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平

【摘 ?要】目的:總結分析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下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選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間我院接收的98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性的分為開腹組以及腹腔鏡組,每組49例,腹腔鏡組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開腹組采用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結果: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方面,腹腔鏡組與開腹組存在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下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均均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剔除術;腹腔鏡;開腹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87-02
子宮肌瘤屬于女性常見良性腫瘤,在30-50歲的婦女中較為多見,雖然臨床癥狀不明顯,但是有較多的并發癥,而且隨著病情的發展有惡化的可能性,需要及時治療,子宮肌瘤治療方法較多,但是大部分患者在確診后通常肌瘤較大,需要采用手術治療,腹腔鏡的應用為子宮肌瘤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法[1]。本文針對此予以簡單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間我院接收的98例子宮肌瘤患者,所有患者經B超、CT、MRI及病理檢查確診,隨機性的分為開腹組以及腹腔鏡組,每組49例,腹腔鏡組年齡33—57歲、平均年齡(40.1±5.3)歲,肌瘤直徑3—6cm、平均直徑(4.0±0.8)cm,肌瘤數量1—3個、平均(1.8±0.6)個;開腹組年齡31—56歲、平均年齡(40.4±5.6)歲,肌瘤直徑3—7cm、平均直徑(4.2±0.9)cm,肌瘤數量1—3個、平均(1.9±0.5)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后差異較小(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進行全面檢查,明確不同患者的子宮肌瘤大小、形態、數量等,開腹組按照常規外科手術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操作,腹腔鏡組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如下:術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常規鋪設消毒鋪巾,并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所有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在患者左上肢建立靜脈通道,連接三管以及延長管,做好麻醉誘導以及氣管插管,然后經患者的陰道置入舉宮器,在肚擠位置做一小切口,置入氣腹針,同時注入二氧化碳,控制好內壓力,然后選擇穿刺點,在左、右下腹麥氏點附近進行穿刺,將手術器械由此置入,使用腹腔鏡進行檢查,探查腹腔,進一步了解子宮肌瘤的位置,然后注射 垂體后葉素,減少術中出血量。然后針對性的進行治療,如果是有蒂的漿膜下肌瘤,需要電凝蒂部分,然后將其剪斷,使用直接電凝止血進行止血處理。對于無蒂的漿膜下肌瘤以及肌壁間肌瘤,他跟你過單極電凝將肌瘤表面的假包膜切開,在到達瘤體后,使用大抓鉗將肌瘤牽引并進行剝離,分離過程中需要銳性與鈍性相結合,剝離肌瘤過程中注意止血操作,在全部剝離后及時對創面進行止血,切除的肌瘤需要使用子宮粉碎器粉碎后取出,完成切口的處理,進行常規的包扎、止血以及抗感染治療[2-3]。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中的觀察指標主要有:(1)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結束至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2)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整理患者治療后的相關數據,然后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整理的數據進行分析,經過檢驗后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相關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方面,腹腔鏡組與開腹組存在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腹腔鏡組1例感染、1例扭轉、1例化膿,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1%。開腹組4例感染、3例扭轉、4例化膿,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2.4%,在并發癥總發生率方面,腹腔鏡組低于開腹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子宮肌瘤在婦科疾病中較為常見,早期癥狀不明顯,但是隨著子宮肌瘤直徑的增加,患者會逐漸表現出腹痛、腹部腫塊、壓迫尿道、陰道不規則出血,甚至引發不孕不育。因此大多數患者在表現出癥狀后采用常規的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此時需要采用子宮肌瘤剔除術,從而達到治療目的[4]。
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微創手術的共同優點,即就是對患者傷害小、術后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點,不僅如此,整個操作過程中均在腹腔鏡下完成,術野更加清晰,保證了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中開腹組采用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腹腔鏡組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結果顯示開腹組與腹腔鏡組在相關指標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同時腹腔鏡組以6.1%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開腹組22.4%的并發癥發生率。顯示了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應用效果,究其原因在于腹腔鏡下患者切口小、出血量少,對患者的傷害小,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自然降低。
綜上所述,對于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下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均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腹腔鏡下治療具備了微創治療的優點,而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在滿足臨床適應癥以及禁忌癥條件下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建紅,楊寶珍,胡玉玲,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比研究[J].醫學綜述,2013,19(16):3066-3068.
[2] 王瑞敏,侯懿.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4,43(07):852-853.
[3] 游柳嬋,羅笑卿,葉菀華.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療效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8):44-45.
[4] 李龍,王月玲.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2,12(04):363-364.