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靜
【摘 ?要】目的:對比微型種植體支抗與傳統的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中的治療效果。方法:選擇在我院進行正畸治療的64例患者作為本次分析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均分組法分成傳統組(傳統正畸支抗)和微支抗組(微型種植體支抗),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微支抗組治療后上中切牙凸距差,傾角差均明顯大于傳統組,P<0.05;磨牙位移明顯小于傳統組,P<0.05。微支抗組評分超過75分的有30例,正畸成功率為93.75%,傳統組正畸成功率為81.25%(26/32),微支抗組明顯高于傳統組,且P<0.05。結論:相比傳統的正畸方法所應用的支抗,微型種植體支抗具有體積小,舒適度高,提供穩定支抗力的優點,臨床應用效果確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微型種植體支抗;傳統正畸支抗;正畸治療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51-01
傳統的治療方法固定性較差,患者容易出現松動或移位的情況,損傷牙周組織并產生不適感,影響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微型種植體支抗減少空間與施力方向限制,可以植入于頜骨任意部位,種植體和頜骨的結合度低,無需骨結合,極大的降低手術的復雜程度[1]。支抗的穩定是正畸治療成功的前提,傳統正畸支抗穩定性差,磨牙位移多,且戴用舒適度差,受患者依從性影響較大,使得正畸效果難以提升[2]。微型種植體支抗是新型的一種支抗技術,可以發揮穩定的支抗作用。在口腔正畸治療中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其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正畸方法治療,手術安全性高、操作簡單,植入后施加外力,不會發生鈦釘移位或松動,矯正不依賴于患者的配合,患者在矯正過程中的舒適度較高,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較高。本次研究對微型種植體支抗與傳統的正畸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具體作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間在我院進行正畸治療的64例患者作為本次分析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法分成傳統組和微支抗組,兩組各包括32例患者,傳統組中含有男性1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20.2±2.3)歲,微支抗組中含有男性1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20.1±2.0)歲,應用統計軟件對兩組患者基礎資料進行分析處理,P>0.05,可以進行對比。所有患者已完成頭顱正側位片,曲面斷層片,口內咬合關系和正側位數碼照片及記錄模型的制取,均滿足正畸要求,牙列擁擠度≤8mm,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均為自愿參加,對存在嚴重系統疾病,未控制的重度牙周炎和無法保持口腔良好衛生的患者均予以排除。
1.2方法? 在開始治療前,醫生通過對影像資料,記錄模型和口腔情況的綜合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正畸方案,在與患者溝通取得一致意見后開始治療。傳統組按照傳統正畸支抗進行治療,在口內上頜磨牙上進行帶環設計,選擇好帶環型號后戴于口內進行印模制取,然后灌注石膏模型,在模型上進行橫腭桿的制作,然后進行口內戴用,佩戴時間需大于12h/天,時間越長支抗的效果越好;同時口外可制作口外弓,力量一般控制在250-500g之間。微支抗組選擇微型種植體支抗進行治療,植入術前應含漱漱口液3min,局部進行浸潤麻醉,利用黃銅絲發揮分牙和標記作用,然后結合曲面斷層片進行微型種植體植入,注意避免損傷牙根,植體應與牙槽骨面盡量垂直[3];然后通過拉簧施加支抗力。術后應注意口腔衛生的維護,可選擇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避免感染,按月進行復診并調整支抗力。
1.3 療效觀察?在治療6個月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相關進行對比,主要包括上中切牙凸距差,傾角差和磨牙位移的比較。同時由同一名醫生對正畸結果進行評價,根據患者的咬合關系,牙齒鄰接,上下牙的垂直和水平向覆蓋關系,牙齦健康情況和面部側面觀等進行評價,評分為百分滿分制,高于75分為正畸成功,低于75分即為失敗。
1.4 數據分析?使用SPSS19.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均數是計量資料,例數和率是計數資料,P<0.05代表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微支抗組治療后上中切牙凸距差,傾角差均明顯大于傳統組,P<0.05;磨牙位移明顯小于傳統組,P<0.05。微支抗組評分超過75分的有30例,正畸成功率為93.75%,傳統組正畸成功率為81.25%(26/32),微支抗組明顯高于傳統組,且P<0.05。
3 討論
正畸治療主要是通過對牙齒施加力量使其向預定的方向和位置發生移動的過程,在對牙齒施加力量的同時會有一個反作用力,即支抗的力量,所以要求支抗必須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盡量不發生位移[4]。傳統正畸支抗通過牙齒,骨組織和肌肉的力量發揮作用,但由于穩定性較差,矯正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局限;特別是以牙齒作為支抗時,極易出現支抗牙向遠中移動,下沉,傾斜和扭轉等情況,增加治療難度;同時傳統支抗體積較大,異物感較強烈,應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感染,炎癥等情況,且患者佩戴舒適度較差;另外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要求較高,如果不能按照醫囑每天佩戴12h以上則難以達到預先設計的效果[5]。微型種植體支抗是一種新型支抗技術,使用微型的骨內種植體作為支抗,可24小時發揮作用,同時體積較小,舒適度高,不易引起口腔感染等情況,最主要的優點是可以發揮及其穩定的支抗作用,應用過程中位置改變較小[6]。通過本次研究可見,相比傳統正畸支抗,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的正畸成功率更高,磨牙位移明顯減少,具有舒適,美觀,安全和穩定的優點,應在臨床中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柯杰,趙桂芝,武倩倩,等.有關口腔正畸臨床問題的三維有限元研究.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5(2):122.
[2] 黃敬媛;宮平;徐依山;沈蘭花.微型種植體支抗和傳統正畸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療效對比觀察[J].中國醫療美容,2018,8(4):50-53.
[3] 楊旭,劉正彤,許海軍,等.微螺釘種植體在正畸臨時支抗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3):146-147.
[4] 劉洪,牟雁東,于曉光.口腔正畸治療中微型種植體支抗的穩定和安全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20(8):1159-1163.
[5] 李薇;于世德;文靜;洪席超;李燕茹.片段弓聯合微型支抗種植體開辟修復空間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17,46(A03):390-392.
[6] 王旭明,李金源,張彬,等.微種植體在正畸臨床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