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艷俊 張鐸

【摘 ?要】目的:研究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行CT影像學診斷的價值。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30例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為觀察組,另擇取同期收治的30例單純肺結核患者為對照組,均行CT影像學檢查,兩組檢查結果比較。結果:觀察組分葉征(70.00%)、毛刺征(56.66%)、空泡征(30.00%)、空洞征(46.66%)及胸膜凹陷征檢出率(76.66%)高于對照組36.66%、23.33%、6.66%、20.00%、40.00%,P<0.05。結論:CT影像學檢查能提高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疾病確診率,為后期治療提供參考、值得推薦。
【關鍵詞】肺結核;肺癌;CT影像學;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63-01
臨床較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是肺結核、肺癌,其中肺結核是指: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長及遷延難愈等特點,是世界范圍內重大公共問題、社會問題。部分研究結果表明[1],肺癌是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初診肺癌者≥50%的群體已發生遠處轉移,上述兩種疾病臨床癥狀較相似,均有咳嗽、咳痰及咳血等表現,臨床特征具有重疊性,僅從體征、癥狀方面很難鑒別,且肺癌、肺結核的臨床表現較相近,誤診率、漏診率較高,極易延誤最佳治愈疾病時機,因此探尋經濟、有效及可行的診斷方法,受到臨床重視。本研究分析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行CT影像學診斷的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擇2019.1-2019.11我院收治的30例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為觀察組,男女比例是16:14,年齡31-75歲,均值是(53.47±7.56)歲;肺結核病程1-18年,均值是(9.57±2.46)年;肺癌病程1-4年,均值是(2.36±1.02)年;另擇取同期收治30例單純肺結核患者為對照組,男女比例是17:13,年齡32-76歲,均值是(53.59±7.64)歲;肺結核病程1-17年,均值是(9.42±2.38)年。兩組比較(P>0.05)。
①納入標準:符合《內科學》[2]中“肺結核”診斷標準;痰液、胸腔積液結核分枝桿菌涂片呈陽性;符合《NCCN肺癌診斷與治療指南專家共識(中國版)》中“肺癌”診斷標準、經穿刺組織病理學、手術病理確診為肺癌;體征平穩、意識清晰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②排除標準:伴其他惡性腫瘤;心肝腎功能障礙者;伴其他嚴重感染者;精神障礙;臨床資料不完整。
1.2 ?方法 ?兩組均行CT影像學檢查,涉及儀器SIEMENS 128層螺旋CT(德國,型號SOMATOMD e?nition),肺尖-膈肌側穹隆是檢查范圍,從上而下掃描,對膈肌、肺尖區域重點掃描,設定以下掃描參數:電流是40-80mA、電壓是120kV,層厚是1.25mm,若需增強掃描,則掃描前≤15s、按照2.5ml/s速度經前臂靜脈高壓注射100ml碘普羅胺(廠家:Bayer Schering Pharma AG,注冊證號H20030506),等待18s后再次掃描,兩組影像學相關資料做好收集,兩名臨床經驗較豐富的影像科醫師共同診斷胸部影像、利用雙盲法診斷圖像。
1.3 觀察指標 檢查結果:統計檢出分葉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征及胸膜凹陷征的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檢查結果)以率表示,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分葉征(70.00%)、毛刺征(56.66%)、空泡征(30.00%)、空洞征(46.66%)及胸膜凹陷征檢出率(76.66%)均高于對照組36.66%、23.33%、6.66%、20.00%、40.00%,P<0.05(具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有研究報道[3],CT影像學檢查能提高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疾病確診率,具無創、準確率高及安全可靠等優勢,準確辨別肺結核伴肺癌、單純肺結核的疾病類型,主要從分葉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征及胸膜凹陷征方面鑒別,具體分析如下:①分葉征 肺部腫塊向各方向生長,受生長速度差異性、周圍結構阻擋,呈多個弧形凸起的腫塊輪廓,弧形相間凹入、有分葉形形成;②毛刺征 患者經胸部CT肺窗顯示,腫塊邊緣、肺部結節逐漸向周圍肺實質伸展,未連接胸膜,呈放射狀、無分支毛刺樣的細短線影;③空泡征 邊緣光滑、肺癌結節內出現≤5mm的透光區;④CT影像學顯示,肺部存在較完整壁的含氣腔隙;⑤胸膜凹陷征 腫瘤、胸膜間存有線形、幕狀及星狀陰影,上述征象在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中常見[4],因此患者行CT影像學檢查能辨別腫瘤是否對鄰近器官造成侵犯、為后期治療提供影像學數據,療效確切、安全可靠。
本研究示:觀察組分葉征(70.00%)、毛刺征(56.66%)、空泡征(30.00%)、空洞征(46.66%)及胸膜凹陷征檢出率(76.66%)均高于對照組36.66%、23.33%、6.66%、20.00%、40.00%,P<0.05(具統計學意義),說明本文與商明群等[5]文獻結果接近,由此可見采用CT影像學檢查能提高疾病確診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行CT影像學檢查能早期確診疾病,通過分葉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征及胸膜凹陷征提高疾病確診率,為后期治療提供參考數據、改善預后,具臨床可借鑒性。
參考文獻
[1] 徐寶靜,李云峰,劉貴林等.肺結核與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CT診斷情況及影像學特征比較[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0,48(02):184-186.
[2] 趙建峰,付華東.CT影像學檢查在肺結核合并肺癌診斷中的應用[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9,28(06):1335-1336.
[3] 張志強.塵肺合并肺結核患者高分辨率CT檢查的影像學表現及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8,33(06):700+702.
[4] 李軍.CT影像學檢查在肺結核合并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07):99-100.
[5] 商明群.肺結核合并肺癌的臨床特點及影像學檢查在其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12):1987-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