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巖 金善子 孫芳
【摘 ?要】文章首先探討了當前我國使用的常用降壓藥,然后分析抗高血壓藥的合理聯合應用和應用原則,最后提出要指導患者注意抗高血壓藥物的服用方法。
【關鍵詞】抗高血壓藥物;合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59.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075-02
1 引言
高血壓是當前社會十分普遍的慢性病類型,病因比較復雜,發生率很高,病程持續,難以根治。到2017年,我國成年高血壓患者已達到5億,占成人總數的46.4%,比例十分高。同時這個數量還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但是分析他們的相關知識知曉率以及治療率和控制達標率方面,卻分別只有46.9%、40.7%以及15.3%。這意味著我國對于高血壓控制情況形勢比較險峻。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出現,在我國來說是一個比較普遍的情況,而對于高血壓的治療,主要是依靠藥物進行血壓水平的控制。但是用藥時需要考慮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個體情況,合理選擇藥物,提升血壓控制結果。
2目前我國常用降壓藥
2.1 利尿劑 利尿劑主要是氯噻酮和氫氯噻嗪,價格較低,大部分群體的耐受性都比較好,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所以目前是治療高血壓的主要藥物。有研究選擇60歲以上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分別使用氫氯噻嗪、氨苯蝶啶,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增加甲基多巴的使用,結果發現患者的血壓水平降低顯著,與使用氨苯蝶啶的患者對比,隨訪五年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情況明顯要低。
2.2 β受體阻滯劑 這是傳統的降壓藥物,應用于高血壓治療中已有多年歷史,但實際的降壓成效存在一定爭議。本品對于高血壓的治療有積極意義,尤其是對于合并心肌梗死、心絞痛情況的治療,而且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研究選擇>65歲的患者作為老年組,選擇<65歲的患者作為對照組,使用本品進行治療,發現:治療前,老年組的立位血壓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立位血壓水平有所提升,且老年組的提升比較明顯。
2.3 鈣拮抗劑 這實常用的降壓藥,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水平,效果與利尿劑類似,對于合并發生冠心病或糖尿病的患者也有良好作用。收縮壓增高性高血壓屬于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之一,但使用本品可以直接降低收縮壓水平,進而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保證患者安全。
2.4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這類藥物可以減少老年高血壓患者出現心血管事件的可能,作用機制與利尿劑相似。有研究同時使用這類藥物與氫氯噻嗪進行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發現這類藥物可以17%的程度降低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而且與性別無關。還有研究使用安慰劑和雷米普利進行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堅持隨訪5年,發現使用雷米普利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降低37%,腦卒中、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分別減少33%、23%左右。
2.5 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 這類藥物的降壓效果與5.4的藥物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相對來說用藥后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少。這類藥物以氯沙坦為主,作用機制為:通過切斷血管緊張素Ⅱ手提,控制其產生的升壓效果,最終實現降壓目的。有研究表明,選擇75歲以上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分別使用這類藥物與利尿劑,發現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是頭痛或頭暈,而使用這類藥物的患者不會出現低鉀血癥、高尿酸血癥等,說明耐受較好,可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3 抗高血壓藥的合理聯合應用
因為當前市面上的抗高血壓藥物比較多,不同藥物有不同的優勢和缺陷。而高血壓作為十分普遍的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進行控制,單純使用一種藥物的效果一般不太明顯,將導致患者產生一定的耐藥性,同時又將對臟器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或者長期使用有較多的不良反應,因此臨床上都提倡聯合用藥,相對來說效果較好。一般在聯合用藥時,需要考慮藥物之間的拮抗作用,在沒有拮抗作用的基礎上,從小劑量開始服用。同時因為藥物之間的降壓機制各不相同,所以聯合用藥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可以有效減少單獨用藥產生的代償反應,進而提升降壓效果。另外,抗高血壓藥物長期使用會產生一定的耐藥性,而如果加大劑量則可能引發不良反應,所以臨床上選擇不同藥物的聯合應用,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二聯用藥。借助科學的合理聯合用藥,可以提升降壓效果,保護好靶器官,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還能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減輕經濟負擔。
