種各樣的特效藥,這些藥物用完之后短期內患者得到康復,也可以防止復發,但是有些人認為進口藥、貴的藥就是特效藥,因此,會不惜一切代價購買給病人使用。引發腦梗塞發病的因素有很多,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這些疾病屬于慢性病,對其的治療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因此決定了病人中風期間用藥的復雜性。針對中風恢復期的患者,不能一味使用所謂的特效藥讓其在短時間痊愈,要注意身體各方面的調整。中風患者與家屬要十分注意,在對中風患者恢復期選擇用藥時,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從降低血壓、降低血脂與粘度方面入手,將原有疾病徹底治療,才會有效地預防中風復發以及后遺癥的出現。
二、腦梗塞患者恢復期用藥誤區
坐等恢復,失去治療最佳時機:腦梗性是一種急性病,發病時間不確定,一旦發病就伴隨著意識不清的癥狀。一旦發現病人發病,不要坐等自己恢復意識,要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治療腦梗塞患者,這樣會大大降低病人腦病的損傷,以免后遺癥的留下。
憑自己感覺服藥:腦梗塞患者在恢復期服藥時,往往覺得自己恢復的很好,基本痊愈了,則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減少藥的種類與用量,任何藥物進入身體內,都會存在一個血藥濃度的問題,血藥濃度不夠藥物就不會發揮最大的治療效果,對患者后期恢復十分不利。
用藥千篇一律:腦梗塞患者在后期康復中,未能結合自身發病特點與原因,僅憑自己的經驗選擇藥物,有些患者未做任何檢查,就隨便使用溶栓性藥物,從而造成患者顱內出血,病情得不到緩解反而更加嚴重?;颊咭较嚓P醫療機構檢查血液,從血壓、血小板發現患病成因,還要做血管超聲檢查,從而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藥品種類越多越好:有些腦梗塞患者以及家屬為了讓病人快點治愈,經常會盲目選擇藥物種類,一旦聽到有效果好的藥品就會買回來服用,長期以往,這些藥物的作用下,會讓病人出現動脈硬化的問題。
偶爾不吃藥沒關系:長期服藥的患者,藥品在身體內與血液會融合,形成一定的血藥濃度,一旦患者停止服藥,就會影響血藥濃度,無法發揮藥品的最大治療效果。因此,中老年患者不要認為這是節省的做法,要嚴格按照說明與要求服藥。
過于依賴藥物,輕視康復與復查:患者不能憑借自己的感覺來判斷自己的恢復情況,許多腦梗塞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復發,因此,患者要每半年到醫院復查。根據復查結果給出下一步治療方案。另外,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但是有些患者過于依賴藥物,往往忽視康復練習,導致一些患者仍然留下后遺癥。
結論:綜上所述,腦梗塞在不知不覺中發病,與自身血壓、血脂以及血糖等疾病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在腦梗塞患者后期康復過程中,要科學合理選擇中成藥治療,從病因入手,徹底改善患者的身體情況,結合后期復查與康復練習,降低腦梗塞患者復發與留下后遺癥的幾率。
作者簡介:李藍,女,1981.11.2,本科,籍貫:馬爾康,目前職稱及職務:主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