4 抗高血壓藥合理應用的原則
4.1 根據血壓高低程度選擇藥物 抗高血壓藥是的種類較多,不同藥物有不同的適應癥和效果。而在選擇藥物時,需要按照血壓水平進行合理選擇。對于輕度高血壓,可以采取科學飲食,減少鹽和脂肪的攝入,控制體重,戒煙戒酒,適當運動等措施控制血壓,而如果控制效果不良,可以單獨用藥,并盡量選擇長效制劑,比如氫氯噻嗪。對于中度高血壓,需要單獨用藥,如果效果不良的話,可以聯合用藥,常用的方案有β 受體阻滯劑與利尿劑合用、鈣通道阻滯劑與利尿劑合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與利尿劑合用、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與利尿劑合用、鈣通道阻滯劑與β受體阻滯劑合用。
4.2根據合并疾病選擇藥物 高血壓作為常見的慢性病,很多時候是與其他合并癥同時出現的,而且高血壓也是很多疾病的并發癥。對此,在用藥時需要考慮合并癥的治療,避免出現沖突。比如對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壓患者,最應當選擇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禁止使用β受體阻滯劑;對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應當選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鈣通道阻滯劑,禁止選擇噻嗪類的利尿劑或者含有這類成分的復方制劑;對于合并腎功能不全的高血壓患者,應當選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鈣通道阻滯劑;對于合并支氣管哮喘的高血壓患者,禁止使用β受體阻滯劑;對于合并消化性潰瘍的高血壓患者,禁止使用利血平或者含有這類成分的復方制劑;對于合并Ⅱ度或以上房室傳導阻滯者的高血壓患者,禁止使用β受體阻滯劑或者維拉帕米。
5 指導患者注意抗高血壓藥物服用方法
對于抗高血壓藥物的服用,醫務人員需要指導患者合理使用,選擇適合的劑量、時間和方法服用。
5.1 服藥時間 抗高血壓藥物的種類很多,而且效果各不相同,適應的用藥物時間也不一致。而高血壓患者本身血壓水平波動情況并不一致,所以要做好動態監測,尋找自己血壓晝夜波動的規律,自己獨立測量血壓或者進行24h動態血壓監測,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確定具體的服藥時間。對于血壓水平的科學控制,醫務人員應當指導患者有效把握用藥時間,而不是單純使用一日三次、一日二次等用藥方法。按照一般規律,機體在乳睡后血壓要比白天下降 20% 左右。所以對于高血壓患者應當選擇早上的時間用藥,但也有個別高血壓患者出現血壓在晚上不下降或者升高的情況,這類患者需要在睡前用藥,或者選擇長效高血壓藥物,避免夜間血壓的波動。按照一般規律,血壓波動呈現勺型,在24h以內存在兩個高峰時段,分別是上午的6點到10點,以及下午的16點到20點。所以選擇在這兩個時間段前的半小時用藥效果最好。
5.2 服藥劑量 因為血壓波動水平的不同,高血壓病情不一致,同時患者個體對于不同藥物的耐受情況也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所以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劑量需要合理控制。一般來書,考慮患者的耐受能力以及血壓水平,需要從小劑量開始,讓患者慢慢適應,然后根據血壓變化情況,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劑量的增減,切忌隨意改變藥物和劑量,最終找到適合自身高血壓情況的藥物和劑量。
5.3 聯合用藥 考慮抗高血壓藥物單一用藥的效果有時并不明確,很多醫師選擇聯合用藥,根據患者的年齡、合并癥情況、個體差異等,制定科學的用藥方案。對于抗高血壓藥物的聯合使用,需要注意拮抗作用和禁忌癥以及不良反應的思考,最好選擇作用機制比較互補的藥物,這樣可以減少單一藥物的用藥劑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還能降低用藥費用,縮減用藥成本。在抗高血壓藥物聯合用藥時,拮抗作用是最需要關注的問題,要禁止選擇相互之間存在拮抗作用的藥物。另外,因為高血壓屬于慢性病,沒有特效藥物,需要長期用藥控制血壓,所以患者要堅持長期用藥,降血壓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禁止隨便停藥、加減藥物或改變用藥配方等。這樣可以減少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可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
6 結語
高血壓本身屬于慢性病,無法根治,要長期用藥進行控制,才能保證血壓水平趨近正常。這也意味著抗高血壓藥物的合理用藥十分關鍵.當前高血壓上的藥物已有100多種,而如果高血壓不能良好控制,有可能帶來心血管疾病和臟器病變,產生心肌梗死、腦出血等嚴重疾病,威脅生命安全。所以患者需要合理控制血壓,選擇合適的抗高血壓藥物,科學進行服用,合理聯用,注意合理用藥的原則,才能保證科學控制血壓水平,促進病情恢復正常。本篇文章主要是對抗高血壓藥物的種類、合理用藥、聯合用藥原則等進行分析,為高血壓的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李麗,楊淑云.淺談抗高血壓藥物的合理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8,32(10):153-155.
[2] 王娜,黃世鋒,丁玉玲.抗高血壓藥物的合理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8,18(99):240-241.
[3] 戴國明.抗高血壓藥物的合理聯合應用[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8,(09):544.
[4] 余慧.抗高血壓藥物的合理使用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8,(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